点击标题上访蓝色字体“玛希娅育儿”或添加微信公众号maxiyayuer即可关注。 欢迎点击右上角转发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玛希娅育儿公众号现招募“微信公众号”运营志愿者。只要有爱心、对早教、家庭教育、英语启蒙感兴趣,有一定的文字基础、以及每周有一点时间的父母都能参加。有兴趣的朋友请给玛希娅留言。让我们一起努力,读懂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快乐成长。
本文有来自法国的妈妈顺六所创,玛希娅已经得到了她的授权,感谢她的分享。
我在爱尔兰时只有六六一个孩子,那时女儿年龄小,只去幼儿园;外加自己是学英语出身,没有语言障碍,所以与六六老师沟通的问题并没有彰显出任何的挑战。
三年前我们落脚在法国,那时的自己法语半句都不会,跟老师沟通都是用英语,法国人的英语,你们懂的,先不说人家会不会说,人家爱不爱和你用英语说,这是个事儿!
但是两个月之后,在上了不到10个小时的课之后我就试着跟六六的老师们沟通了,虽说讲不出什么太有深度的话题,但是对于孩子的一日常规以及学校生活的注意事项都没什么大问题,而且在实在讲不明白的情况下,老师还自愿的加进去些英语词汇,以保证我们的沟通是有效的!
如今孩子在图尔的小学也上了两年半了,可以说,我和老师们的沟通也是顺畅、有效且及时的。
法语进步当然是一个条件,但是我仔细想了想,所谓有效的沟通是否真的完全取决于语言的掌握程度?既然我们是外国人,那么我们总会有些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事实是:劣势有时会变成优势,优势有时也会变成劣势。我们也会常见法国人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是拧巴且紧张的,或者根本没有沟通。
最近,我和六六的老师进行了一次谈话,主要针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学校生活情况、同学相处情况以及三年级学习内容及特点等内容。见面是我主动要求的,在学生没有特殊状况的情况下法国的老师是不会召见家长的。老师把与我的交谈安排在自己午休的时间。
沟通的结果很好,六六的学习情况比较理想,作为家长所给的支持,老师也一再表示了肯定和感激。
这是六六小学里的第三个班主任老师。回想和这些老师相处的过程,我总结了一下四个和老师沟通的要领,希望可以给跟我情况一样的家长们一些启发。
(一)学期初的见面,阐明自己的态度
好像生活中的好多事情,态度决定一切。
在和老师沟通的这件事上,家长的态度更是决定一切。
作为中国家长,我们肯定是一切为了孩子,这一点上全世界人民都比不过我们。可是当面对的是外国老师时,如果自己的态度非常的保守且被动,或者是非常的自我和封闭。那么跟老师的沟通在开始前就有很大的障碍。
我的经验是,在学期一开始就跟老师单独进行一次交谈,可长可短(哪怕语言不太灵光),让老师了解孩子大概的家庭情况,更重要的是家长的态度。
在这次交谈中,家长可以大概的把孩子的生活状况,生活背景,性格特点,优势劣势都简单的跟老师沟通下。虽说前任老师和现任老师之间都会有工作交接,但是那个交接比较不个人化,而且老师了解的都是比较广泛的内容,30个孩子凑到一起,你怎么指望老师有一双火眼金睛来一眼看出孩子们的前世今生呢?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简单的交谈了解一下这个老师的性格特点,是开朗外向还是内向保守?家长了解这些情况可以有的放矢地准备接下来的沟通安排。
所以,不要忽略这个简单的沟通,按照我当老师的些许经验来看,大多数老师都是希望孩子好,都希望自己把工作做到位,所以如果家长的态度是愿意跟老师沟通、跟老师开诚布公的交谈、互换有关孩子的信息,这也是协助老师的工作,当老师的没有不愿意的。
还有一点是如果孩子感到老师和家长的态度是一致的,那么他们就会有更强的是非意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二)定期的见面
法国的学校每年在开学期间有个家长会,这之后的见面都是取决于孩子们的情况,如果孩子们的学校表现令人担忧,老师就会召见家长;如果家长希望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那么也可以跟老师要求预约。
我的经验是,学期伊始跟老师见一次面,学期1/3再见一次。
除此之外,每天送孩子上学、接孩子放学时也时常的跟老师打个招呼,以便及时与老师沟通需要家长协助的问题。如果人在海外的家长感到有什么差池是不明就里的,那么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跟老师通晓
老师与家长的见面会给孩子们一个提醒,大人们是统一战线的,他们经常互通消息,所以作为小同学,应该意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以免大人们见面时会谈论出比较沉重的话题。
(三)从内心的深处尊重老师
法国的老师可能并不那么亲切,但是大多还是很敬业的。所以从任何角度来说,我们做家长的对老师都应该是满怀尊敬的。法国每个班级班额30个学生是上限,貌似不多,但是想一下他们的养育理念是“不要惧怕表达和争论”,国训是”自由、平等和博爱“,所以在这些大方向的引领下,每个人在集体里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自我”,这种情况下,老师想把一天天的内容进行顺利真的不容易,说简单些,这些孩子很难教。
所以,我从来都是对孩子们说老师的辛苦和不易,我从来不会守着孩子说老师的不是,更不会评说老师的作业给得太多了这样的话。
学校是孩子们的第一个社会平台,跟老师友好而信任的相处是非常重要的。上学期结束,我和儿子女儿一起亲手给班主任们做了饼干,儿子只有一个班主任和一个生活老师,而女儿不光是给二年级的老师,一年级的老师我也提醒她要给。虽说外国人不会强调“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们会尊重老师的人、尊重老师的劳动。毕竟有了尊重作为前提,一切都会比较容易进行。
(四)信任,真正的信任!
我们既然把孩子交给人家了,那么我们就应该选择相信老师,相信老师的方法。
我说的不是迷信,不是所有事情面前都没有自己的判断,而是在经过判断之后,能够公平而客观的看待实际情况,从而做出积极的消化和回馈。
顺顺的班主任是一个非常爱留小纸条的老师,虽然还没有给他留过条子,可是能看出她是一个凡事都爱较真、又有些挑剔的人。记得有一次,我送小二去上学,孩子因为高兴上学所以蹦跳着进入教室,我平日里对孩子在公共场合的行为习惯要求的挺严的,而那天我确实觉得没什么过火的举动,但是他的老师在教室门口迎上去说了句:你要静一点,你现在进入教室了,知道吗?要静一点。还有,你跟我问好了吗?进门第一件事要问好,知道吗?
她说的道理都对,可就是方式太生硬、语气太冷酷,让我不禁想起其他家长对她的评价:吹毛求疵、求全责备。
我当时真想进门跟她问问情况,可是转眼看到小二,两眼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话,并且点头认可,说明他是接收老师这种方式的。
是呀,不能说孩子年龄小就可以为所欲为的。上学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不就是学习接收吗?接收集体生活的节奏,接收集体生活的规矩,接收管理者发出的指令,接收暂时离开妈妈爸爸视线的时间,接收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更包括接收来自老师的批评和教诲。
所以,我什么也没说,远远地看着,之后转身走了。边走我边安抚着对自己说:我还是相信他老师吧。自己的心肝宝贝在她手里,选择相信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况且法国的法律法规那么严苛,过分的事肯定不可能发生。
(五)当有话要说时,一定注意措辞和说话的时机
我觉得好多情况下,人与人之间沟通地不顺畅是因为说话的方法、措辞的方式以及说话的时机不对。
话说上次看到老师那么严苛的对待小二,我的心里咯噔了好久,虽说当时我说服了自己接受了眼睛看到的画面,可是我始终觉得我需要说些什么。
我找了一个周五的清晨,没有多少家长围着老师的时间,非常轻松地问老师小二平日里的行为习惯等等问题;这个对话是个引子,是非常感情用事驱使下的对话,和跟老大的老师坐下来谈话的出发点根本不一样,但我是妈妈,我一定要把我要说的话说出去。
老师说了些顺顺的优点和特点,能看出来,老师对顺顺各方面的情况很满意。
我顺着她的话说下去:顺顺毕竟是个男孩子,有时一兴奋了就会手舞足蹈的,也不知道是否会给您添余外的负担。那天我看他进门四脚朝天的,也没有跟您打招呼,您把他拦住了,还非常认真地对他讲解了在教室里的规矩和见到老师要问好的重要性。这样他记得就很清楚,对吧?!
老师可能没料想我那天看到了这一幕,听我说起时一愣,之后缓和地笑了笑说:是呀,我们这个教室建材结构很特殊,如果孩子们每个人都发出稍大点的声音,回音特别的大,所以为了不影响其他的小朋友,我要求大家只要进了门就只能静静地走,绝对不要发出不必要的声响。对孩子们来说是个挑战,但也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我想,如果我不是用这个时机、这个方式跟老师轻松地聊起这个话题的话,很有可能就是一个老师觉得家长挑剔、家长觉得老师苛刻的结果;但是换了一个沟通方式,我不但了解到老师的苦衷,从而理解了老师的立场,并且也给老师提了个醒,告诉她家长也有自己的渠道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
我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学生家长,就是一个对孩子的事比较上心的妈妈。我深知跟老师沟通顺畅、有效的重要性,也知道作为外国妈妈的我们有很多的挑战要面对。但这样的事就是靠心思和时间的。老师也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去了解外国家长,只要家长的心意足,老师肯定会愿意配合。
最后希望我们身在海外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度过愉快的学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