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都有其独特的生命气质,即便是同卵双胞胎,性格和能力也可能迥异。在教养孩子的时候,父母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就可能会迷失在随大流的教导方式之中。
拿其他孩子长处比较自家孩子短处
我们有时候不由自主地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世人的普适标准去要求孩子,根本没考虑过是不是适合他。
如果孩子天生是左撇子,家长和老师会去纠正他,直到成功地将他变成右撇子;我们还喜欢拿其他孩子的长处去比较自家孩子的短处,时时提醒孩子哪些方面技不如人。
我小时候,手很笨,做家务时经常出错。所以妈妈常常唠叨:“隔壁家的张**,不但成绩好,帮家里带弟弟、妹妹,还会做家务。家里的活样样干不好,将来肯定嫁不出去……”妈妈唠叨的结果是:我严重缺乏自信,现在家务还是做得非常的差。
学着接受孩子而不是强迫改变
有些孩子生来就聪明乖巧、兴趣广泛,不用家长操一丁点心。可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至少在我看来,不是!儿子Alex是那种胆大顽皮、手脚闲不住、没有一个膝盖不带伤的孩子。
Alex的表哥Conan比他大两岁,是一个长得帅气、性格温和、听话的男孩子。Conan从小由我婆婆带大,所以老人家常常会将两个孩子进行对比。表哥干净、整洁。他穿了一年的衣服还跟新的一样。但他的衣服一穿到Alex身上,马上这里挂破一块,那里开了线,立即折旧。在婆婆眼里,Alex简直是一个养育失败的案例。
Alex前段时间在读《Horrid Henry》系列。故事里的主角Horrid Henry是一个淘气又经常闯祸的小男孩,而他的弟弟被认为是Perfect Peter完美的彼得,从不行差踏错,是家长眼中的乖孩子。读这本书时,Alex长长地叹了口气,他觉得做一个大人眼里每天都乖的小男孩实在是太难了。“妈妈,我可以三天淘气,一天乖乖,一天既不淘气也不乖吗?”看完这本书,他认真地问我。可见,每天坐定定,斯斯文文对他来说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就像一条鱼被要求必须学会爬树,而这条鱼挣扎着努力但永远学不会爬树。所以,我学着接受孩子好动、顽皮的天性,不去强迫他改变。
几周前的一天,我去学校接Alex放学。等候时,突然听到一个妈妈用普通话大声在呵斥自己的儿子:“我从来都是拿第一,你怎么可能全班倒数第一?我的面子都被你丢光了,我怎么可能生出了你这样的儿子……你看某某的女儿,怎么样样都比你强呢?”所有等候的家长都扭过头去看这对母子。她的孩子看上去刚上小一,羞愧得泪流满面。
我能理解这个妈妈的压力,但这种方式对孩子打击实在大大了。
每个人都是天才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树能力来断定一条鱼有多少才干,它整个人生都会相信自己愚蠢不堪。”
我们应该去守护我们的孩子,观察和发掘孩子的兴趣和特质。根据孩子的天性,帮助他们走一条适合的路。不会读书的孩子可能拥有艺术、音乐、运动、空间或者人际交往方面的智能。
但如果我们硬将他们塞到一条流水生产线上,按考试成绩的好坏去衡量他们合不合格、聪不聪明,那就是让孩子将自己最不擅长的短板去跟别的孩子的长板去比拼。最后,孩子与生俱来的智能没有精进,反倒有可能丧失自信,觉得自己真的非常蠢,是一个失败者。
想想几十年后,智能时代来临时,什么样的人才能拥有养活自己的一技之长呢?是小时候会考试的、还是对某一领域拥有热情和创造力的孩子?如果我们为了适应现行的考试制度,去强拧自己的孩子,会不会是以牺牲孩子未来的生存力和幸福为代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