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们生活在盒子里 Life in the box

2015年09月28日 澳洲梦社区


我们生活在盒子里
Life in the box
文/闫寒

结束在澳大利亚的留学生活,进入工作之后,确切地说,应该是在结束了找到工作带给自己那份开心和惊喜之后,我开始审视周遭,一直以一个“舶来品”的姿态比较着国内和国外的生活,我的感受是Life in the box。

自近期在“小联合国”香港待了六天,决定写下这样一篇文字。


[Little Boxes]
Little boxes on the hillside,
Little boxes made of ticky tacky,
Little boxes on the hillside,
Little boxes all the same.
There's a pink one and a green one
And a blue one and a yellow one,
And they're all made out of ticky tacky
And they all look just the same.
And the people in the houses
All went to the university,
Where they were put in boxes
And they came out all the same,
And there's doctors and lawyers,
And business executives,
And they're all made out of ticky tacky
And they all look just the same.
And they all play on the golf course
And drink their martinis dry,
And they all have pretty children
And the children go to school,
And the children go to summer camp
And then to the university,
Where they are put in boxes
And they come out all the same.
And the boys go into business
And marry and raise a family
In boxes made of ticky tacky
And they all look just the same.
There's a pink one and a green one
And a blue one and a yellow one,
And they're all made out of ticky tacky
And they all look just the same.

这首歌来自于美剧《单身毒妈》Weeds,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麻”,剧情讲述了很多现代生活里面很残酷的问题。这首歌的作者MALVINA REYNOLDS (1900-1978) 生于旧金山,就读于伯克利加州大学,在该校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这首歌用轻快可爱的词语点评一系列现实问题,风趣幽默但是又耐人寻味。

其实我们一直就生活在我们所选择的一个个的盒子中。有选择在拥挤繁华的盒子里顶着巨大的压力,在一幢幢大盒子里(高楼大厦),每天和其他人挤在长条的盒子中(地铁和公车),到达属于自己的小盒子(办公室隔间),和其他人竞争着希望能够移动到一个稍微大一点的盒子(独立办公室)。朝九晚五甚至通宵达旦为的就是能够从另一个小盒子里(ATM取款机)取出“钱”而可以到其他盒子里去消费。其他的盒子里面有吃的,有喝的,有玩的,因为大盒子的原因,这些小盒子都会随着大盒子的“标准”而变化着自己。随后,我们几经努力终于购置到了一个属于自己另外一些盒子,比如一个家或一辆车。方形的盒子通常都可以储存很多的东西,比如行李箱,抽屉和衣柜,为了能够让这些盒子里面的东西跟随一个所谓的“标准”我们不断地提高储存在盒子里面的东西的价格和质量,为的就是和其他的生活在这个大盒子里面的人保持同样的“标准”。


也有选择在宁静平和的小盒子里,以稍微慢一点的节奏穿插在其他盒子之间,但其实也只是跟随着一个不一样的“标准”而已。我现在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走出盒子,看看蓝天,白云,大海,呼吸着没有过多汽车尾气的空气。记得之前有从国内来阿德莱德的朋友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这边有没有什么好看的人文景观或者娱乐设施啊?我想了想,竟然哑口了,因为真的不多,基本上都是自然景观。


在盒子的选择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这样一个“标准”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有一个挚友教会了我一个能够把迎合各种“标准”的压力解析开来的方法:“Never define anything or any person – 不要去给任何事或任何人下定义”。在香港的几天时间里我再次遇见了来到阿德莱德认识的第一个朋友,他是香港人,生活在一个家里面积还不到阿德莱德普通房子厨房加厕所大小的“盒子”里。3年前他回到了香港开始工作,再次见到,他已经被“标准”给“磨砺”得跟以前非常不一样了,几番对话和几瓶酒下肚之后,他只得说,Han,你还是一点都没有变,我现在容易焦虑,容易暴躁,以前喜欢的摄影现在基本上都以前丢到一边去了,我想回到以前的“盒子”中去。我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又问酒保要了两支啤酒。他说不喝了,明天早上还要挤地铁上班。

无论大盒子还是小盒子,喜欢上现在的生活,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有些人无法适应大城市的嘈杂,有些人无法忍受小城市里的安逸。大城市也好,小城市也罢,这都不是问题。问题是,生活就是生活,不会因为在大城市里就不赐予你孤独和寂寞,也不会因为你生活在小城市里就不施加于你贫穷和压力。就如同不奋斗与进取,就不用思考和反省。随大流的生活里不要丢掉了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PS:我的香港朋友Alfred在Facebook每天Po一张照片又恢复更新了。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