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蒋超: 走进影视万花筒 MA Screen Documentary

2015年09月28日 伦敦大学金匠学院




时尚、俏皮、古灵精怪是她对自己的形容

专业、严谨、完美主义是她对工作的态度

主页菌与大家一起分享来自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校友蒋超(MA Screen Documentary)的学习生活心得。


MA in Filmmaking (Screen Documentary)隶属享誉盛名的Media & Communications学院。在2015年英国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 (前RAE)排名中,Goldsmiths传播与媒体综合排名全英第三名,传播与媒体学院的研究影响力(research intensity)位列全英第一。最新2015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Goldsmiths的传播与媒体(communication and media studies)排名全球第22,全英第2,其中“学术声誉”排名全球第3.

关于该专业 MA in Filmmaking (Screen Documentary) 的详细介绍以及申请链接:http://www.gold.ac.uk/pg/ma-filmmaking-screen-documentary/




校友档案


姓名:蒋超

毕业年份:2015年9月

就读项目:MA in Filmmaking (Screen Documentary) [电影制作 (荧幕纪录片)]

本科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东安格利亚大学)

工作单位:Freelance Filmmaker (自由电影人)

个人网站:Chao Production (chaoproduction.com)


1. 当初为什么选择Goldsmiths的MA Screen Documentary专业?


怀揣着对电影的梦想,本科三年在安静的小城Norwich(诺里奇)研读媒体研究专业,一直向往可以去伦敦,在最近的距离看看英国特有的独立制片行销下的电影工业。纪录片作为最真实也最有力量的媒体方式,一直都是我对电影的信仰。


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的Screen Documentary专业有着理论和实践的完美平衡,更有18年的专业经验,是我学习纪录片的首选。

2. 在Goldsmiths MA Screen Documentary的一年学习中,最大的学业收获是?


学业收获:这个专业大概是30%的理论加上70%的实践。专业的理论课虽然不多,但是从电影语言,到纪录片的各色形式,先锋电影带来的冲击等等每一次都让我有新的启发。还记得有一次,完我们的讲师Rachel Moore花了一整节课和我们说‘无聊’,分析无聊能给创作者带来的灵感。在课堂的后半段,她还鼓励我们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走神,放空,甚至睡觉。


SD的实践课是最吸引我的,老师会邀请每个专业里的精英来给我讲述每一个纪录片制作的过程。摄像,声音处理,布光,剪辑等等。每周都会有不同主题的讲座,新片上映的导演,摄像指导,制片人都是常常被邀请的对象,有时还有机会看到还未上映的纪录片。讲座之后我们还有机会和他们交流看法。

3. 这一年的学习生活中都接触到了怎样的老师和同学,他们带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我们的导师Tony Dowmunt是一个受到所有学生喜爱和尊敬纪录片专家。有着几十年的电视工作经验,和对纪录片的深入研究,他也是电影A Whited Sepulchre的制片,导演和剪辑。因为他和英国纪录片圈子有着紧密的联系,导演,制片人,摄像指导都常常是我们专业的座上客。 如知名导演Kim Longinotto,Toby Amies, Rankin Production的创意总监等等,都用他们丰富的经验和对专业的坚持,影响着我,鼓励着我。

来自8个国家的18个学生有着非常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每一次小组合作都是文化的碰撞。我十分享受和他们一起制作纪录片的过程。但是最大的感受还是专业带给我们对创作的自由。无论你的想法看似多么荒诞,导师和同学都会非常支持,因为他们总是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审视纪录片。就如今年我们专业的毕业展览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法国同学Alexandra拍的关于蜗牛的片子。


4. 可以谈谈自己Goldsmiths Degree Show的毕业作品吗?


我的毕业作品是一部23分钟的记录短片,叫做《小花园》(Little Garden)。小花园,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心,2014年被列入二七拆迁计划。纪录片将镜头对准了三位八旬老人,从得知拆迁到入住新屋,不舍与无奈,矛盾与纠纷,最真实地记录拆迁对他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


在拍摄过程中,我与三位老人还有他们的家人都变成了最亲近的朋友。在佩服他们的智慧与经历的同时,我也体会到了老人的孤独与无奈。非常幸运,此片得到了One World Media的投资与支持,让更多人关注拆迁对居民,尤其对是老人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5. 可以分享一下自己在读期间有趣的实习经历吗?

作为费德勒的球迷,在今年的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期间,我担任温网中国官方平台Wimbledon.com(China)的视频导演,制作了《温网日记》。向中国观众介绍温网的文化。

《温网日记》(Wimbledon Diary) 观看链接:http://chaoproduction.com/wimbledon-diary/


作为自由职业者,我也持续参与到各种拍摄和剪辑工作中。如中国设计师徐蕊在皇家艺术学院的展览-从玄到目盲,腾讯体育在国际足球展览SoccerEx, 以及王海震16年春夏伦敦时装展等等的拍摄记录。

6. 通过在Goldsmiths的一年学习,对现在的工作有怎样的帮助?


在Goldsmiths的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一部纪录片如何从最初的想法到成为真正可以感动观众,影响社会的成片的全部过程;也了解到纪录片人如何在商业压力和艺术坚持中寻找平衡点;我也无数次被这些纪录片人的精神所感动……这些都是鼓励继续我纪录片制作的动力。我也将这种纪录片精神带入到我的工作中。


对于每一次的拍摄和剪辑我都坚持自己的标准,并且希望每次都能做得更好。刚刚从Goldsmiths毕业,我还在寻找可以发挥我热情和才能的工作,但是我相信,我手中的相机不会放下,我希望用相机记录最动人的故事。

7. 在Goldsmiths最难忘的是什么?


在Goldsmiths难忘的事情太多了。好几次深夜呆在剪辑室做修改,保安人员会敲门说,“又是你,呆到教学楼关门,要注意休息啊姑娘”;


在学校LG01的放映厅里,一部纪录片我看了哭,哭完又笑,被感动,被鼓励;


拍小组作业的时候,组员因为不同的想法而激烈地争执,可是在拍完作品以后,我们成为最好的朋友;


老师请来的犀利的嘉宾讲师在给我的作品做完细致的点评后,告诉我“You have a good eye for filming, you should make more documentaries”……

8. 在伦敦最喜欢做的事情?


离学校很近的地方,有一个永远都五颜六色的地方叫brick lane。

这里的墙壁上画满了涂鸦,而且过一段时间就会被新的涂鸦所取代。街头你可以同时看到街头艺人和剃头师傅。也可以看到穿着各个年代衣服的人,因为这里是伦敦著名的古着聚集地。


我喜欢拿着相机,去那里寻找灵感,好像在这里,所有的文化都可以被包容。

9. 对未来学弟学妹想说的话?


享受在Goldsmiths的时间,利用学校的资源。Goldsmiths是拥有最多影片收藏的学校之一。在学校的2nd floor你可以找到来自世界各地各个时期的影视作品。观影对电影的学习的重要性自然不用我多说啦。


另外,也鼓励学弟学妹多去影院。现在就算在英国,也有越来越多的独立制片电影就算场场sold out也拿不到院线排片,但是,我们的每一次支持都可以让这个产业变得更好。而且英国有很多很特别的影院,对于纪录片的爱好者来说,Doc House是一个很好的去处。在那里你可以以很低的价格看纪录片的首映,和导演面对面交谈。

10.对生活、对未来、对自己的寄语?


我希望自己能利用自己的所学,拍出更多好的片子。从自己开始,做一个对大家有正面影响的人。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