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管教孩子的方法-让孩子学会品尝后果

2015年08月12日 玛希娅育儿




点击标题上访蓝色字体“玛希娅育儿”或添加微信公众号maxiyayuer即可关注。 欢迎点击右上角转发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玛希娅育儿公众号招募“微信公众号”运营志愿者。只要有爱心、对早教、家庭教育、英语启蒙感兴趣,有一定的文字基础、以及每周有一点时间的父母都能参加。有兴趣的朋友请给玛希娅留言。让我们一起努力,读懂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快乐成长。


本文由新浪海外名博花样美好所作,感谢她的分享。


美国有些教养专家倾向于采用后果法来管教孩子,提倡用后果法代替单纯的惩罚来规范孩子的行为,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曾参加过社区图书馆办的一个有关对孩子执行后果法的讲座,提到了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个方法,其实只要用对方法,教养也可以很轻松!

自然后果法

自然后果法是指孩子的错误行为造成的自然结果,也就是当孩子犯错时,给孩子一个体验自然后果,发现错误并修正错误的机会。我身边的美国家庭又是如何用此方法的呢,节假日和先生一起去探望他姐姐一家,她家老二故意把左脚的鞋子穿到右脚,但是她却不想打击小人自己穿鞋的兴趣,没有执意要孩子换回来,而是尊重孩子的意愿,她小声和我说如果孩子觉得不舒服,会要求脱下来的,果然不出她的所料,老二跑过来要求妈妈给她脱下来. 可见自然后果来源于孩子的切身经验,只有自己承受了不舒服的事实,才会主动学会纠正自己的行为。

还有一次她送5岁的老大去学跆拳道,结果发现老大临走前没有仔细检查该带的东西,忘带了最后40分钟对打练习课上所需的的护具和头盔,我问她要不要回家去取,给孩子送到道馆。她坚决的摇了摇头,因为忘带了这些装备,教练只好让老大从队伍中站出来,让她看着别人是怎么练习的,这样一来老大受到了自然后果的教训,并学会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国内有一种普遍的现象,孩子忘带什么了,家长总是赶着把东西送到孩子手里,正是因为有了家长的人为帮助,孩子也许永远都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孩子的成长需要吃一堑,长一智,让她在安全的情况下,体验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从中学习到宝贵的一课!

我看到的一些教养书也提到,对于那些情绪失控的幼儿,可以用此过招。三岁的小人开始学独立也会想表达自己的意见,开始学讲话但会讲的不多,有时有强烈的情绪,不知道怎么表达就会整个大崩溃。一次女儿在厨房玩水杯,因为她爸爸急着要把水杯放进洗碗机里,一下子就从她的手里拿走了,她发觉之后开始尖叫,坐在地上哭得一发不可收拾,只见她整个脸红红的,很努力的想说什么,可因为抽泣的太厉害,断断续续讲的话还真是听不懂呢。

针对这种情况,我家通常的做法是,我会说,你哭的这么厉害,可是我听不懂,所以没办法和你继续讲话。这是很清楚的自然结果。这一招果然好用,她停止了哭泣,尽管眼里还含着泪,这时我会先接纳她的感受,问她是不是因为爸爸要把杯子拿走,她不知该怎么办,才哭得这么厉害,小人点了点头。之后跟她解释爸爸为什么要把杯子拿走,用同理心的角度和她好好沟通,我会说:“我知道你不喜欢被打断,可是你用的那个杯子脏了,爸爸这才要洗的!下次如果你不想杯子被拿走,和爸爸好好说,他会给你换一个的,你看好不好?”当孩子知道自己有被了解到,脑袋才会渐渐冷静下来,也才会听得进去我们大人说的话。

逻辑后果法

讲座中还向父母提到过逻辑后果法,和前者不同的是,这类管教与自然结果无关,是父母为了针对孩子的某种不良行为而采取的措施,需要成人的参与。例如很多小朋友都愿意玩玩具而不愿意收玩具,这让很多家长为此感到头痛。邻居有位妈妈的做法倒是可以借鉴, 她发现女儿艾尔的玩具经常被她随手散落一地,丢在客厅的过道上,好多时候为了通过只能弯腰把它捡起来,她先是对艾尔說:“你把玩具堆在过道上,大家都没法走路了,请你务必收起来,好吗?可是说了几次都无效,如果是真的下狠心踩上去,固然是给小人了一个教训,但难免会让她产生抵触情绪,这是做妈妈的不愿意看到的,改用逻辑后果法,让孩子感受一下错的后果。

后来她特意准备了一个玩具箱子,外面贴着“Saturday box-周六玩具盒”的标示,如果艾尔继续把玩具堆在过道上,那她不仅要捡起玩具,而且要一样一样的放在这个专门的箱子里,然后交给她保管起来直到下周六才可以给还孩子,也就是说艾尔乱丢的越多,被没收的也就越多,到时候有可能没有任何玩具可玩了。玩具被没收了几次之后,小人开始长记性了,主动学着自己收玩具。邻居觉得这个方法比直接和孩子说,如果乱丢玩具,晚上就不准看电视……这类的话要更恰当,比无关的惩罚更能制止孩子的行为,还可以从中帮助孩子认识规则,并且遵守规则。

还有一次带着女儿在家门口的户外游乐场碰到同样来玩的艾尔,二个小人正好有个伴,刚开始玩的还很好,之后为了一点小事,艾尔跑着哭向妈妈,说是我家女儿不听她的,一边说着一边托着哭腔。她妈妈第一个反应就是要她No whining!也就是和她说,这样讲话不好听,说话要清楚不要娃娃音baby talk,可是她继续在那里抱怨,拉长腔。她妈妈立刻拉起她,准备把她带离游乐场,艾尔看到妈妈说到做到,开始改变说话的语气和腔调,看来逻辑后果法奏效了。

以上的例子反映出的共同点是,逻辑后果往往和孩子的行为相关,很多时候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是叠加的,吃饭时小人在餐桌前只顾玩,不管不顾的结果是她把装牛奶的杯子给撞翻了,牛奶撒了一桌还有一地,幸好我及时接住了杯子。如果这时我觉得孩子年龄小,难免做事不利落,再给孩子倒一杯不就行了,抱有这种想法的话,孩子永远不可能吸取教训。

从整件事看,首先就要让她明白打翻杯子的直接后果:牛奶被打翻了,现在就没得喝了,这是自己要承担的自然后果,同时也要明确的告诉她:既然牛奶杯打翻,那就需要自己来清理桌子上的牛奶。这就是由此要承担的责任。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可能导致什么结果,避免孩子再犯同类错误。也就是说以后吃饭时不要手舞足蹈,杯子不能放在桌子边。

不管是采用自然后果还是逻辑后果,讲座上还为家长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小提示。

自然结果法的结果是自然产生的后果,与一些小事有关,但不应该对孩子造成危险或伤害,这就需要家长做出正确的判断。比如女儿在街区骑三轮小车,可是却不要戴头盔,这时就不能采取自然后果,因为不戴盔的自然结果有可能是很严重的。

逻辑后果中,行为与后果之间要有逻辑的联系。小人用蜡笔在墙上乱画,蜡笔被没收,同时坚持她把墙擦干净才可以,这样的做法是合理的,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是罚小人下午不许吃饭,那这二者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家长只是想控制局面,就变成了刻意惩罚,孩子从心里意识到的只是害怕。

不管是采用哪种方法,在这之前最好就先订下规范,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让孩子觉得哪些规范内的行为是安全的。执行时也要注意对孩子的态度和言行,一定要表现的很平和。要温柔而坚定,这也是后果体验法必须坚持的又一个重要原则!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