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生遭逢大痛……

2015年12月21日 美国华人杂志WeChinese


点击上方“藍色字”可以關注我們哦!


當人生遭逢大痛……

【問】卓醫生好。我們原有兩個已經長大的兒女。兒子是老二,上面有個大他三歲的女兒。我的這對兒女,從小兒子好帶又好學,女兒則較難帶又學習不好。兒子如果還在,今年該四十二歲了。他從小長得特別英俊,擷取了我們夫妻倆的所有長處。他懂事聽話,自律好學,從來不埋怨,積極樂觀。中學之後,又是學校田徑隊的明星,在一個白人主流的社會,被公認是最受歡迎的模範學生,樣樣都好,真是我們夫妻的驕傲。


兒子邁入社會之後,事業如日中天,在美國最大的金融機構擔任副總,年薪七位數字。除了婚姻之外,其他都美滿得很。無奈天嫉英才,居然在五年前一次車禍意外,結束了他短短三十多歲的生命!


我們覺得他生前唯一的遺憾是他的婚姻,雖然他為了怕我們擔心,從未抱怨過。他讀書和工作都努力出色。沒有時間追求異性或是培養男女感情。二十多歲時,一次出差到國內被人倒追,就娶了後來的妻子。


妻子比他大,沒有人知道她實際的年齡。這個有心機的女人不久就挺著大肚子,來美國和兒子結婚。剛開始時,我先生和女兒都勸我給她機會。但是她不懂尊敬長輩,而且為人懶散,來了不久就生下第一個兒子。接著就把她母親接來帶孩子,對自己的母親態度惡劣,完全不懂中國人要孝敬父母!


她母親住了一年之後,氣得回國,後來她的雙親只肯來美國玩,不願再為她照顧兒女。於是媳婦就在家當了少奶奶。我兒子收入漸高,媳婦就安坐家中,請保姆和清潔工料理家務,自己則天天做美容、健身,盡情享福。


為此,我們開始漸漸與她疏遠,婆媳關係尤其冷淡。我看不慣她,覺得她不賢惠,只會替兒子花錢,不盡妻子和母親之責。兩個孫兒女生來可愛,但是被她養得體重超標,天天在家吃些零食,書也讀得普通。


沒有想到的是,天賜的禮物來得快,去得也快。兒子一次出差,公司司機開車帶著他,和對面車子相撞,司機僅受輕傷,而兒子卻重傷身亡!出事之後,我們翌日趕去照料他們一家三口。她卻天天只顧痛哭,不肯出面料理後事。後來兒子公司的大律師作主,將兒子所有的動產、不動產和公司撫恤金都給了她,兒女的監護權也全都歸她。我們想爭取部份孫兒女的監護權,無奈訴訟失敗,沒有爭到,兩邊變得不歡而散!不到三個月的訴訟還未結束,媳婦就帶著孩子遠走他州,自此在我們的世界消失了蹤影!


我們的女兒大學畢業之後,嫁了個非常合適她的美國老公。女兒也生了兩個可愛的兒女,以往動輒對人不滿的個性也消失得無影無跡。這幾年兩個外孫都大了,在外地讀書。雖然她那個家從不需我們操心,但是他們一直住得老遠,我們也就只能一年去看他們一兩次。


就這樣,我倆的下一代形同消失,我們生活中所有的希望、親情、天倫之樂都被挖空了!我們這幾年很努力地試著走出來,去教會受洗,也去過佛教寺廟聽經,但都得不到紓解。很多老同學和好心親友也想幫助我們,也沒有用。世上似乎沒有幾個人比我們更不幸了!


【答】收到你們的長信,我對你們這對父母不僅是同情,並且覺得你們作為移民美國的老一輩,教育出這麼傑出的一對好兒女,表示你們家庭教育很成功。但是老年喪子,真得是太大的痛苦,我真不知該如何讓你們想開、走出來。


人類無法左右生命的長短,下一代先我們而去是為人父母最不想見到的。當此困難之際,我願與你們分享著名心理精神科醫師Dr.Elisabeth Kubler Ross在其名著《On Death and Dying》中的相關分析。她認為在這種不幸的時刻,人們會有下述的表現:


一是否定一切(Denial)。因為太悲痛,所以不願意面對,潛意識之中不相信事情真的發生。譬如我自己的父母都在近幾年高壽往生,但是我仍會無法完全承受他們兩人已不在世間的事實。白天我是好好的,夜裡還是會做夢和他們聊天,就像以往他們活著時一樣。


二是憤怒(Anger)。當事者會對自己生氣,也會對最親近的人生氣,甚至怪罪他們。譬如覺得兒子就這樣走了,是否是當時急救醫生失職?或是責怪肇禍司機,或是抱怨兒媳婦在兒子生前不夠體貼等等。


三是討債或者期待(Bargaining)。正因為太悲痛,不甘心就此和親人永別,當事人會祈禱,懇求上帝無論如何拯救他的生命,即便是終生殘廢也好過死亡。甚至會在急診室拚命哭求醫生,花多少錢也得救救死者等等。


四是徹底的沮喪(Depression)。當真正明白自己與至親從此永別,內心完全失望。悲傷、懊悔、恐懼隨之而來,精神瀕於崩潰。


五是終於接納這一切(Acceptance)。這是最後也是最困難的階段。至親長逝,身心不得不完全割捨。雖然想到這一切還是難過,但是認命了,這一生就是沒有他了。


以前,我聽過一個佛教禪宗師父的寓言。話說民初有個員外七十大壽,請了一個老和尚來寫壽屏。這位出家人提筆就寫:“祖父死,父死,子死,孫死。”員外大怒,責怪和尚在人家生日時,如何能寫出這麼不吉利的話來。這位老和尚說:“人都會生老病死,如果人人都可以按著這大自然的次序而走,那才是真正有福氣啊。”


一個青年或是中年人比他父母早亡,這似乎是一件很不自然的事,屬於不按順序的死亡。雖然一般情況下,成年子女成年後和父母已經有某種程度的逐步疏離,但是遇到下一代先逝,父母悲傷還是會非常強烈。如果是獨生子女的死亡,父母角色的喪失更可能成為永遠的傷慟和損失,甚至終其一生都希望了解子女死亡的意義。

前不久,美國副總統拜登(Joe Biden)就經歷了喪子之慟。2015年5月30日,拜登的長子、曾任特拉華州司法廳長的波·拜登(Beau Biden)在四十六歲的盛年因腦癌病逝,留下一對稚齡兒女和年輕的妻子。波·拜登生前的政治生涯可謂光彩奪目,是民主黨的明日之星。他學法律,當律師,又曾隨軍到伊拉克參戰,並榮膺駐伊拉克美軍統帥授予的英雄勳章。生病前,波正準備競選特拉華州的州長。


這還不是拜登副總統第一次遭遇如此不幸的家庭悲劇。早在1972年,他剛剛當選美國聯邦參議員不久,他年輕漂亮的元配夫人妮利亞駕車帶著三個小孩,包括當時三歲的長子波、兩歲的亨特和最小的女嬰去採購聖誕禮物。不料迎面遇到一輛大貨車掛擦,車中的母女當場死亡,兩個兒子重傷,在醫院急救,經過將近一年的療養傷才得以康復。


但就在今年五月中,明知長子波會病重,不久人世的副總統拜登,在耶魯大學畢業典禮演講時,還是用自己的經歷去鼓勵現場的畢業生。他說當時如果沒有這兩個小兒子的倖存,他真是沒有活下去的勇氣;是那兩位重傷的兒子讓他重新振作,繼續攀登人生的高峰。


的確,面對至親逝去是人生的大不幸。拜登副總統兩次遭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打擊,但還能安慰與鼓勵後輩,令人欽佩!我希望總有一天,我們也能夠做到,雖然最愛的人已經走了,我們活著的人為了紀念他們而更加自強,學會珍愛自己,為了他們的愛而勇往直前!


其實人生的任何大痛,往往也都得經過上述Dr.Ross所說的五個階段,才能克服。譬如我認識的一位中年婦女,自問一直有著幸福穩定婚姻,她克盡妻子和母親之責,是眾親友羨慕的女性。偏偏在先生事業日益興旺之際,夫妻倆卻由天天相濡以沫,慢慢變成分住兩地,日漸疏遠,單靠視頻和電話溝通。於是小三此時乘虛而入,妻子發現這一切時,情況已不可能改變。她的心情頓時跌入谷底,失望、悲傷、懊悔和恐懼隨之而來。


面對不幸,有些人選擇告訴兒女,與他們分享自己的感受,希望他們挽回這個悲劇;有些人則一生對自己家人保密。後者表面看來是不想傷害到家人,其實是自己還沒有真的完全接受和認命,也是為了自己顏面。對照Dr. Ross的五個階段,後者顯然只完成了四個階段,而最後一段恰是最重要的。只有真正接受人生悲劇的發生,才能減輕悲劇的衝擊,真正走出悲劇!


舉這些案例是要告訴你們,儘管你們兒子和拜登副總統兒子一樣英年早逝了,一時沒有辦法接受這個人生大痛,需要很多時間和努力來學會“接納”這門功課,但重要的是,要避免天天活在自怨自艾中,要時時轉念。而要學好這門接納功課,就先要走到有陽光、有群眾、有親情的地方,去吸納正能量!


你們倆痛失愛子,備受艱難人生考驗時,還能彼此扶持和協助,尤其值得稱讚。那必是兩人之間彼此珍貴又溫柔的感情所致。由此可見,一雙親密又溫暖的手是多麼不可缺少!你們應該主動常去看女兒一家人,他們一定在這幾年中隱藏了內心的難過,他們也活在悲傷之中。女兒一家人能夠自強獨立,從不讓你們煩惱,不也是你們為人父母的驕傲嗎?另外,為了兩個無辜孫輩的健康成長,還得去主動找回他們,並要學會疼愛兒媳婦。孩子這麼小已經失去父親,如果又沒有祖父和祖母的愛護,豈不是雪上加霜?你們要懂得愛屋及烏,不要期待兒媳婦改變,你們首先要愛他們,這將會是九泉之下的兒子最想看到的。家庭中這種正面力量必會逐漸培養和發揚光大!


如果你們願意與同樣經歷過失去兒女的長輩交流,又基本具有英文溝通能力,我建議你們透過下面幾個非營利網站與相關團體取得聯繫:加州有www.griefhaven.org,電話310-459-1789,以及www.throughtheheart.org, 電話202-549-8720。華府有www.compassionatefriends.org。


除此之外,宗教界、各大醫院和美國防癌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也有類似的關懷組織。只要去打聽就會瞭解。遇到大慟的人往往怯於表達真情,其實彼此之間的哭泣、擁抱和握手可能比任何語言都更打動人心。所謂安慰(英文comfort)正是兩個拉丁字com和fortis的組合,意思就是人跟人在一起才能得到撫慰的力量,進而知道同情周遭他人,自己不是唯一的可憐人。


你們只要努力以赴,參加一些的放鬆心靈的活動,如各種柔性運動、音樂、藝術、冥想、元極、瑜伽……,就會找到一群“同病相憐”、了解自己傷痛的朋友。大家可以一同傾訴,表達支持。


人生無法比較誰更幸運,一定會有許多人在不同的方面比我們幸運。但如果比較各人的不幸,那肯定也有一大堆人比我們更糟。逝者已經解脫,活著的人可以盡情哭泣,寄託哀思。你們若想對人說說兒子,請儘管說,讓別人知道他多麼優秀,與你們一道表達對他的尊敬和喜愛,你們也能從中體驗更多愛的力量!

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我们哦
聯繫方式
歡迎關注美國《華人》

微信公眾號:美國華人雜誌WeChinese (點擊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

微博:美國華人雜誌

官方網址:www. wechinese.us

地址:7510 Clairemont Mesa Blvd, #108, San Diego, CA 92117

更多關於雜誌社信息,或廣告洽談項目,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電話:858-610-2259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