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台湾之后才知道原来有一个新的代名词叫做「鬼岛」,经历了劳保要倒、媒体垄断、薪资议题、商周下架等闹哄哄事件,我开始慢慢理解鬼岛由来。
有时候看太多这些文章,对于未来真的有害身心,但是当你遮住眼睛,又会被别人说冷漠,而我这个年纪介于30~40岁中间,却是社会最重要的支撑人物,我们被说是幸福的一代,却也是迷失的一代。
幸福的是我们拥有很好的教育,很成熟的社会型态,很先进的网路资源,爆炸的媒体信息,随手一点谷歌大师就会帮你解答,各式各样的社群跟论坛皆很蓬勃,但却好像少了梦想。
迷失在社会的水泥丛林里,对于未来依旧很模糊,有时候不是没有梦想,而是怀疑自己能不能去做。太多的选择让自己踌躇不前,掉在自己以为的舒适圈,挣扎在前进跟停留的原点,迷失自己想要的方向。
上两代的人很辛苦,爷爷奶奶大部份都是务农,曾经活在日治时期,受到政治压迫,有时候也不知道什么是希望,只求能够温饱。生了很多孩子,希望可以帮忙家里一起种田,那时候没有太大的欲望,连看个电视都是奢侈。
上一代的人很打拼,爸爸妈妈大部分都是创业,没有显赫的学历,只好勤劳赚钱。做过很多粗活,在工厂里工作,有些出来开店,哪里有钱赚就开什么样的店,为的就是让下一代好一点的生活,拥有很好的学历。
这一代的我们,看似拥有了上一代人的梦想,但却被保护到好似只能关在象牙塔中工作,因为念书才有出息,所以再怎么样都要考上大学,念个大学毕业,如果念到硕士,更好。
那时候老师缺很多,所以我的同学都跑去念师院,结果四年后都变成了流浪教师,现在有些已经转行去了,有些还在继续流浪中,但是已经过了快10年。
以前金融很好的时代,银行的需求量很大,长辈就说那就去念财务金融,结果没想到之后的金融风暴,在当理财专员的同学有些也被裁掉了。
后来科技业发达了,大家都跑去念机械跟电子类,前几年听说领分红到可以买好几栋房子,结果现在电子产业都变成了电子「惨」业,在里面的都说自己不是科技新贵,是科技新「跪」,就算赚很多钱,都是用身体健康去换来的。
现在最好的产业是公务员,身边的人都去补习考高普考,但是今年的公务人员的年终绩效都被立委诸公砍了,连吃公家饭也变成过街老鼠。
以前哪个行业好,我们就去念哪个科系,其实我小时候是想画画的,但是爸妈说画画没出息。虽然这句话也很老实,因为读美术系的同学说,班上能出一个艺术家就很了不起,但我们真的不能为了自己做些什么突破的事情吗?
我们的梦想一直被压缩,回到了现实也感到残酷。我在旅行的时候碰到很多刚出社会的年轻人,她们告诉我工作真的很难找,在台湾一份薪资都很难养活自己,或许是现在的物质欲望太高了。原本我是看不起那些为了钱去打工度假的人,但是透过理解,我们也慢慢发现下一个世代比我们遇到的问题更加艰苦。
到最后连做梦的变成一种奢求,所以也是迷失的一代,因为连做梦的勇气都渐渐丧失。
以前虽然很辛苦,但是为了给下一代更好的生活,努力去工作就可以赚到钱,至少买得起房子,养得起家。现在的我们却什么都不敢想,不敢结婚,不敢生小孩,不敢跨出我们的舒适圈。有时候我们会问:是这一代出问题了,还是社会出问题了?整个制度是不是都有问题?
我不敢说国外的旅行有多好,但是透过在外地长时间的沉淀,不同地区的阅历,看见跟自己过去生活方式完全不一样的型态。不管是先进国家,或是落后国家,你受到的文化冲击会比待在原地来的大。
当你有一个隔出来的空间去想深层的问题,会有很多不同的思维会产生。不是去比较其他国家的生活好坏,毕竟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跟缺点,而是确认自己想要的梦想,能不能从原点再重新发芽。
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或许就是这样的道理,所以出发,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