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国留学,父母先要Ready.

2016年04月11日 加拿大朱凡


加拿大是不少中国家长为孩子选择出国留学的目的地,这里我不妨介绍一下加拿大教育与中国有什么不同。



加拿大中小学与中国有什么不同?加拿大中小学教育理念是就业教育。从就业教育理念出发,最终培养目标就是走出中学校园,投身社会,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中国是以高考为最终的目标,实行“精英教育”。虽然近年来加拿大中学毕业生报读高等教育(包括专业大学和研究生课程)的人数相比较在不断增加,以适应日益竞争的社会,但毕竟加拿大中学教育仍以“大众教育”或“从业教育”为主,为社会培养就业大军。


加拿大基础教育,简称为K1--12Kindergarten--Grade 12)。小学6年包括1年(半天制)幼儿园;中学6年,中学之中又划分为初中4年(7-10年级)和高中(11-12年级)2年。加拿大中学中7-10年级相当于我们初一至高一,他们的11-12年级相当于我们的高二至高三。


加拿大中小学与中国有什么不同?


小学,少功课。有一次,我应邀去广州一家小学讲亲子教育,会后提问环节,一年级新生家长问我:加拿大学生的功课多不多?我微笑的回答:不多,讲小学一年级,没有功课。在场的几百名家长瞪大眼睛看着我,面上充满问号。我马上补充道:加拿大没有教育部,但每个省却有设立教育局,我所住的卑斯省教育厅,给全省学生的家庭作业指引是这样的:幼儿园至3年级,没有家庭作业;4年级至7年级(7年级相当于于我们小学六年级)每晚半小时作业。听完我回答,提问的那位家长脱口而出:没有作业,没有功课,那里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没有功课就叫幸福,我禁不住补充一句,还有,加拿大学生每天3点就放学,这算不算是福上加福?不过,加拿大的孩子读书压力是随着年龄逐步往上加增的。他们小学基本上是玩,初中读些常识性的知识,高中开始发力,辛苦读书是从大学开始的。这与中国情况刚好“倒挂”过来。




初中课程种类多但内容偏浅。中国初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课,在加拿大(8-12年级)将它全部归入一个科学课程,这门科学课的内容以科学普及为主。我家二女儿Garbo在告诉我,到了加拿大后,原来在中国读初二(相当于当地9年级)的她可以跳级上10年级数学,之前她在中国初二所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要等到她升上11年级再单独学的,她到时再自己决定是否选修。还有,中学课程不划分文理科,但课程中安排会划分8个学科领域:包括:英语语言、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数学、体育艺术、技能、个人规划和毕业报告。这种课程的设置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按兴趣和发展方向选课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确定发展方向的实践机会。


12年的基础教育关键在中学,10年级开始实行学分制。加拿大是联邦制,每个省或者自治区高中毕业条件有所不同,在西部卑斯(BC)省,每个高中生在10-12年级期间必须修完至少80个学分,其中至少16个为12年级课程的学分和12年级的英文学分。你只要完成12年毕业计划要求就可以拿到高中毕业文凭,这与国内的高中有最大的不同。不过,相比较于国内的“中考”和“高考”,加拿大中学还是轻松的。


加拿大的中学生想读大学无需高考。在加拿大,没有小升初,也没有中考和高考,加拿大的中小学都是单轨制,没有中途的分流,学生一读就是12年,到了毕业后才决定最后方向,继续读专上教育或者加入劳动大军。加拿大的中学生想读大学无需高考,报考大学的学生需提供中学课程成绩。




总体来说,加拿大读书真的轻松.


1

课程设置属于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现代教育课程模式:以英文,数理化,生命科学,社会学、历史地理、外语为主要学科。相对于中国的中学,加拿大的中学在智育方面会相当薄弱,但在公民基础教育方面却相当加强:例如公民意识的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我女儿告诉我们,她们中学毕业80个必修学分中对做义工、社会志愿者的时间上规定30个小时。


在中国上学是学知识。在加拿大上学学知识以外,还要学公民教育。知识会引导孩子死读书,读死书,但公民教育则全面性,多元化,和更有灵活性


2

没有小升初,也没有中考和高考。学校一般上午九点上课,课间休息时间15分钟。午餐时间:12点钟,有45分钟至1个小时,下午三点多放学。


3

在中国学校读书通常指读那些教科书,而且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背书记忆为主的传统方式。同中国教学模式最大的差别,加拿大的教学已经脱离了以书本知识为主,这一种教育模式在英文学科中表现尤为突出,英文课没有统一编制的教材,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就以老师选择的文学作品为教学材料,学生要自己通过阅读去理解文学作品。老师上课则是做一些简单提示和引导学生讨论,不像是在中国满堂灌的作品讲解和分析。教师通常讲的少,不会细致深入。我孩子告诉我,以数学为例,老师堂上公式推理不讲,来龙去脉不讲,如何深入理解不讲,一题多解不讲。但老师会用启发式的教育为主,引导学生去研究去思考。当然,我的女儿却以中国的中学方法为理据,认为如果讲不透会基本功很弱。她们既受惠于中国的基础教育,又得益于加拿大创意教育,博取中西。


4

学生自学为主,没有保姆型的满堂灌,到了学生做作业,也主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做课堂演讲和写论述文。加拿大的教育体系是学习任务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的,小学是以玩为主,没有功课。上了中学开始有功课,年级越高,功课越多。当然,私立学校除外,有一次我去《环球华报》探望黄总,他那读小学的孩子正在会议室里做功课,我有点意外,黄总解释,私立学校小学生要做作业。到了中学,表面上作业一般不予批改,公式也不要求记忆,有计算机代替推演计算,但小测验比较多。


5

高中的考试制度非一考定终生,毕业成绩由期末考试、平时作业及测验、课题、出勤等因素综合评定。测验成绩属于私隐,不会公告,更没有打擂台式的排名榜。对于在应试教育下的我家两个女儿,这些所谓小考小测比起她们在中国初二,高一所经历的期末考、月考、周考、单元考,已经是小巫见大巫。


6

学习靠自觉,因为开放式的教育管理,没有班主任。有一年我去探望女儿,我告诉她,我带了些小礼物打算送给班主任。我问:你的班主任是谁?我女儿一头雾水,我们这里没有班主任。她是读寄宿学校的,她补充道,每栋宿舍有个管理员HOUSE MON。我妹妹有两个孩子,在加拿大出生,她告诉我,加拿大学校有辅导员,没有班主任。你听过“包班制”吗,即一个教师负责一个班级学生所有课程的教学。她/既教语文又教数学,还教英语,可能还兼辅导员。各科的教学时间由这个老师来灵活掌握。


7

小班制20人左右,交朋友容易。中学生按学科分班上课,学生没有一个固定的班级也没有班主任老师。同班同学不一定是同级的。你在一个教室上一堂A科,下一堂就要到另一个教室上B课。用我的大女儿的话来形容,每天都要“走堂”。她现在大学也是这样,天天“走堂”的,她十分怀念在中国读高一时同一个教室同一个座位,所以有课本放在书桌上,无需劳师动众搬来搬去,舒服极了。我问加拿大读书的大女儿,你们班有多少人?她的回答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爸爸,我们没有固定的班级。”“没有固定班级?你不是读11年级?”“我是读11年级,但因为学校实行的是学分制,不同在中国,我们是固定班级,固定上课地点和固定的那些同班同学。这里上课很自由,我的同班同学就是那些跟我选同一门课程的同学。”同班同学关系不像在中国那么密切。“我明白了”我回答道。


8

课程时间表也特别,两天换一次课程。又有一次,我去探女儿,在她宿舍书桌上看到他的课程表,Day 1Day 2,我不明白,问:你们一周才上两天课呀,其他几天你们干什么?不是呀!爸爸,我们一周上5天课,但每一门学科都是隔天上课的,所以就有Day 1 Day 2的课程表,老二读10年级,开始有选修课。她告诉我,9年级学期结束前,学校的学生顾问老师(counselor)会为每一个学生制定下一学年的课程表安排,通常是8个课程。学校也鼓励学生自行在如何选课上做选择,并对老师的安排在可能情况下做些小调整,最后制定整个学年的时间表,那就是我在女儿书桌上看见这份Day 1 Day2时间表了




如果你的孩子是在加拿大读高中,你会发现加拿大人超重视中学毕业典礼。正因为加拿大中学教育是以投身职场为最终目标,并非每个孩子都会接受高等的教育,所以每个中学生毕业,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毕业生都相当重视。学生精心打扮家长盛装出席参加中学毕业典礼。一场中学毕业典礼的场面之隆重,仅次于结婚典礼。


我家大女儿Christie高一才从中国返回加拿大, 二年后她毕业,我们全家专程从中国飞往加拿大去参加。毕业晚会是在一间高级酒店里举行的。席间,我同太太分享。坦率地说,相比较于加拿大,中国的孩子是辛苦些,中国的父母是费神些,我明白这是应试教育下的国情。不过,令我困惑的是,我的中国同胞在升学压力下,他们只顾耕耘忘记其他,例如中学毕业时没有家人朋友参加的庆祝活动。加拿大孩子读书没我们辛苦,小学基本上没家庭作业,中学下午三点多放学,他们没有“小升初”、“中考”和“高考”,学得比我们轻松,却懂得来个隆重的毕业典礼。我们干得那么辛辛苦苦,为什么不好好庆祝庆贺?她说,可能我们中国人太功利主义了,以成败论英雄,考上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学校张贴光荣榜,家长敲锣打鼓。


中学毕业不只是尘埃落定,而是人生走过一段历程,值得回顾和珍惜。太太一席话让我久久回味。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