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两重天-澳洲/新西兰政府对待风湿性心脏病的态度

2016年04月04日 每日新西兰


关注每日新西兰,随时随地第一时间了解时事动态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关注每日新西兰,你都可以得到有关新西兰的第一手信息。

开心手术(open-heart surgery)通常是上了年纪、有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是心律不整的病人才需要考虑的手术。但是在澳洲偏远的原住民(Indigenous Australians)小区,尤其是北领地(North Territory),许多孩童年纪轻轻,胸前就有着一条垂直、明显、开心手术后的长疤,这是怎么一回事?

有些孩童、青少年在短短十几年的人生中,就已经历过高达四次以上的这类大型手术,「这些术后留下的疤代表着澳洲医疗体制的失败,」雷曼怡医师(Dr. Bo Remenyi)表示,她是一名在达尔文(Darwin)的小儿心脏科医师,「这些留在身上的疤,是这些孩子们在生理上所承受的成本;但无法反映的是,在他们心理层面上的痛苦。」

雷曼怡医师所要谈的状况就是-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DiseaseRHD),这个疾病通常出现在发展中国家最落后的地方,例如非洲、中南亚等地,但它却也出现在澳洲,存在于偏远的原住民社群,缺乏大众以及社群媒体关注的角落。在整个原住民群体中,受到最大影响的就是原住民孩童。

正是因为这类的疾病多出现在落后国家,许多澳洲医生、护士不只没见过,有些甚至根本没听过急性风湿热或是风湿性心脏病,也因此医生们不仅无法辨别出疾病,更无从诊断,甚至是给予治疗。基于这个原因,雷曼怡医生决定参与一部纪录片《Take Heart》的拍摄,由两名墨尔本的导演希尔(Mike Hill)及柯林斯(Sue Collins)所执导,纪录一群北领地的原住民孩子与风湿性心脏病对抗的故事。这部纪录片在三月发行,并向许多原住民小区以及政客、医师播映,希望透过影片能唤起大众的意识,一起努力解决这个可被预防的疾病。

雷曼怡表示,澳洲每年诊断出风湿性心脏病的年轻人当中,有多达100人最后都需要进行开心手术,「有太多孩子、青少年需要接受这种剖开胸膛的手术,」她表示,「如果这是在雪梨、墨尔本,人们会对这种情况感到愤愤不平。」

格伦费尔博士表示;风湿性心脏病也普遍发生在新西兰的毛利族,新西兰政府则实施全面性健保措施,小区的护理人员会到学校,检查学童是否感染链球菌性咽喉炎,并教导学童当喉咙痛时,应适时寻求医生协助。同时,新西兰政府还有推行预防计划,派驻护理人员到高风险孩童的家中,政府也会倡导家长该如何改变家中布置,例如改善通风等等。

纪录片《Take Heart》的导演希尔希望这透过影片,不仅让掌握健保大权的政客们看见问题,也能让原住民族群更了解这个带给他们痛苦的疾病。「我们希望透过观赏这部纪录片,让这些孩子以及他们的家人知道,他们并不孤单。」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