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小咪带你看世界--建筑师扎哈·哈迪德留给愚人节的礼物!

2016年04月01日 慧谷移民


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3 月最后一天,建筑界的“女魔头”扎哈·哈迪德在迈阿密一间医院因心脏病逝世,享年 65 岁。起初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这个消息,隔天就是愚人节,这也许是玩笑吧?但直到扎哈事务所在其官网正式发布讣告,我们知道,这位在普利兹克建筑奖创立 25 年以来(2004 年)的第一位女性获奖者,真的离开了。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硕士学位。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和埃利亚·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Kenzo Tange)教席。

在中国,扎哈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是她与 SOHO 中国合作的一系列商业办公建筑。

以下是她与 SOHO 合作的项目。

2012 年,位于北京东二环朝阳门桥西南角的银河 SOHO 落成,还入围了 2013 年 RIBA 建筑金奖。不过因其地理位置正处于北京市旧城保护范围内,扎哈过于现代和前卫的流线设计也曾引起争议和批评,涉嫌破坏北京古城风貌。
银河 SOHO 外观
银河 SOHO 内部空间

2014 年,位于北京东北四环外望京区域的望京 SOHO 开幕,仰视时犹如三座相互掩映的山峰,其独特的曲面造型很快就成为了望京一带的地标性建筑。
望京 SOHO

同样是在 2014 年落成的还有上海的凌空 SOHO,紧邻上海虹桥交通枢纽,还是延续了扎哈超前卫的流线型外观设计语言,十二栋建筑被 16 条空中连桥连接成一个空间网络,多个楼层彼此互通,融为一体。
凌空 SOHO

不过,扎哈涉足中国市场的第一个项目却是广州大剧院。2010 年,广州大剧院完工,其外形独特,犹如一山丘上置放两块大小不同的石头,被称为“双砾”。
广州大剧院

此外,于 2014 年完工的南京青奥中心也是出自扎哈之手,由两栋标志性的塔楼构成,灵感源自场地靠近长江、河岸边及天空的开阔视野,折纸造型与折叠外形的灵感源于河面的涟漪。其连续而流动的形态与望京 SOHO、凌空 SOHO 一脉相承。
南京青奥中心

很多人会说,扎哈的作品形式大于内容,但在参数化设计领域,她这些极富流线型特征的建筑的确是这一技术实践的最佳范本。

从 2004 年作为第一位获得普利兹特建筑奖的女建筑师开始,哈迪德获奖无数,而且产量惊人。 


相比普利兹特建筑奖,这个由伦敦设计博物馆颁发的年度设计大奖对于她来说似乎不是什么特别值得庆贺的大事。但她在接受采访时特地指出,此次获奖的阿利耶夫文化中心和 2012 的伦敦奥运场馆是她近年来最重要两件设计作品。“阿利耶夫文化中心是一个非常宏伟的项目。”哈迪德说。


“扎哈·哈迪德设计的阿利耶夫文化中心有着美丽动人的外观,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奖项评审团的主席 Ekow Eshun 说,“这个建筑将在几年里持续受到热议。” 巧合的是,这也是伦敦设计博物馆第一次将年度设计大奖颁发给一位女建筑师。

延续了哈迪德一贯的设计风格,2013 年落成的阿利耶夫文化中心充满强烈的未来感和视觉冲击。流线的外观设计和混凝土结构体系让建筑本身充满张力。建筑内部的结构空间设计也和屋顶一样有着错落的层次感。流动的曲线墙体设计取代了中心建筑棱角分明的柱体和直角设计,柔和之中也让室内空间显得更加开阔,矗立在它的面前,你会感觉整个建筑如同柔软的湖水,泛起了层层涟漪向着你迎面涌来。

但这还不足以解释为什么哈迪德以及评委会会赋予这幢建筑如此高的关注和评价。不过如果你行走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的街头就会明白它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建筑本身。“这个建筑反映了阿塞拜疆文化中温柔、浪漫和乐观的一面。”阿利耶夫文化中心项目的负责人 Saffet Kaya Bekiroglu 说。 


在苏联解体之前,阿塞拜疆这个西亚国家一直处于苏联的铁幕之下。因此首都巴库的城市建筑大都延续了苏联式的风格——到处都是象征独裁和威权的直角线条和纪念碑式建筑,僵硬冰冷。直到 1991 年,阿塞拜疆才脱离苏联重获独立和自由。
因此,哈迪德设计的这座阿利耶夫文化中心在阿塞拜疆显得尤其“标新立异”。它静默地矗立在城市一角,用那些流动柔软的线条对抗着那些构成城市主体的纪念碑式的建筑。它所承载的意义早已超越建筑本身,而是代表一个旧时代的落幕,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突破常规是哈迪德从不畏惧的。“我不需要和谐,也不相信和谐。” 这是她对于建筑和环境的和谐一贯的态度。

不过,你很难想象这个已经用建筑在世界各地留下自己足迹的建筑师在 20 年前被人称作是“纸上建筑师”。这也是她为何从 1993 年德国莱茵河畔的消防站开始,就不断地参加各种设计竞标,拼命将她脑海里的设计理念在现实里一一呈现。虽然哈迪德凭借大胆的几何结构概念获得不少奖项,但她在建筑界的强势女王地位并不是几张获奖的设计蓝图所确立的。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