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战略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化’,第一个‘化’是国际化,第二个‘化’是多元化,第三个‘化’是网络化,或者网络金融化。”3月30日,中国银行在京、港两地同时对外披露了2015年业绩,中行行长陈四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如此表示。
数据显示,2015年,中行实现税后利润1794.17亿元,同比增长1.25%。
战略优势逐步显现
“整体看,中行2015年业绩表现还是不错的,盈利实现稳定增长,资产质量得到有效控制,综合实力稳中有升。这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下,确实来之不易。”在银行业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的2015年,中国银行实现了税后利润1794.17亿元,同比增长1.25%的业绩,在评价这个业绩的时候,陈四清作出了上述评价。
“我们的战略优势在这3年初步显现,国际化一直是中国银行的优势,也是中国银行的特色和金字招牌,三年来,中行海外资产规模快速增长。长期以来,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化,中行一直坚持国际化发展方向。”陈四清表示。
从年报显示的数据看:3年来,中行的海外资产增长了54%,在集团总资产占比已经达到27%,海外税前利润贡献度提升了5个百分点,资产和利润远超过中资同业的总和,而海外机构的不良率仅有0.17%。
陈四清认为,中行有国际化金融的经验,百年中行的历史,是中行国际化不断推进的历史。
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资产质量承压已经成为银行业新的常态。2015年末,中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达1308.9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43%,虽然同比略增,但增幅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
对于资产质量表现,中行管理层给出的评价是“稳定、可控”。中行上海分行行长潘岳汉认为,2016年,银行业的经营发展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银行业资产质量管控和不良贷款化解的任务将更加艰巨,预计2016年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潘岳汉表示:“面对经济结构调整、过剩产能化解、宏观经济下行带来的资产质量压力,中行始终坚持‘双管齐下’,保持了信贷资产质量稳定。”去年,中行一方面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做到对表内表外、境内境外、本币外币业务全覆盖。同时,严格业务准入、审批、贷后管理等各个环节,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主动清退一些不符合宏观调控方向的行业和客户,严格控制发生新的不良。
去年,中行共压退非不良授信1073亿元。另一方面,中行也积极出台企业不良资产全面解决方案,综合采用现金清收、重组、批量处置、核销等多种措施,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同时,中行还建立了重点地区重点督导机制,部分分行也开展了集中清收工作。
陈四清表示:“几个社会高度关注的贷款(过剩行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当中,我们第一控制了余额,第二淘汰一些风险高的贷款,第三把不良余额控制住,第四增加拨贷比来防范风险。”
创新、转型、化解、管控
陈四清说,2016年,中国银行将继续坚持‘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的发展战略,一是以创新来谋发展,二是以转型来求效益,三是以化解来控风险,四是以管控来增活力。如果再要提炼,就是八个字,‘创新、转型、化解、管控’。”
“创新”,一是加快网络金融,打造线上线下协同获客的新模式;二是继续推进智能化网点的改造。
“转型”则要求资产业务结构调整,由过去的做增量变为做流量,把存量盘活,以调整中行的定价水平和贷款摆布。在业务结构上,中行今后会更加重视个人金融、网络金融,同时提升资管业务、中间业务的占比。
“化解”则包括三点内涵。第一,通过公司业务架构的调整、客户关系的改善、客户结构的调整,来化解授信资产的信用风险。第二,对于现有的不良贷款,要按照经营不良资产的理念、“三化”原则的理念和总体不良方案解决的理念,来化解不良资产。第三,操作风险、基层风险则要通过合规金融来得到化解。
“管控”是要加强集团的管控,提高中行整体运行效率,进一步降低成本,来保证商业银行和多元化平台的协同,使得业绩得到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