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如果你身上不带钱,那么你可能会陷入寸步难行的境地,但是现在,这一切都在发生着转变,不带现金甚至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而且这种生活方式还吸引了歪果仁来到中国亲身体验。
这位名叫Will Ripley的CNN记者就在北京来了一次不带钱包生活一天的体验,他最终的实验结果是:非常轻松,非常方便。Will Ripley表示,当他在美国时,他也不经常用现金支付,但他必须永远带着信用卡。他可以写支票支付房租,并在网上支付大部分账单。北京则不同,只要你有一部智能手机,你可以不用带一个鼓鼓的钱包,甚至连信用卡也不用带在身边。早上,Will Ripley首先在路边店买了一个煎饼,6块钱一个(93美分)。付款只要几秒钟时间,先扫描一个二维码,然后输入付款密码,就可以了。在附近一个咖啡馆,店主扫描了CNN新闻助理Shen Lu手机的二维码。在他们喝咖啡时,Shen Lu用手机支付了家里的水费,只花了几秒钟的时间。她经常用这种方式支付各种账单,包括她的房租。
在北京,Will Ripley能够用手机购买各种电影票,点餐馆外卖以及网购各自商品。Will Ripley用手机叫了一部出租车,并与一家手机应用公司联席创始人Gu Yu会了面。Gu Yu讲述了移动支付的很多好处,比如不再需要零钱,不用担心纸币受损、丢失,有电子发票,可以自动记录各种消费行为,当然,不用再带鼓鼓的钱包了。“我把它叫做后发优势。中国并没有建好一个真正的有利可图的信用卡系统,所以中国人跨越了信用卡阶段,直接进入移动支付时代。”Gu Yu表示。到了三里屯后,Will Ripley与Gu Yu一起吃了午餐,AA制付账,当然也是用手机支付的账单。从小的街头小贩到大的商业连锁店,越来越多的商家接受移动支付,主要通过支付宝和微信。对于企业来说,使用移动支付的好处是可以追踪消费者的消费喜好。在中国有数亿人使用支付宝和微信,Apple Pay也于今年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正在快速成长。据参考消息援引华尔街日报早前的报道,2015年3.58亿中国人曾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支付,这占到了中国大约一半的网民,比2014年增加了将近三分之二。正如很多中国人直接从个人计算机跳跃至智能手机,他们的支付习惯也发生了类似跳跃。 小编注意到,花旗GPS报告中指出,中国互联网企业已经在金融服务领域取得巨大成功。
报告中提到,中国的BAT(百度、阿里、腾讯)在互联网金融服务方面的成功甚至可以为美国的互联网巨头(如亚马逊、苹果、Facebook、谷歌和微软)提供参考。阿里巴巴和腾讯在中国第三方支付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3%和10%,相比之下,美国的互联网巨头,如谷歌、苹果、Facebook和亚马逊(简称GAFA)在美国非现金支付方面的市场份额则可能不足2%。报告还提到,阿里巴巴2015年的交易总额(GMV)是亚马逊的两倍多。支付宝是Paypal的三倍多。微信同样不可小觑。这些似乎都印证了中国的互联网支付都远远领先于美国。如华尔街日报提到的那样,使用移动支付软件是人们在信任方面跨出的一大步。现在,中国成了移动支付领域的先锋,也意味着人们已经进入很少使用现金的生活方式。
按住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这里是美国”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