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马可•波罗”- 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来华50周年

2014年07月30日 澳贸委Austrade



近日,澳大利亚大使馆、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分别举办庆祝活动,纪念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Colin Mackerras)教授来华并为澳中文化和教育交流作出卓越贡献50周年。

1964年,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的马克林与妻子自荐来华执教,首次来到尚未与澳大利亚建立外交关系的中国大陆。50年来,马克林60多次到访中国,先后在多所院校执教,开展中国少数民族、中国戏剧、中国历史、中澳关系以及中国的国际形象研究,出版了《我看中国1949年以来中国在西方的形象》等一系列重要著作。

“当初决定来中国是受母亲影响,此后的生活,中国也像母亲一样影响了我。”马克林教授讲述了投身汉学研究的起因,分享了自己与中国结缘、相识和在中国的重要经历,回顾了在中国走过的山山水水,回忆了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教书育人的点点滴滴。

“过去的50年,我非常感激中国和中国人民。我由衷佩服中国人民克服众多困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马克林教授通过一张张亲手拍摄的照片,展示了中国社会50年历史巨变。他表示,半个世纪以来,他本人对中国经历了由陌生到融入的变化,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关系也从存在偏见与误解、缺少交流发展到现在的关系密切、交往频繁,他很愿意把真实的中国介绍给西方。

生于显赫家族受母亲影响学中文

马克林1939年出生在悉尼一个显赫的家庭。他的母亲凯瑟琳(Catherine Mackerras)是“澳大利亚音乐之父”内森(Isaac Nathan)和悉尼大学前荣誉校长麦克劳林(Henry Normand MacLaurin)的后代,他的父亲是从事电气工程师工作的艾伦(Alan Mackerras),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极为重视。

马克林的语言天赋年少时已逐渐显现,母亲常鼓励他学习外语。高中毕业后,马克林就在悉尼大学学习法语和德语这两门热门语言。而回想起母亲建议他在念本科二年级时转而学习中文,马克林至今心存感激。

马克林说:“那时母亲看到报纸上刊登了时任孟齐斯(Robert Menzies)政府推出的亚洲语言奖学金计划的报道,她就鼓励我去申请学习中文。尽管澳大利亚人那时对中国较为恐惧,但她坚定地认为,中国未来会对澳大利亚起到很重要的影响,学习中文会给我带来新机会。”

1958年,马克林如愿获得奖学金,前往墨尔本大学堪培拉分校(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前身)学习中文。在那里,他跟随着两位瑞典汉学家学习中国历史,与俄国教师Vieta Rimsky-Korsakov学习中文,知名华裔汉学家王玲还在课堂上教他如何欣赏中国音乐和中国文化。正是这段早年学习中文的经历,培养起了马克林对中国和汉学的兴趣。

热衷汉学研究考察足迹遍布中国

1964年被马克林视为改变其人生的一年。那一年,他在剑桥大学硕士毕业后,在偶然的情况下和妻子爱丽丝获得了到中国教英语的机会。在19648月至19669月间的短短25个月里,马克林一边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执教,一边抽空前往延安、西安和长三角地区考察。

谈起那时的经历,马克林不无感慨地说,尽管那时妻子已有身孕,但两人对去中国仍感到是非常好的机会。那段执教经历也彻底改变了他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印象。他说:“中国人并非如同外国媒体所描述的‘蓝蚂蚁’,他们之间有爱情,养育着自己的孩子,有不同的兴趣。中国朋友都对我很友好。”

遗憾的是,1966年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马克林不得不和妻子爱丽丝带着他们在北京出生的大儿子斯蒂芬(Stephen Mackerras)返回澳大利亚。此后,马克林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随后留在该校远东历史系中任教。直到澳中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后,他才于1973年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代表团成员身份重访中国。

马克林于1974年前后参与了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亚洲研究学系的创建工作,并担任起该系“创立教授”一职。他在格里菲斯大学教授岗位上工作了20多年,先后发表了100多篇有关中国的论文和10多本相关专著,内容涉及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国戏剧、中西方关系、中国历史和政治以及澳中关系等领域。这是马克林数十年来深入中国观察、研究得来的成果。

1977年到2014年的近37年中,马克林赴华已有60多次。他的足迹已遍布全中国。上世纪80年代初期,马克林只身一人进入新疆和西藏等中国西部地区考察,马克林说,他每到一地,都会与当地教师、工人、农民、政府官员和艺术团进行交流,充分了解当地的政治、文化和风俗习惯。

促澳中交流推动本土汉语教学

马克林对中国印象的改变与他懂得中文、了解中国文化不无关系。马克林以亲身经历建议,澳大利亚人应该多学汉语,多了解中国文化,从而增加对中国的认识。他积极在澳大利亚推动汉语语言文化教学。

上世纪80年代,他和格里菲斯大学现代亚洲研究学院的教职员为昆州部分中小学教师提供中文、中国文化等课程培训,以此推动该州中小学汉学教育。而到了1994年,在澳大利亚政府委员会推动亚洲语言和文化学习计划的背景下,马克林被委任为澳大利亚学校亚洲语言研究机构(NALSAS)主席,领导全澳教育机构的亚洲语言文化教育工作。

今年621日,格里菲斯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续签了两校教师和学生校际交流协议。两所学校的交流合作已有33年的历史,格里菲斯大学校长欧康纳(Ian O'Connor)在续签仪式上说:“这得益于马克林早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任教经历,两校才达成了长期的交流合作,这也是格里菲斯大学与中国高校维持的最长时间的合作项目。”这位校长对马克林予以很高的评价,称他是“推动澳中关系发展的先驱”,是“现代的马可·波罗”。

为了表彰马克林在倡导亚洲研究,特别是在澳大利亚推动中国文化和语言教育工作方面所做的贡献,澳大利亚总督曾经于2003年和2007年先后授予其澳大利亚百年勋章(Centenary Medal Australia)和澳大利亚勋章(Officer of the Order of Australia)。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