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道 | 一双筷子,一个中国

2016年07月29日 智诚澳洲生活馆




吃饭有吃饭的规矩

文 | 物道


在过去,每当我拿起筷子时一定会想起父亲对我的告诫:“做人要像一双筷子,拿得起,也放得下。”在中国,筷子的形状多为近似的长方体或圆柱体,意为“天圆地方”。中国人常说:“多一个人,多一双筷子”。


当我们第一次学用筷子时,是长辈手把手教会的。筷子在使用时,得一根动,一根不动,这样才夹得稳。小小的手握着长长的两支筷子,几番尝试,终究难以夹起米饭,每每心中沮丧时,长辈便会严肃地说:“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都会用筷子”。



当我们有了认知,父辈们便会把我们拉到一旁,并用“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团结的力量。而“筷子”就像是两个同心协力的兄弟,它们相互支撑,同心协力。“筷子”就像是一对和睦的夫妻,它们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父辈人常说,做人,就要像“筷子”一样,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再后来,每当筷子摆上桌面准备吃饭时,大家族里长辈若没动筷子,小孩是绝对不能先动的,这是对长辈的尊敬。吃饭时,也不能把筷子插在饭上,因为这是祭奠过世的人,也不能用筷子叮当作响地敲击碗面,因为这是乞丐才做的事,夹菜时也不能只夹一个盘子的菜,更不允许站起来夹长辈眼前的菜。那时吃饭有吃饭的规矩,做人也有做人的道理。



    

当大家族里的长辈拿起筷子,喊一声“开饭了”,小辈们才都跟着拿起筷子。一顿饭后,长辈们落下筷子,我们也就规规矩矩地把筷子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桌面。直至我们长大,这些老规矩便成为了生活里的一部分,也渐渐明白了一种叫做 “礼”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已经伴随了中国人3000多年。



一双筷子里的人情味


过年团圆时,一家人围在一张桌子面前,摆好碗筷,孩子挨着奶奶身边坐着,奶奶夹起一个鸡翅放入孙子碗中,念叨着“展翅高飞”,小孩感恩,起身夹起一块鱼肉放到奶奶碗中,大声地说道“年年有鱼”。其实这是中国人对彼此爱的表达,一片欢笑闹腾中,父母夹入我们口中的第一口饭菜,妻子吃着丈夫夹入碗中最爱吃的美味,一桌大餐,一些表达都离不开“筷子”。



多年来,总忘不了小时候回家吃饭的场景,那时候肉还很稀罕,父母在吃饭时,总不忘把盘里的肉挑出来夹到我的碗里,可当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吃时,他们总会说吃饱了,你多吃点,待长大后才缓过神来那一双筷子里藏着的深意。


时至今日,父母亲也总不忘把盘里的肉夹到我的碗中,即便几番推辞也拗不过他们的固执,而此刻内心也总是五味陈杂,难免会大口用筷子猛拨一下,把口里的饭菜塞个饱满,并攒着一脸幸福的滋味,望着他们,用力地说一声:“好吃!”


一双“筷子”,让我们明白什么是吃饭的“规矩”,什么是做人的“道理”,什么是人与人的“血脉亲情”。中国人总会将道理藏在一件平凡无奇的物件里,并延续着对世界和人生特有的感知。


文字为物道原创,图片由「物道」实物拍摄,摄影师:余隽,图文版权归「物道」所有。



一双筷子带我们尝尽酸甜苦辣,人间百味,

正因为这双筷子,我们的人生才更有味道。





物道 · 欢筷     四双套组

人生有味须尽欢


长按二维码  立即购买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商城,立即购买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