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暑假,对于孩子旅行这个问题是需要异常谨慎的。现如今,“儿童要旅行”已经被妖魔化,父母们不要“人云亦云”地带孩子去,应该试着给孩子留些真正有意义的体验,做他们这个年龄该做的、想做的事情。
不要以“长见识”的名义绑架了家庭
经济水平的提高,让孩子全面发展的渴望,让儿童旅行变成热门,各种“去哪儿”火爆,各种驴啊、牛啊的层出不穷,从每个周末的公园游,到五一、十一的国内游,再到寒暑假的境外游学、夏令营,旅行费用,已经继择校费用、兴趣班费用之后,位列第三大教育花钱杀手。
在“长见识”的背后暗流涌动的是消费层次的较量:你带不带孩子出去玩?你带到哪里去玩?你们住什么酒店?孩子的玩伴都去过哪里?你们买什么礼物回来给老师同学?这一个假期的出行,在孩子的作文里怎么被描述?
放假前后,在妈妈们接孩子放学的聚点,在办公室有孩子的父母中午吃饭的时候,在你跟邻居家长碰面的寒暄里,聊得都是“放假你们去哪啊”,这一句话背后,体现的不是你的教育观念,而是你有钱有闲吗?你玩得起吗?不管你是真心想带孩子出去“长见识”,还是比较心做祟,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不管你的经济实力如何,你都被卷入这阵风中,不能不去,也不得明辨。
为了炫耀的旅行,不如不要去。
家长要知道,见到了,不等于长了见识
城市化生活带来了玩伴匮乏、自然接触匮乏,电子设备和大型游乐场泛滥,为弥补这一缺失,我们选择带孩子出行。
可是我们带孩子去香港、去韩国,去马尔代夫,去欧美,现在还推出了最适合带孩子去的十家度假酒店……,这些量身定做的高大上旅行,只是把孩子从你家门口商场里的小游乐场,带到了一个更大的游乐场,从一个城市的海洋公园,带到另一个城市的动物园、海洋公园……
“见到没见过的”和“长了见识”不能划等号,昂贵的投入,带来的并不是与之相等的见识增长,“孟母三迁”为的是让孩子在“好环境”中得到熏陶,到现代却逐步演变成对“物质繁荣”的嘘唏感叹。
一些大V所提到的所谓世界观、人生观,在这些更豪华,更现代的环境中,得到的多是享乐与消费,如果我们一味强调旅行,而不去审视什么样的旅行,最后结果就是,大家拿钱给航空公司和旅游公司做贡献。
为享乐而去的旅行,不如不要去!
把人生体验还给孩子吧
“在旅途中,看到各种各样的生活,思考别人为什么活,自己应该怎么去活,旅途所见与内心所遇结合起来,明亮了眼眸,充盈了精神,体验了生命,改变了人生”,这是旅行的意义,这其中更多是想当然的“我认为”和“我以为”。
小孩子,尤其是学龄前儿童,不管她到哪,她最想去的还是游乐场玩,那么多名胜古迹她不在乎,不感兴趣,于是大人硬要她看,还硬要她看出点什么,实在可恨可笑。
孩子到底能从中看到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她看到的,肯定跟大人看到的不一样,所以,所有大人以为的旅行目的,从头到尾都是错的。
没有一个孩子喜欢这样的旅行,是的,儿童不要这样的旅行。这跟你让他去学钢琴,让他考好成绩有什么不同的高级之处吗?行万里路长见识,长了见识以后呢,为了孩子的竞争力更强,然后找个好工作,有一个你认为意义上的好生活,这与孩子的幸福有一毛钱关系吗?
没有欲望去探索的旅行,不如不要去。
旅行对孩子的意义取决旅行对父母的意义
我们希望孩子读万卷书,也能行万里路。至于他长大以后,是不是闭关狭隘,取决于你对旅行的兴趣和行动。我们带着孩子出去,全是围着孩子转,不停的告诉孩子看,你从中看到了吗?
这就跟兴趣班是一样的,一个没有业余爱好的家长,培养不出有艺术情趣的孩子,孩子学的是父母,你先去行万里路,注意,不是为了带孩子出去才行万里路,而是因为你自己对旅行感兴趣。你能做到吗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被装到笼子,带到野生动物园的经历,笼子外那些悠闲的动物,是如何看我们呢?其实,很多旅行无处不在牢笼之中,我们经常自欺欺人的为旅行而旅行,你真的从中体会到了你讲的那些意义吗?
对旅行没有热爱的父母,不如不要带孩子去!
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不在酒店和景点里
不管走到哪,我们住的是标准化的酒店,看得是大门票套着小门票的景点,甚至吃喝,都是在各地都有的连锁快餐店里解决。难道在名胜古迹照了相,就算是旅行吗?等我们离开的那一刻,我们于这个新的城市,这个城市的生活,还是一片陌生,或者说是根本没有过融入和接触。
简单的参观游览,拿回来的一堆照片,那不是真正的旅行。你一定要在某个地方居住一段时间,才能体会当地人的生活和风土人情。走马观花式的旅游,除了身体的疲惫和人云亦云的感受,哪里会有对生活、对生命的观察和思考?
如果你能在假期跟某个家庭互换,让孩子坐上当地的公交车,去当地的集市,你有足够的时间,让孩子去村里那条小河汤水,让她坐在门口的老树下打盹,让她交到几个当地的小朋友。这段经历给她带来什么,我们不知道,但我们知道的是,她经历的,都不是人为制造的,都是不卖票的真实生活!
走马观花的旅行,要它何用?带孩子旅行前一定要做的六件事。
一、让孩子参与选择路线
很多我身边很有文化的家长并不明白对孩子尊重有多重要,自己想去哪里直到出发前和孩子说一句就走了,似乎孩子只有听从的份。其实早一点让孩子参与选择,便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他参与到家庭重大事件中。我通常在这个假日结束的时候会和孩子商量下一个假期去哪里,一般都会是我推荐两个地方,她来选择。我会把利弊都讲清楚,然后供她思考,最后敲定,但是敲定了就绝对不可以改变,因为这是她自己参与的选择。有一次,小假期,她自己选择了近处的一个温泉,后来听说同学要去草原,她又想换草原,我告诉她:NO!因为我们已经选择了,还各种预定,不可以随心所欲,所以下次再次选择的时候她会更加认真。
二、准备路上的图书
这个特别重要,却又常常被忽视。
如果仅仅让孩子自己选择,可能很多孩子宁愿带上 Ipad,很少记得带书,而旅途恰恰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好时机。依我自己看,如果孩子本来就玩Ipad上瘾,出门就要事先说好不带 Ipad。尤其6岁以后,这是养成孩子读书习惯的关键时刻,如果到了孩子八九岁还是没有阅读习惯,后面再培养就是难上加难了。在旅途中,有很多等待的时光,等飞机、等火车、排队等待入场,有了书的陪伴,孩子就变得安静了。我经常看到的是很多中国家庭在机场候机,大人孩子一人一个 Ipad,几个小时,家人之间几乎没有交流,都在低着头着急地玩。
上月在夏威夷全家旅行,我很受震动。早上去海边溜达,躺椅上一排人,无论什么年龄,人手一本书,特别安静,特别美。有个小姑娘看上去也就六、七岁,身边放着七八本书,我女儿走过去问她可不可以一起看,那一家人很友好,其实女儿平时很少看英文读物,但那一天,也看得津津有味。我再次感叹:环境真的好重要。建议旅途中给孩子准备最轻松的书籍,别怕沉,这个值得。当然如果爸爸妈妈也可以以身作则,旅途中有书看,就更加完美了。
三、给他讲当地的特点,和他一起找资料
在出发之前,要和孩子一起预习当地的风土民情,编成小故事,让孩子产生兴趣,自己想去,比我们带他去更重要。前不久,我们去夏威夷,这是第二次去了,我先让女儿回忆上一次去过的景点,有没有想再去一次的,然后翻查资料,看看哪里是上次没有机会去,这次一定不能落下的。这次我们要去一个新的岛屿——毛伊岛,我们就一起查资料知道了哈那公路,那是在岛屿北部的一条公路,被网友评为世界上最美的公路之一,据说两个小时的路途中,有 500多个转弯,几十座桥,听上去都很诱人。所以到了毛伊岛,第一天我们就去了哈那公路,因为之前查好了资料,女儿一路都很兴奋,不断地给姥姥姥爷讲前面有可能看到什么,小导游的感觉让她很有成就感。
四、教给孩子做每天的旅行计划
我一般都是自助游,从确定了路线,就开始做旅行计划,比如带多少钱,带什么样的药物,哪些景点是一定要去的,哪些食品可以提前准备等等,让孩子在心理上重视我们的旅行。在路上我都会不断地和孩子商量明天的路线,比如第二天可以选择去坐直升飞机,也可以选择坐船出海,我一般会把利弊给孩子讲一遍,让她参与到决定和计划的过程中。任何事情只要准备好了,心里就会更有底,后来养成习惯,她就会自己问,爸爸妈妈明天怎么安排?甚至提出一些建议,这些不仅仅是旅行中有用处,对她一生都有好处。她从小就明白了计划的重要性,养成习惯就会用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中。比如,她晚上一定要把第二天的书包、要穿的衣服准备好,会在周三前和我商量每周末的活动安排。
五、谈好每天的零用钱金额
旅途中,我会给女儿一些零用钱让她自己支配,一般是国内每天给 20元人民币,国外每天给当地钱币 20元。这是 8岁前,我和她约定这个金额在她 10岁的时候可以提高一次。开始时她绝对是一出门就把东西买好,把钱花光,后来旅行多了,女儿不断地发现后面有更好的东西,她渐渐地学会了克制。如果她一天钱没有花,我会在第二天多给她两元,让她有最初的理财概念。这次出门我发现她进步很大,路途中一直很少花钱,直到最后一天我们去吃自助餐,路上女儿和我商量:“妈妈,我想今天请大家吃饭,我的钱够吗?”那一刻我好开心,女儿已经知道自己克制花钱,最后用来请全家人吃大餐。那一次,我们吃得很开心,大家都感谢女儿的请客,她一直腼腆地笑着,享受“买单”的幸福。
六、列出礼品单
出门之前,我会和孩子商量这次要给谁买礼品,孩子特别可爱,常常会列出一个大单子,然后我会帮她再理一遍。于是在很多商店中,都可以看到女儿买这个给同学,那个给朋友,虽然都是很便宜的东西,但是她特别用心。旅行回来让宝贝自己去送礼物,而且一定要讲出来为什么买这个,以及这个礼品背后的故事。这样,让她再回顾一遍旅途。
如今我们生活好了,旅行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旅行未必都要去那些高大上的地方,我们也经常去偏远的山区,可能不花什么钱,但是得到的是诸多的快乐和幸福感,如果再能提前准备好这六件事,那么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文章来源网络,我们在此代表本账号的所有读者感谢本文作者所付出的辛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敬请直接通过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