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暗黑世界的《弗兰肯斯坦》

2016年07月26日 新现场


  
日前“戏王之王”单元正在热映的本尼和米勒对放版本《弗兰肯斯坦》,感谢丹尼·博伊尔和尼克·迪尔的改编,让该剧中的怪物有了更丰富的悲剧内涵——一个编织进丑与邪恶的角色,一个又可恨又可怜的角色,除去造物者维克多对他的厌弃,其背后还有更宏大的不公正,关乎审美标准,也关乎社会和政治标准。


海妖塞壬、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众蛇盘头的戈尔冈……古希腊神话就是一份丑陋而残酷事物的图录。而在中世纪,丑,以恐怖和魔鬼形式出现的丑,随约翰所写的《启示录》进入基督教世界。在基督教视域下,怪物(moster)往往是一个征兆(portent),他令人敬畏和感到反常,也是上帝的使者。漫长的中世纪过去,怪物并没有随着大量奇闻逸闻而消失,而是伴随着前科学与科学的好奇和恐怖,在近代世界重返。
 
代表性“人物”的确切诞生年代

1604年
梅菲斯特

中世纪魔法师之神,克里斯托弗·马洛的著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Tragical History Of Doctor Faustus)与浮士德订约的魔神。一般认为中古世纪德国民间流传的故事中出现的Mephostophiles应该就是他的原型。貌似直立的狮鹫兽,又有几分似龙形,全身都覆满了黑毛,又有一双大大的翅膀。当他化身到人间时是以山羊的形态出现,不过头上只有一支角,背上还有两片蝙蝠般的小翼。
 
1818年
科学怪人

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是科学家出没于墓地与实验室,搜集来人类肢体、动物器官拼接而成,他“身高八尺,暗黄色的眼睛,半枯萎的、黄色半透明的皮肤勉强覆盖住身体上的肌肉系统与血管”。

1886年
化身博士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化身博士》(The 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中的反面人物海德博士,他是杰克博士的化身,一个外表凶狠丑陋,残忍恐怖的变态人物,每到夜幕降临就会现身作恶。

1897年
德拉库拉

爱尔兰作家布拉姆·斯托克(Bram Stoker)哥特小说《德拉库拉》(Dracula)中的吸血鬼。早期吸血鬼的传说流传于巴尔干半岛与东欧斯拉夫一带,而德拉库拉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吸血鬼形象最早来源,一个文质彬彬、聪明、具有吸引异性魅力,能够控制受害人的思想的绅士。
 
他们繁衍生发,有着各自的支脉

梅菲斯特

在马洛的《浮士德博士》(1604)里,他是一副丑相,而在18世纪卡佐特(Cazotte)《恋爱的魔鬼》把他写成骆驼,在歌德最为著名的《浮士德》里,梅菲斯特是引诱人类堕落的恶魔,自称为地狱之王路西法效忠,他一会儿是伴随浮士德散步的黑狗,然后又是面露精光、嘴露尖牙的河马,还可以是旅行的学生或者西班牙的贵族。歌德给他的人设独树一帜,作为“为成大恶而行善者”,他玩世不恭,诱人堕落,却又不失冷静、深沉、恢谐和机智,是个典型的虚无主义者。也正因为歌德的改编,到20世纪他有了世俗的形象,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帕皮尼、托马斯·曼的作品里,他都不再吓人。而今的电影与游戏里,如《暗黑破坏神》、《天使计划》、《勇者美少女》、《公主梦魇》等等中,都还有他的形象。
 
198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Mephisto》,放置在二战背景下的魔鬼

《暗黑破坏神》中的梅菲斯特

化身博士
    
在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的小说中,身处维多利亚时代的杰克虽然已有贤惠的未婚妻,但是被放荡的风尘女子勾起了他的欲望,他研发了一种药,用药后便化身成为海德先生,博士把自己所有的恶念全部赋予了海德。博士终日徘徊在善恶之间,内心的罪恶感和快感交织,令他饱受折磨,最后选择了自杀。这部哥特小说同样抛出了深刻的人性命题:人,到底是黑白分明、一成不变的非善即恶,还是既善亦恶、时善时恶?书中杰克和海德善恶截然不同的性格让人印象深刻,以至“Jekyll and Hyde”一词也成为心理学“双重人格”的代称。20世纪初非常著名的德国电影《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也是一个身兼心理学博士和杀人狂特质的设定,灵感应该亦是来源于此。如果你对美国漫威漫画不陌生的话,对,那个超级反派海德博士也是从这里来的。

《化身博士》

1920年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蒙克风海报

吸血鬼

有别于以往古代神话和传说中的吸血鬼丑陋、没有智力的动物形象,斯托克小说《德拉库拉》中首次将吸血鬼描绘成一个文质彬彬、聪明、具有吸引异性魅力,能够控制受害人的思想的绅士。这部小说以15世纪时瓦拉几亚(罗马尼亚南部一公国)的领主弗拉德三世为原型创作,它的成功和流行使得德拉库拉成为吸血鬼的代名词。除了在此基础上的衍生,1976年美国作家安妮·莱丝(Anne Rice)的《夜访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和史蒂芬妮·梅尔(Stephanie Meyer)于2005年出版的《暮光之城》,都对后来流行文化中的吸血鬼形象造成了很大影响。

科波拉的电影《惊情四百年》(1992)

2008年的《暮光之城》中的美颜少年,这还是吸血鬼吗

科学怪人
    
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中的怪人,则被艾柯定义为“浪漫主义第一个不幸的丑人”。玛丽无不批判地审视着造物者的自大与癫狂,而对人造物的悲剧则带有母性视角的同情。作为著名暗黑故事主体中恐怖色彩最弱的一个,类似于科学怪人的形象往往塑造了不容于传统社会的怪人、丑人、甚至疯人,比如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钟楼怪人、《笑面人》中的关伯兰,乃至《歌剧魅影》中的幽灵。他们的存在带来恐惧,但他们也是社会问题的牺牲品。所以在丹尼·博伊尔和尼克·迪尔版本的《弗兰肯斯坦》中,他们淡化了怪人的恐怖色彩,突出了剧本对科学道德与父母养育的探讨。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中的钟楼怪人

德国著名电影大师保罗·莱尼《笑面人》(1928年)中的关伯兰

韦伯音乐剧《歌剧魅影》中的幽灵

 
行至今天,文学艺术作品中对丑陋与邪恶的塑造仍层出不穷,比如新的物种——各类太空异形入侵者(还有特别要安利一下特别好这口的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和传记《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异想世界》,简直是恶趣味合集),我们更要重返这个问题,丑是与生俱来的吗?对于丑和丑带来的恶的恐惧,就一定是正义的吗?《弗兰肯斯坦》也会给我们提供一个不同以往的思考视角。正如艾柯在《丑的历史》中所说,“人们对于丑的概念常源自于‘异己’,如民族歧视、同性恋歧视、厌恶畸形之人、文化歧视的厌恶……”,或者是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中的回答,所谓“疯人”或“精神病”,从来不是自然的现象,而是文明之产物。它是一种虚构,一种社会关系的产物,这种异己感的对象会随时代而变,因而对异己的打击就绝非永恒正义。

这或许也是《弗兰肯斯坦》能够告诉我们的。美是用来欣赏的,而丑背后深邃的幽微,却是能给人思考的。

本周放映排期

中间剧场
一仆二主          7月30日  14:30 

成都峨影1958电影城
桥头风景         7月31日  16:30

苏州文化艺术中心
弗兰肯斯坦(卷)   7月31日  14:00

台南大遠百威秀影城
哈姆雷特         7月27日  19:00

高雄大遠百威秀影城
李尔王            7月27日  19:00

台中新時代威秀影城
哈姆雷特        7月27日  19:00

台北信義威秀影城
李尔王            7月27日  19:00
奥赛罗            7月31日  16:45


NT Live官方微店中已正式发售年通票2016-2017年度节目册。购买通票即成为NT Live的VIP用户,除了享受票价优惠之外,还会有专人为VIP用户预留任意场次的放映票,即便是已经售罄的场次,VIP用户还有机会参与特殊点映和其他线下活动。您可以点击自定义菜单中的微店购买,也可以复制以下链接至浏览器购买:
http://weidian.com/s/841573607?wfr=c

另外,由于广大观众后台留言极其踊跃,我们将从5月开始推出You Can You Up征稿活动。还想啥呢,快下笔吧!

“英国国家剧院现场”(National Theatre Live)是英国国家剧院自2009年开始的一个开创性项目,旨在通过放映的形式向英国以及全球呈现当今世界舞台上最优秀的作品。2015年,该项目由中国国家话剧院英国国家剧院联手打造、登陆中国,并由北京奥哲维文化传播公司独家发行、英国文化教育协会鼎力支持。您可以依据文末各个放映场地的联络方式获取售票信息。关注“英国国家剧院现场”,全球好戏,尽在眼前!
微信:ntliveinchina
微博:英国剧院现场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全文”跳转至购票链接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