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太后”到麦昆,从Stella McCartney到Christopher Kane,英国设计师一直是时尚圈的革命者与引领者。去年,时尚业在全英创意产业内提供了最多的就业岗位,有将近880万个。
但在脱欧之后,英国时尚艺术产业是否还具备当初的吸引力?在全球排行榜前列的顶尖学院学习又是怎样的体验?今天,圈哥采访了中央圣马丁的毕业生,成都女孩彭琳景,为你揭开孕育了众多顶尖设计师的摇篮,被称之为设计界“哈佛”的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的神秘面纱,并讲述留学生艺术求学背后的努力与不易。
彭琳景在为自己的设计作品打版
不教画画与剪裁 拼的是创意思维
英国时尚业素以鼓励新兴设计师与叛逆革新为特点。很长一段时期,伦敦时装周一直充当着巴黎、米兰、纽约时装周的人才孵化器。盛产时装怪才而闻名的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女装系更可称为知名设计师的摇篮。
提到英国时尚教育,不得不提的便是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近十年来,圣马丁以盛产时尚界新一波强劲、前卫的时尚创意人才,而为外界所称道。也是这一批设计师进军欧洲时装界,造成了“英伦入侵”的现象。
被誉为“业界圣经”的时装商业评论(The Business of Fashion)网站2015年公布的全球最佳时尚学院排行榜上,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力压美欧等一众知名学府,在综合及最有影响力排名榜均位居第一。
地处伦敦这座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艺术之都,中央圣马丁以其持久的活力与前卫的思想,引领着英国乃至世界的时尚产业,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设计新星。同时,全世界怀揣着时尚梦想的学子也为仅6%的录取率挤破了头。
每年伦敦时装周可谓圣马丁人的主场,目前,时装周超过一半的设计师都毕业于圣马丁。而且全英也只有圣马丁一家的学生的毕业秀能在时装周上亮相。步知名校友John Galliano、Stella McCartney、Christopher Kane以及Alexander McQueen等人的后尘,这些未来时尚界的设计新星也争先恐后地初绽锋芒,用天马行空的创意与艺术灵感推进着时尚边界。
圣马丁孕育着特例独行、思想不受禁锢的自由灵魂。不同于其他院校,在商业大肆入侵艺术的趋势下,圣马丁对于艺术和创意的纯粹信仰吸引着持有相似观点的年轻人,成都女孩彭琳景就是其中一位。
彭琳景工作照(左)Yin Wang摄
在圣马丁上学这几年,彭琳景说,自己最大的改变就是思维方式,这也是一开始觉得挑战最大的地方。“在中国的时候,大家拼的是技术,总有人能超过你。来了英国后我发现,画画、裁剪这些技巧不是关键,甚至不是必备技能,这些都是表达方式,背后传递的创造性思维和概念才是关键。”艺术是包容和多元化,并非正确与否的二元论,是允许独特的声音被聆听。
即便圣马丁鼓励“格格不入”与叛逆,但绝非忽略事实、毫无逻辑与背景的反叛。这也印证了圣马丁已故著名导师Louise Wilson的一句名言:“我们应当了解历史,然后摧毁它。”
彭琳景在毕业秀后台为模特整理服装。(Yin Wang摄)
从入学开始,女装专业都没有专业课,“项目”是最主要的课程形式。不过有一个例外:一门“文化研究”课程。一学年有10个不同课题,由博士生导师授课,带领学生质疑艺术上已经存在的问题。正是在这门课上,彭琳景说,通过论文与小组讨论,让她学会了如何独立去批判性地研究与思考。“这是成为一个独立设计师的第一步,还有很多步,我要自己来。”
在6月刚刚完成的毕业展上,彭琳景创作了主题为“过度消费”的作品,展现了她对传统与后现代时尚消费的思索,也透露着她对整个时尚行业充满哲学意味的讽刺。
设计灵感来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张海报,当时,英国的Banner girls在身上挂满鞋子,穿着溜冰鞋到处兜售,手里还拿着传单。“挺像现在,人们对于名牌的追求大过于设计本身,全身穿着名牌招摇过市,像个巨幅移动广告,有些品牌甚至开始迎合商业市场,不去追问设计的意义与价值。”彭琳景给衣服缝上了无数条形码标签、密密麻麻的口袋、小裙子,夸张的设计与Logo无一不在表达着她强烈的艺术观点,十分夺人眼球。
彭琳景毕业作品(受访者供图)
整场毕业秀上,她跑前跑后,既是设计师,又是摄影师,在没有上过一节技术课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了所有策划与前期调研、资料收集、打版、裁剪、缝纫、找模特、拍画册……还和学珠宝设计的朋友合作了配饰,给自己的本科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毕业即失业?圣马丁学子亦难逃?
英国《卫报》报道,过去二十年里,时尚专业在全国高校里竞争非常激烈。顶尖学校1个位置有6个人申请。但在就业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满意度上,即使是圣马丁,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最近一项圣马丁毕业生调查中,看到了这样的评论:“的确,仅仅是圣马丁这个招牌就足以让很多大门为我敞开。但关于圣马丁的课程还是有很多争议,比如本科阶段没有开设任何一门技术性或商业课程,他们说我要是想上的话,就别来这儿。”
更为讽刺的是,时尚教育并非进军时尚界的门牌卡,因为能力有限而被迫转行的人不在少数,还有人在时尚产业边缘挣扎,从事着牛津街零售导购等工作,“承受着高昂贷款及学费的学生最后去卖炸鸡了!这也太残酷了!”一位英国设计师说道。
深知前路不易,努力上进的彭琳景早早为未来做出了规划。为了避免与社会过分脱节,想要更多地积累经验和全面了解时尚业,为自己独立设计师的梦想打下坚实基础,彭琳景在大三结束那年,没有选择直接毕业,而是选择去高端法国品牌CELINE实习。
“我觉得我像极了《穿普拉达的女王》里的小助理,感觉像拍电影,赶在老板来之前准备好成衣、选集,记住他们的偏好,但真实的压力是存在的,工作节奏很快。”彭琳景说。当时,她与5个人竞争1个签合同的名额,被要求完成一些小的项目。
有一次,需要她在两个小时内设计出一些上衣的方案,她疯狂地做,一口气设计出了20多个样本让模特试穿。当然,并不是只要拿出设计方案就能被留下。实习第一天,彭琳景就眼看着一个实习生因为1个小时内拿出的方案被老板评价为“这些风格太不像CELINE”而当场被开除。
由于CELINE公司在巴黎、伦敦有不同的设计组,她每周都在两地跑,凌晨回住处,大清早就出门是每个工作日的常态。但是,这一年,她学到了实实在在的经验,在压力下高效率地工作、锻炼了与设计师合作、沟通的能力,真正了解到他们忘我的工作状态。“对于每个有着设计梦的学生,实习经历非常重要,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努力争取实习机会。”成为正式的实习生之后,待遇也好很多,彭琳景笑说,自己“心甘情愿地累成狗”。
毕业前,彭琳景先后收到了ZARA母公司Inditex的面试邀请和 LV高级设计师的工作邀请。她是个完全闲不下来的姑娘。闲暇之余,她正同韩国插画师King Doodle合作系列插画,和一些周边艺术品放在网上销售,还有了个人网站(www.linjingpeng.com)。
彭琳景与韩国插画家King Doodle合作作品。(受访者供图)
英国有很多帮助年轻设计师开展自己事业的电商和集市,彭琳景喜欢这里,“这座城市所拥有的艺术资源让我不由自主地享受其中,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美术馆,发达的模特经纪公司和各式买手店、时尚集市。”
哪怕只是在街上随意逛逛,行为艺术与街头艺人的表演也能让你感受到不一样的英伦范,出了学院就是艺术大课堂。她还说:“我觉得没有哪里比英国更鼓励与包容艺术了。”看样子,于她而言,毕业远非意味着失业,而是另一条通往远大前程之路的开启。
新兴设计师的摇篮 退欧是挑战也是机遇
据英国时装理事会(BFC)数据显示,2015年,英国时尚产业为英国经济直接贡献了280亿英镑,如果算上间接的产业链收入,则增加到460亿,且在未来还会继续增长。这背后有着强大的英国时尚教育作为支撑,包括时装设计、珠宝设计等专业在内,源源不断地为时尚产业输出创意人才。
中国著名的Showroom“时堂”创始人林剑表示,英国的时尚设计辐射整个欧洲,时尚教育在世界上很有影响力。英国内部设计类工作机会虽然有限,但多数学生将英国教育经历作为跳板,前往欧洲、美国等地工作。
但是,在脱欧公投结果公布之后,人才自由流动打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多位大牌时尚主理人纷纷表示,人才与教育是时尚产业的基础,脱欧不可避免地使时尚产业面临严重打击,直接影响的便是在英国发展的欧洲设计师、在读学生以及欧盟在英国时尚教育的投资。
众说纷纭中,也有不同声音。前日,英国创意产业联合会(CIC)做出回应,向政府发布了后脱欧时期产业经济发展的蓝图:“英国创意产业的未来依旧强劲,已制定了五年计划以巩固英国作为全球创意经济中心的地位。”今后,英国将更侧重于资金与国际创新性人才的引进。
英国文化大臣John Whittingdale亦表示,英国创意产业的兴盛得益于对人才的重视与培养,悠久的文化传统与税制将使该产业持续繁荣。商业创新与技能大臣SajidJavid说,英国的开放与包容将一如往常。
(英伦圈原创,编辑Melissa,作者:欧洲时报实习记者辛玥,图片除标注外均来自网络,转载请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