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一个动作令心脑血管瞬间崩溃,你得注意!

2016年08月05日 昕乐精准预警


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人数已经超过了2.7亿人。它是所有疾病死亡原因之首。除了高的致死率以外,还有致残率,超过有50%以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生活无法自理。


35℃以上高温天气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上升


“七八月份,中风、冠心病患者的住院率明显增加,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上升,所以高温对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危害很大。”






夏天由于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增加,心脏大脑血液供应减少,会加重缺血缺氧反应。再加上气压偏低、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血液循环受阻,容易诱发血栓、心梗、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6大危险因素增大猝死风险


1、高温。


高温下皮下血管扩张,留在皮肤的血液比平时多3-5倍,从而心脏做功增加,从静脉回流到心脏的血液多了,负担也就加重。


2、情绪。


夏天,人烦躁不安会引起心跳加快,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之后,冠状动脉收缩,心脏做功就增加。


3、多汗。


出汗多了水分排出多,血液的粘稠度增加。如果本身血粘度比较高的,就产生整个血液循环有问题,血管里面的斑块容易脱落堵塞,造成血栓的形成。


4、神经紊乱。


人在情绪不平和的时候,心跳就会加快血压升高。


5、睡眠不够。


夏天日间比较长,睡眠时间没有冬天时间长,睡眠不足对身体有这影响,与心跳加速,烦躁不安有关系。


6、缺氧。


夏天湿度高,天气闷热,含氧量降低,易导致缺氧而引发晕厥等不适症状。


诸多的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病患者应如何安度炎热夏季呢?


1
不要猛然回头


颈动脉狭窄、斑块检出率越来越高,同时也是越来越受重视的心脑血管发病基础之一。在血容量不足和血液黏稠度异常的夏季,这一危险因素更需重视。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一旦脱落,会给心脑血管造成重大打击,甚至引发脑梗、心梗,并有可能威胁生命。




有颈动脉瘢块者在生活中不要猛回头,勿做颈部的按摩,以免意外发生。四十岁以上、高血脂、血压不稳的人,对此要尤为注意。尤其是猛然回头这一动作,可能会成为令心脑血管崩溃的导火索。

2
房颤要赶紧吃药


容易形成致命栓子的因素还有心脏的房颤。临床观察发现,有相当多的中老年人不知道自己有房颤。房颤容易形成血栓。血栓随着血液进入循环系统,会形成脑梗、肺栓塞等重大疾病,甚至可以诱发猝死。


3
严格测血糖以免血压偏低


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人在夏季千万不要把血糖降得过低,否则患者反倒容易出现心绞痛、缺血性脑血管病。一般来说,夏季血糖最好控制在空腹6~8毫摩尔/升,饭后8~10毫摩尔/升之间。


4
高温天气避免冷热交替


由于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增加,心脏大脑血液供应减少,会加重缺血缺氧反应。此外,人在高温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氧量减少,这也会增加冠心病的发作。


另一方面,如果室内空调温度室内室外温差变化太大,会使身体很难短时间内进行调节,因为温差的急剧变化会引起人体血管不断收缩和舒张,直接导致血压变化,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梗或卒中。


因此,有心脑血管病史的老人应注意减少户外活动,多在室内休息,且午后最好能小睡1小时,以补充晚间睡眠的不足。


5
起居有节适时运动


夏季的特点就是高温高湿,这两种情况直接导致人的代谢增加、耗氧量增加。即使是安静地坐或卧,但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血液循环还是会加快,并且身体的耗氧量也会随之增加。 


6
合理饮食


增加纤维膳食

膳食中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粗杂粮、米糠、麦麸、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每日摄入纤维量35克—45克为宜。


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见食品还有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

 



多吃鱼

因为鱼肉富含甲硫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及牛黄氨酸,有改善血管弹性、顺应性及促进钠盐排泄的作用。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鱼油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脂质沉积及改善纤溶的功能。


多吃豆制品 

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有益于人体健康,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量  

脂肪摄入应严格限制在每日不超过30克或占总热量的15%以下。胆固醇摄入量每日应该控制在200毫克—300毫克以下为宜。尽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品,如动物的脑子、脊髓、内脏、蛋黄。


7
保证水分充足

专家指出,血液粘稠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夏季一定要注意及时补水,这样才能防止血液变粘稠。


夏季人体活动量大,因此会随之流失大量的水分,但由于很多人都没有经常喝水的观念,就直接导致出现血液粘稠的情况。


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如半夜醒来时也可适量进点水,此举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可能。


警惕心脑血管病发作先兆


当出现以下的症状时,一定要警惕了:


双下肢出现无法消除的浮肿;反复出现牙痛、牙周疾病;年轻男性出现脱发;皮肤出现黄色脂肪瘤;突然出现头痛、眩晕、肢麻、胸痛、心悸或一过性晕厥等,就要警惕心脑血管病发作。


养护心脏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


在五行属火,心主血脉藏神志,与夏气相通应。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调控心脏搏动和脉管的舒展,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夏季正是养护心脏最好时机。

心脏发飙的5个“魔鬼时段”要避开


1.暴饮暴食后


为了消化食物,大量血液向胃肠转移,供应心脏的血液相对减少,从而加重了心肌缺血,增加了心脏负担。如果吃得过于油腻,摄入太多脂肪,还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血栓形成,引发心肌梗死。


建议:每餐最好吃七八分饱,并控制肥肉、动物内脏等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的食物。如饱餐后经常出现胸闷、胸痛、心跳加速等不适,需及时到医院排除心脏问题。


2.用力排便时

用力排便时需要屏住气,腹壁肌和膈肌会强烈收缩,使腹压升高,于是引起血压骤升,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及严重心律失常,严重时可能造成猝死。


建议:即使大便干燥难排,也不要过于用力,必要时可用开塞露等辅助方法应对。为了保证大便通畅,平时最好适当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果蔬和粗粮,还应多喝水、适量运动。


3.剧烈运动时


适当运动有助于身心健康,但剧烈运动会迫使心脏马力全开,每次收缩时多打出几倍的血液到全身,因此容易造成血压突然升高,心率过快,心肌缺氧,甚至导致心脏病突发。





建议:您最好进行快走、慢跑等较温和的有氧运动,老年人和心脏不好者最好别参加竞技性运动。运动时心率不要超过靶心率(40岁以下用180减年龄,40岁以上用170减年龄),且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半小时左右为宜。若运动中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坐下休息。


4.精神紧张时


心脏健康和心理、精神状态联系密切。工作压力大、心情紧张时,神经系统受到干扰,便会影响心脏的工作状态。比如,一个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会出现脸红、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现象;换成心脏功能不好的人,就可能出现胸口难受、突发心脏病等问题。


建议:大家学会释放压力,及时把烦恼、怨气等不良因素发泄出来。心情紧张时,自然站立,闭上双眼,做深呼吸,有助放松身心。


5.每天早上6点到12点


西班牙国家心血管研究中心分析了800多位心脏病发作患者的数据,发现早上6点至中午12点这一时段的病人数量最多,且病情更为严重。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也指出,早上心脏病发作风险比其他时间高40%。


究其原因在于,早晨起床后,身体分泌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导致血压上升,再加上整晚没喝水,血液比较浓稠,容易发生栓塞。


建议:晨起后动作最好轻柔、缓慢,还要及时补水。高血压患者需遵医嘱,看是否需要在睡前服用长效降压药,以更好地控制第二天清晨的血压。


小结
近段时间以来,受天气炎热因素的影响,人的心情也容易烦躁,人体消耗不断增加,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心脏负担的加重,所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自然大大增加,高血压、心血管患者较之以往有所增多,尤其是中老年人更需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END----------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进行关注。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