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如果你一开始没能上申到理想的学校,不必担心自己输在了起跑线上,因为你发现大部分人大学上到一半就不会再卖力奔跑了,这时选手们的距离就拉开了,起跑时占得的一点点先机也就是高考分数的优势此时已荡然无存。只要你依然不放弃追逐优秀,坚持的足够持久,定能成为那个笑到最后的人。
刚进大学时,我的高考成绩在班上排倒数,但从大二开始,我就发现那些爱泡图书馆自习室的学霸往往不是那些高考优等生,而是那些对专业非常热爱或是高考虽然没考好没有放弃自我教育的人。我后来得出一个结论,人生第一次真正拉开差距的是大学的后半段。
国内的高考一年一次,没考好只能复习一年从头再来。所以真正能进入到自己喜欢的学校选择到自己喜欢的专业的人非常少,导致很多高中时期的好学生因为高考一次失利或是错选了大学和专业,进入到大学后就失去了方向和学习的动力,就是没了后劲。 我高中那年,当时我们班有个同学高考没考好,复读了三年最后还是没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最后随便去了所大学,当他上大一时,我们都快大学毕业了,而他的大学四年也是非常黯淡。 今天在这不是想批判高考制度,引发我思考的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是否已经被高考模式给固化了,从而导致我们错过了很多机会,和别人拉开差距。此话怎讲。 首先,我的这个复读三年的高中同学潜意识里认为高考后选定的学校和专业是不能变的,所以他才会重考三次,其实很多人有这样的逻辑,马云和俞敏洪高考也考了三次,但遗憾的是更多高考复读的学生并没有因为复读而改变命运。 其次,现在每天都有学生家长问我是高考还是留学,在他们看来,大学本科的选择上永远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题,仿佛选择了一方就与另一方永别了。 所以很多学生国内本科毕业,是因为不满意自己接受的本科教育从而申请国外的研究生。
我们很少有人想过本科没毕业时,通过转学,去真正属于自己的学校。
转学对于在国外读书的同学并不陌生,我有一个在美国读书、工作的华人朋友叫Michelle,Michelle告诉我,在美国有一群人叫做校漂族,是指那些不停换大学的学生,他们很多人拿到本科学位时已经上了至少两三个大学,他们喜欢转来转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都曾经从不同的角度对校漂族这一群体进行报道。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时候,校漂族第一次登上了全美最高的政治舞台——阿拉斯加州州长佩林被选为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的竞选伙伴,作为政治新星的她大红大紫了一番。 人们特别注意到,佩林大学第一年只在夏威夷太平洋学院读了一个学期,然后跑到北爱达荷州的社区学院读了两学期,接着又跳到爱达荷大学读了两个学期,并在此期间回阿拉斯加参加选美比赛,获得了一笔奖学金,接着在阿拉斯加当地的Matanuska-Susitna社区学院读了一学期,完了再回到爱达荷大学修了三学期课,最后毕业时她一共读了四所学校。 一看这佩林就不是富人家孩子,她支付学费有困难,读了不少便宜的社区学院凑学分,最后在一个体面的州立大学毕业。
《纽约时报》曾经报道过一个比较极端的案例,在美国有个叫Erin Dadden的女生,她的本科阶段转了六所大学,她先是上的美国大学,觉得那里的氛围不好不喜欢,于是到家乡附近,波士顿的麻省大学读书,同时在马赛诸塞艺术学院读夜校,但是又觉得人在异乡太孤单,就又回到她老家波士顿海岸线上的Cape Code岛,读社区学院,然后又去了波士顿中心的萨福克大学攻读传播学。 这些可都是她本科阶段的学校。她后来读的萨福克大学有将近30%是转学生,到这故事还没完,因为到这Erin才读了五个学校呀,不是说好六个的么,她刚到萨福克大学不久,之前她读书的Cape Code一家传媒公司给她发了份全职工作的offer,这是好事儿啊,所以她不得不到又转到萨福克大学在Cape Code的分校完成学业。 每个人的转学原因各不相同,但人人都想往高处走。
在美国,有大约1/3的四年制本科生有转学经历,相当一部分人本科四年上了三个、四个大学。美国大学是自由竞争的开放体制,学分可以随身带走,转学制度让学生在选择大学时挑肥拣瘦,不满意随时换,所以美国大学的学生是不断流动的。 到录取季,一个学生手里都会攥有一大把通知书,所以大学从第一批次的报考生中招不满是很正常的现象,怎么办,招生办就会从候补队列中挑选,这其中就包括转学生。同时这也为开始没有条件上好学的学生日后升级提供了条件。 今年哈佛大学共收到3万9千多份申请,其中有2,037名学生被录取,录取率再创新低,约为5.2%,但我们还应该注意另一组数据:哈佛每年还会收到上千份的转学申请,录取率也是5%左右,而像康奈尔、布朗大学这样的常青藤盟校转学录取率甚至超过正常录取率达到30%。所以有的校漂族毕业时甚至顶着两个常青藤的牌子。
校漂族主要分为两种,低端点的是那些准备不足、资源有限的学生,他们从两年社区学院起步,就相当于我们的中专或大专,等读完了觉得不想再读书了就去工作,有条件的就去申请四年制的大学,接着读两年,和其他四年的学生享受一样的待遇,既可以省去不少学费,还有了不同学校的经历。 还有一种就是高端的校漂族,这有点像中国的复读生,他们第一次没有申请到理想的大学,决定努力再申请第二年入学,所不同的是,他们复读的地方不是高中,而是已经录取的大学。 一般转学校比较多的是那些大龄学生,他们高中毕业后没有条件读书,就先工作一段时间,然后突然想上学了,然后学校换来换去,因为他们知道教育机会来之不易,且花的是自己的钱,所以精打细算,读书也比较认真。 美国四年大学花销高一点可达20多万美元,而前两年上社区大学,一年最便宜可能只要三四千美元学费,社区学院毕业了再接着读两年的四年制大学比如州立大学一年学费两万美元左右,这样你一张本科学位的总开销可能只要四五万美元。
听完Michelle和我说的这些故事,我就想到我那复读三年的高中同学,我就问Michelle,那国内学生要是没考上好学校可不得重新复习一年再考么?国内最多只能转专业不能学校呀?比如我要是在蓝翔上专科想转浙大这不现实啊。 Michelle说那你就转学申请美国大学呀,比如大一或大二国内读完申请美国学校接着读剩下的两三年。这样既省钱又能上到好学校,你也不用纠结到底是留学还是高考。没进入理想学校怎么办,只要你还有学习的动力,上的学校不好赶紧转学转专业。 Michelle也认为真正跑赢大学的都是后半段。
而国内很多学生恰恰就是在进入大学的第二年开始,对自己学校和专业不满而开始迷茫堕落,因为除了重新高考或是毕业考研才有机会进入好点的学校。但现在很多用人单位更看中的是本科的毕业学校,这就导致很多人一辈子错过了名校本科。
首先是因为中国学生没有转学的习惯,总是受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思维所影响;二来由于美国大学是开放申请,每个学校转学制度转学率都不一样,同样是常青藤有的大学转学率不到1%而有的甚至超过正常录取率,而很少中国学生了解相关转学信息。美国大学网站又更新很慢,在网站上搜不到最新最准确的招生信息,除非直接给招生官打电话。 所以Michelle美国读完书毕业后就专门帮国内外的中国学生申请转学,既有国内普通学校转到美国州立大学的,也有美国普通学校转到名校的,Michelle还开玩笑说转学的最大动力其实是爱情,因为她已经帮助很多异地恋的情侣,通过转学转到一起。 转学这事儿中国学生太不熟悉,但又非常值得了解。
Michelle说她之所美国毕业后全身心研究美国大学转学制度,是因为她觉得很多中国学生和名校失之交臂太可惜。我就问Michelle,为什么你那么鼓励每一个中国学生上名校,她说她更鼓励的是每个人都去自己理想的学校,Michelle还套用了俞敏洪的一句话:上名校因为要和优秀的人同行。 如果你高中一毕业没能上到理想的学校,不必担心自己输在了起跑线上,因为你发现大部分人大学上到一半就不会再卖力奔跑了,这时选手们的距离就拉开了,起跑时占得的一点点先机也就是高考分数的优势此时已荡然无存。
只要你依然不放弃追逐优秀,坚持的足够持久,一定能够成为那个笑到最后的人。
墨尔本总部:61(03)8658 6666
客服微信:sfenghen003
微信公众号:linkworldgroup
公司网址:www.welinkworld.com.au
客服Email:[email protected]
地址: Level 7,303 Collins St, Melbourne VIC 3000
(文章由“澳洲盈德留学移民Linkworld”转载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
「小编乱语」
移民、留学、签证有需求,不要忧心忡忡、嘴角下垂不开心,找Linkworld盈德咨询呀资深律师、专家帮您排忧解难,嘴角上扬45度灿烂笑容回来啦!
戳"阅读原文",无私分享捷径拿澳洲PR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