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考特(Scott H Young),一位来自加拿大的年轻人, 决定给自己设立一个“小目标”:在一年之内,完成世界顶级名校麻省理工学院(MIT)计算机专业的本科课程。
万事开头难,斯考特挑战时遇到的第一个难关就是:如何找到MIT计算机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及学习资料。
如果有人事先把所有该学的内容都为我们安排好,那即使课程再难,我们至少知道努力的方向。可要是连该学什么都不知道,那就两眼一抹黑了。值得庆幸的是,网络让学习资源实现了共享,因而让斯考特的挑战成为了可能。我来试着还原一下斯考特通过搜寻资源完成计划的整个过程。
斯考特先是找到了MIT官方的课程网站,https://ocw.mit.edu/index.htm(很多大学即使没有官方网站,也都能找到类似的信息,比如plan of study和curriculum)。
在“FindCourses”(挑选课程)的选项里,可以根据“Department”(院系)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斯考特找的自然是工程学院下属的“Electrical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电子工程及计算机科学)专业。
之后,我们就会看到上面这个表格,里面显示,根据侧重领域的不同,电子工程及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有四种选择,点进去任何一个都会看到以下类似的课程列表。
斯考特浏览了所有四个选择的课程设置,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形成了一份定制化的课程安排:一共33门课,既有线性代数和物理这样的通识课,也有算法和人工智能这样的专业课。
接下来就是寻找每门课的学习资料,这一点选择MIT比较便利,因为这个官方网站已经公开了课程的全部内容,包括videolectures(教学视频)、online textbooks(在线教材)、assignments(作业)、exams and solutions(考试和答案)等,非常全面。
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斯考特剩下的就是跟这33门课逐一死磕。最后,他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以平均一周半一门课的速度完成了这项挑战。他也因此被邀请到TED做了一场演讲,演讲题目为Can you get an MIT education for $2000?(你可以用2000美元完成MIT教育吗?)
其实,斯考特并不是打算从事跟计算机相关的工作,他只是想通过这项挑战证明:我们并不需要昂贵且耗时的大学教育,我们更需要的是自主学习能力。
Scott H Young
无独有偶,跟斯考特“英雄所见略同”的还有硅谷显赫的明星投资人,彼得·泰尔(Peter Thiel)。他创办了PayPal,还成功投资了很多高科技公司,其中就包括Facebook。可这样一位斯坦福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却并不认同高等教育的价值,发起了泰尔奖学金(Thiel Fellowship):每年挑选20名左右20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他们提供为期两年一共10万美金的创业基金。选择标准有三个:必须辍学,必须表现出对科技强烈的热情,同时必须有动力在未来的几年努力中去实现这种想法。所以,这个奖学金还有个更直白的名字,叫“辍学基金”。自2010年发布“辍学基金”项目以来,每年都有很多名校在读生放弃学业选择加入彼得的创业计划,其中不乏斯坦福和哈佛这样的顶尖高校。
当然,我们不必用辍学来表明态度,但斯考特和彼得·泰尔的举动却让我们窥见到了未来教育的模样: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在古代,教育是奢侈品,只有少数人才能享有。到了现代,公立学校和义务制使教育实现了普及。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物质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千篇一律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再满足人类自身发展的需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论是学习方式还是学习兴趣,我们开始希望接受到的教育能更个性化,更多元化,而不是所有学生都遵循同一标准,所有学校都秉承同一理念,然后被按照同一模具生产出来。
因此,未来的教育必定是为了满足每个人不同需求的个性化学习模式,而个性化学习是不可能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来实现的。到那时,学生需要自己找到兴趣方向,然后去搜集和整合资源,接下来完成自主学习;而教师的作用则应该从“授业”转变成“解惑”,不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是当学生遇到困惑时去为他答疑解难,当学生迷失方向时为他拨开迷雾。
事实上,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目前都已经开始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尝试。
小学:定制学习内容的AltSchool
恐怕很多关注教育的家长都听说过AltSchool的大名,它得到众多硅谷明星投资人青睐,扎克伯格更是投入一亿美元,致力于打造一种不同于传统学校的个性化教育模式。
AltSchool采用的是小班教学,每个班有20-25个学生和两个老师,所以老师很容易就能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能力和兴趣不同,每个学生的教学计划、课程表、作业都不一样。有的孩子数学强阅读弱,那他会有更多强化阅读的任务,而数学则进行超过同龄孩子几个年级的学习。比如,一个8岁的学生,上午可能学的是6年级数学,下午学的却是4年级阅读。
AltSchool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负责观察和引导。学生会被分到一台iPad或Chromebook,里面提前设置好每个学生不同的任务清单,等待学生一个个完成,而任务清单的定制源于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全面了解。
按照AltSchool的教育理念,想达到最好学习的效果需要完成上图中三个步骤的循环:motivate(驱动)、construct(构建)和demonstrate(展示)。
第一步驱动,指的就是找到自己内心的驱动力,不需要父母和老师的监督,全靠自己激励自己的旺盛求知欲。
第二步构建,相当于自主学习的过程,在确定某一学习方向之后进行调研,从而形成一整套知识体系,就好像斯考特完成MIT课程那样。
第三步展示,符合教育研究的一项发现,learning by teaching,在教别人的过程中可以强化自己的学习成果。
说实话,真羡慕在这样的学校里学习的孩子,既能锻炼能力增长知识,还能尽情享受其中的快乐。
中学:学生主导的圆桌教学法
如果说在小学时,老师还会帮助学生规划学习内容;到了中学,学生在学习中就应该有更大的自主性。这一点美国私立学校做得就特别好,而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Phillips Exeter Academy)发起的圆桌教学法更是其中翘楚。
圆桌教学法全名哈克尼斯圆桌教学法(Harkness Table),源于1930年美国石油大亨、慈善家爱德华·哈克尼斯(Edward Harkness)决定向埃克塞特学院捐款时提出了一个附加要求:学校必须创造并实践一种变革性教学法。当时,几乎所有学校采用的是目前大多数学校仍在使用的自上而下的授课方式,老师一言堂,学生记笔记就好。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只是被动灌输),还为学生开小差的行为提供了空间。
于是,埃克塞特学院决定将每堂课上的学生规模缩减到12名,再设计出一种比例适中的椭圆形“哈克尼斯圆桌”,让12名学生和1名老师都能平等地围坐一圈,彼此之间可以很容易形成目光上的交流,从而激发大家交流和讨论的热情。
圆桌教学法具体操作时,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让学生自己主导学习的整个过程。学生会先就某一主题自己研究学习,然后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对其他同学的观点提出质疑,然后大家各抒己见。老师的发言在课堂中不会超过五分之一,主要作用是适时引导讨论的走向,同时也利用发问来启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
目前,美国很多私立中学都引入了这一教学模式,而美国的公立中学跟中国的公立中学一样都因为资源所限,暂时较难在实践中引入这样的方法。
不要当伸手党,自主学习才有出路
我遇到过这样的高中生,GPA很好,英语也不错,可竟然在申请美国大学找中介时被忽悠了,提交了一篇乱七八糟的文案,选了几所莫名其妙的大学,而他本来可以去更好的大学。
究其根源,就是他自己已经习惯坐享其成,不会也不愿意主动去汲取新知识,毕竟把这些事交给别人要省事得多。其实,只需要在留学论坛上看几篇精华帖,再浏览一下大学录取页面,就能对申请美国大学有基本的认识,至少不会被中介忽悠。
而但凡再投入些时间和精力,充分了解申请流程和录取标准,亲自捉刀写出来的文案肯定也比滥竽充数的二流中介要强得多(一流中介也不会替你写文案,只会提出修改建议)。
我在职场上也遇到过这样的新人,电脑就在手边,网络无处不在,他还是要问你怎么做PPT。你要是告诉他自己到网上查查教程,他肯定还要你发个链接给他。是他不会用百度/谷歌吗?是他不会输入关键词吗?他不过是已经习惯当个伸手党,打算坐享其成别人的学习成果罢了。
可惜,职场不是学校,没有哪个同事有义务教你。不是说不可以向别人求助,但你的求助至少让别人看到你曾付出努力过,是遇到确实解不开的难题才迫不得已麻烦别人。比如,“怎么做PPT”让人一听就是伸手党的问题,太空太泛,即使人家想帮助你都不知道从何答起。但如果你问的是“做PPT时到底是只留关键词显得醒目一些好呢,还是列出提纲方便大家做记录好呢?”,这明显就是一个经过思考的问题,别人还是愿意发表一点儿见解的。“不懂就问”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品质,“不懂-搜集资料-思考-仍然不懂-再问”才是让人赞赏的态度。
其实,网络已经为我们的自主学习带来了很多便利。只要搜个关键词,优质的学习资源就唾手可得。比如斯考特采用的MIT开放课程系统,比如Coursera和MOOC上的免费大学公开课,比如可汗学院里的SAT讲解,还有无数公众号在帮我们搜集和推荐学习资源。
也许,全面推广个性化自主学习还需要很久才能在未来实现;
也许,私立学校值得借鉴的教育模式还无法惠及到大多数人;
但是,至少我们已经知道努力的方向。
借用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中的经典句式,“Education by us and for us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只有由我们自主进行的,并为我们自己服务的教育才能永续于世。
加入妈妈圈美国大学群:
如果您的孩子已经在美国读大学,我们诚邀您加入妈妈圈社群,与众多家长分享交流。加个人微信"mamaquanzhushou“为好友,我们拉您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