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是美国院校申请的“小年”,从各个中学爆出的录取结果来看,竞争变得日趋激烈。想要让自己从GPA、托福、SAT、SSAT等条件相仿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提升名校录取的几率,让招生官眼前一亮的文书显得至关重要。
但英文写作,一直是中国学生 “头疼”的根源,有想表达但不知如何落笔的,也有看着题目头脑空空干瞪眼的。好不容易磨出来的文书,不是被招生官认为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就是被诟病逻辑混乱、不知所云。
那么,招生官到底希望在你的文章中看到些什么呢?
常青藤名校的招生官们给出的回答是“Your Own Voice”“Be yourself”。耶鲁大学的招生官则做出了更具体的说明:“用你自己的风格来表达,不要刻意使用生涩的词汇或者过于复杂的句式。”
也就是说,招生官青睐的文书是:
1.不去“炫”词汇量和长句,让招生官一眼就能看懂;
2.以故事为载体,在文章中展示个人特质,做到与众不同。
这两点,恰恰是中国学生在文书写作中的软肋。
众所周知,中国的英语教育重视语法的精准性和词汇量的丰富度,却忽略了“该如何正确运用”,导致不少学生喜欢“乱用词”“乱造句”。词汇专挑复杂的用,能用 “tremendous”绝不用“big”,能写“nevertheless”绝不写“but”;句子则专写各种复杂的从句,或是将简单的一个动词 improve就可以简洁表达的意思,非要写成make an improvement in。
一味挑选看起来“高大上”的词汇和句子,要么读起来拗口,要么表达了错误的意思。这样的选择,忽略了一篇好文书最起码的前提:让读者能够看懂和看得舒服。招生官一天可能要看上百篇文书,这些生涩或者词不达意的文章,对于他们也是一种折磨。
也许是接受“总分总”三段式写法的训练太多了,不少中国学生也将这种结构搬到了英文的记叙文写作中,让人觉得千篇一律,很无可读性。还有些学生则是习惯了中式散文的写作,堆砌各种华丽的辞藻,想到什么写什么,句与句之间没有什么逻辑。
比如一个学生写到“冒险包含着艰辛甚至失败,但是前方壮丽的风景是永远不会被遗忘的”,这句话乍看没什么问题,但美国的招生官则认为“一个人如何可以忘记还 在前方,未发生的事情?”这就是逻辑混乱的典型;再比如,一个致力于动物保护的学生,通过看到路上受伤的流浪猫,就得出“当代中国人一种天生的自我优越感 和对动物的冷漠”的结论,这显得思维过于跳跃,以偏概全。
在写作语言的运用上,相比中国学生大量使用形容词和副词的描述手法,招生官更愿意看到具体而精确的表达。
比如,一个中国学生会表述“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我渐渐培养起了自身的成就感”,但在美国招生官看来,这句话没有什么实质价值,因为 “成就感”是一个很虚幻的概念,学生到底获得了什么成就,是通过完成什么项目获得的?说得具体而精准,让招生官通过文书看到你如何一步步获取成就和过程中你的反思,是一篇好文书的内核。
另一方面,文书写作也是一场对美国学校评估体系如何理解的考验。
很多学生在写文书时,力求用“活动”“奖项”“竞赛”“领导力”等标签,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完美的存在。但招生官希望看到的,是学生 “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个性”。或许文书中的那个你,并不完美:在家里的阳台上手忙脚乱做化学实验差点酿成火灾,在商赛中赢得奖项却被质疑赢得 不光彩,因为身高矮而自卑,处处想证明自己其他方面高人一等却屡次碰壁……这些真实的经历,才是打动招生官的所在,因为这才是真实的你。
以上谈了那么多的文书应该避免的误区,但很多时候,中国学生很难意识到这些误区在自己的文书中存在。唯有深谙美国人的表达方式和价值观,又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学生的写作弊端的导师,才能给予中国学生针对性的指导。
福利来啦!!!
我们邀请了曾作为“耶鲁中国教育大使”,扎根安徽2年,培养出安徽省第一个获得“耶鲁全球青年学者Yale Young Global Scholar”的高中学生,并常年指导中国学生申请文书的耶鲁导师Jamey,讲解中国学生在文书申请中的常见错误和改进方法。
同时,为了帮助更多学生克服大量英文写作的压力,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最美学姐Faye,也会分享她的经历和攻略。
想体验这两场分享活动的家长,赶紧按照下面的方式和小助手预约哦!
活动1.中国学生写申请文书普遍有哪些问题?耶鲁导师帮你分析改进
活动时间:2月7日(周二)19:30-20:30
活动2.哥大学姐分享:中国学生如何应对大量英文写作?
活动时间:2月14日(周二)19:30-20:30
神秘微信群
-添加小助手(zeyoujiaoyu2)的微信或长按下方二维码;
-发送“妈妈圈+姓名+手机号+孩子在读学校和年级”,小编审核后,会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