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名为《老外不用考试上清华?十年寒窗不如一纸国籍,清华新政让中国考生欲哭无泪》的帖子受到许多网友关注。事情起因是清华大学最近颁布的《2017清华大学国际学生(本科)招生简章》规定,从今年开始,所有具有申请资格的国际学生都可以向清华大学递交申请不用进行校方的笔试,而以往所有申请清华大学本科的国际学生都需要先参加4-5个科目的考试然后再加试或者面试后录取。
清华大学官网的国际学生招生简章如下:
尤其重视这里:
从招生简章上看,国际学生只要达到国家语委的HSK汉语水平测试五级就可以申请就读清华大学。
有部分网友认为,这一标准完全无法和国外英语授课学校所要求的雅思、托福的标准相比。HSK的考试要求里面写着:达到HSK汉语水平,需要掌握1800个汉字。评论者认为,清华大学的这一做法最具争议的地方是可能加剧教育不公平。(援引自澎湃新闻)
除了对留学生的争议,还有就是大家对国人出国生子以获国籍的争议。近些年,出国生孩子这件事越来越普遍,随便搜索出国生娃,各种生孩子周边服务比比皆是,这些持有外国护照的孩子在中国成长、生活,和同龄人一起进公立或私立中小学接受中国基础教育,在即将成年备战高考时就可能成为这项政策的受益者。这种“捷径”真的就如同大家说的这么简单吗?我想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即使近些年中国的教育历经着改革,但以考试成绩定胜负的现状并不会改变,如果拥有外国的国籍就能轻而易举的进入中国的高等学府,中国的教育制度岂不是很尴尬?
为了向大家合理的解释这种“十年寒窗不如一纸国籍?”,小编了解了一下基本的录取制度,首先,申请和录取并不是同一概念,留学生虽然不用笔试就可以申请,但是之后的面试依然必不可少,AP、A-level、SAT等依然可以作为考核的项目,所以不公平也就是不存在的;其次,由于外国留学生的文化背景不同,笔试的考核范围又很难确定,因为从小接受中国应试教育的孩子一定比外国留学生更加适合考试,此为笔试的弊端。
这样看来,无论是外国留学生、华裔移民学生和中国学生想要进入中国的最高学术殿堂都并非轻而易举,真才实学才是进入优质大学的敲门砖,所以小编还是奉劝各位,无论你是什么国家的人,接受着什么样的教育,都要将努力学习强大自己作为重中之重,在最好的年纪丰富自己,做最好的自己,看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