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澳大利亚的故事”线上作品征集
优秀作品展示 · 二等奖作品
《澳洲纪行》
评委点评:展示了工作假期的点滴生活,体现了澳洲的多元文化、淳朴的小镇风情。
·
· 图文作者 / 冯雨奂 ·
很多人很多事只能一生一会,尤其是在陌生的国度。每每想到这些,都会生起深切的珍惜。这个月不能尽数地与一个新国家与新文化的产生摩擦与交融,让我内心经历了内心的一次微妙但并不微小的转变。 谨以此文纪念澳洲生态工作假期。
厌倦了当沙发土豆,我渴望让暑期更加饱满充盈。对于未知事物,我的好奇总是大于畏惧,这源自于心里的一种情愫——去用心看看这个世界吧。就这样,我报名参加了澳洲的国际义工项目。
出国前不管出差经验多么丰富,英文多么灵光,到了一个新世界,仍然很多需要探索的地方。当地人友好热心,走在路上会有人特意停下来问你是否需要帮助,我们才不至于险入太多尴尬。在悉尼短暂停留后,当地领队带我们到堪培拉入住。不同于悉尼的灯火辉煌,城市永远不打佯的感觉,我们所在的区大部分商铺六点前关门,行人稀少。习惯了车水马龙,走在路上略显萧瑟。澳洲的天空清澈透明,满眼的渐变蓝叫人心神爽朗。
当晚我们几个义工一起下厨,奔波了一天终于在晚上吃了丰盛热闹的一餐。来到澳洲我才懊悔平时没有学几个像样的中国菜。做饭还真是中国留学生的一项重要社交技能。不会做饭的当然也不能闲着,洗锅洗碗打打下手。在国内,家人总是在我需要的时候施以援手,安逸的生活也养成了自己依赖的习惯,出国的确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在堪培拉我们住的是八人间的国际青旅。和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起相处绝对是崭新的体验。室友从不同国家來,以英语为母语的居多,当然也有遇到口音浓重,交流只能靠肢体语言的室友。印象最深的是在离开的前一晚宿舍搬进的一个阿尔巴尼亚男生。他大概就是余光中所说的那种高级而有趣的人,可亲亦可敬。我们聊得很投机。让我惊喜的是,他说他起初对中国人存在stereotype:缺乏幽默感,喜欢小群体聚集,不愿融入其他文化,而我的活力颠覆了这种印象。
志愿者工作主要是关于生态保育,地点并不固定。那几天在澳洲国家公园清理枯枝、给树上药时常常能看到袋鼠在不远处蹦哒。领队Ken说再过不久我们便会厌烦袋鼠,因为太常见了。和同队的德国妹妹聊天,了解到大一的她就已经参加过许多义工项目,渴望为赖以生存的环境做些什么。我们的工作伴随着日出日落,能够真切感受生命与大自然的对话。 自然是最为坦白真诚的,人类应该用心爱它护它。
结束conservation的工作后,我们来到一个名叫Kiama的沿海小镇继续劳动换食宿的工作(wwoof)。Kiama土著语意为大海声音之源,虽是太平洋的另一端,这个小镇的建筑风格和天气像极了台湾南部充满热带风情的垦丁。农场主Marc和Jenny是一对夫妇。干活时Marc会告诉我们各种植物的名称属性,也会随手摘采一些让我们尝试。Jenny是个特别的女人。未失赤子之心,感知美的触鬚总是特别敏感。我极羡慕她。她自己设计房间,有一块园地,可以浇花种菜,有几位可与深谈的友人。她有丰富的心灵和简朴生活的爱好,这样的人才有资格把平凡日子过成美妙童话。农场里的羊驼、兔子、短腿马等小动物都只有两只,并且多是同一性别。Jenny解释道,她享受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不想卖点让生下来的小动物让人们屠宰。在这里,每只动物都有名字,Jenny每晚都会和它们道晚安,好像对家人说的一样,有无限温柔。
田园生活诗意而神圣。每天素面朝天地喂马,吃最新鲜的果蔬和鸡蛋。早晨干完农活躺在草地上看云朵流动,听虫鸣和禽鸟翅膀扇动的声音。夜晚看动人心魄的星空,每个毛孔都浸润着喜悦。在农场主家我们可藉以学习成为身心平衡的人,学习着去感受美、欣赏美。我们和大自然相亲相融。农活让身体微热,每晚倒头便能安稳地做个甜梦,自然畅快。海滩和田野能唤回身体的很多渴望。我们走到院子去看花和叶,摸马的鬃毛,去听海浪声,做很多没有目的的作为。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澳大利亚政府教育资讯官方微信!
免责声明
部分图片及内容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账号内容著作权和署名权归原作者所有,其中可能会包含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立场无关,本平台对此不负任何责任及法律责任。 如原作者或涉及人员对版权或内容有异议,请与本账号联系,我们将核实并妥善处理。本平台秉承严谨细致的态度,然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对于任何使用本文信息或由信息疏漏、错误带来的损失,本账号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