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房产人致马云先生的一封信

2017年02月11日 澳洲房产大全




前不久,伴随着马云的阿里巴巴要进军澳洲房产,一时在朋友圈里被翻炒得沸沸扬扬,不知道还以为马云是你远房大表舅呢。首先,这事还没有个定论,万一老爸说,这事是“绝对的绯闻”,这让我们大鹅的脸往哪里放?


咱就当是个假命题,也算是为马爸爸出个谋,划个策。


以下内容,由【澳洲房产大全】团队撰写,作者全部来自澳洲当地不同房产领域。当地人按照当地的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和专业性,为澳房大全的读者解析这件事究竟靠不靠谱。




Alibaba线上售澳房,这有六个问题你要考虑

作者:庖丁(微信:lastsamuraiau

《庖丁阔论》专栏作者



最近几天伴随着马云来澳的一系列高调活动,阿里巴巴跨境支付、进军澳洲房地产等刷屏新闻汹涌而至,给本来就高温的澳大利亚带来了一股躁动。

 

其实马云布局澳洲已经有几年了,只是前几次来澳都是微服私访,这次应该也是布局和准备工作做好了以后的市场营销。

 

关于一些媒体的爆料和消息,庖丁认为,大家可以同个几个问题来思考和观察,这件事情不会空穴来风,目前只是一些放出来的烟雾,耐心观察和思考会有更多扎实的收获。

 

 

第一、来讲跨境支付购房。中国国家政策下的外币监控和管制是国家大计,不太可能允许这么大额度的境外支付,以往跨境买些小额外国商品还可以,如今几十万上百万澳元的线上支付难道国家会开绿灯?

 

第二、 讲信用问题。线上购物的假货率一直是消费者担心的问题,大额度的买房需要强大的信用保障,线上购物给得了吗?对于支付宝中国血统,在澳洲如何对接信用和金融应该是个挑战。

 

第三、澳洲政府的接受程度。根据现有的对外来资本在澳洲的监管和审查体系,是否会允许这样开放的渠道和巨额海外资金通过澳洲以外的支付平台进入澳洲房产市场应该是个问号。另外,对于本地居民和市场的冲击会影响到执政和在野党的政治布局和成败,估计政府应该会持保守态度。过去几年中国卖家在澳洲造成的心理阴影应该还存在,那几年的交易量跟未来阿里平台的交易量应该用天差地别来形容。

 

第四、美国的态度。美国的态度尚未明朗,作为美国忠实的小伙伴,澳洲在美国没有表态之前,估计不会轻易开放,而且如果开放,那么意味着跟正在全球引资和吸金的美国盟友对着干。川普大叔是房地产出身的富豪,他会怎么想?

 

第五、税收。澳洲诚然有可能通过各种房产税收补充国库,但是中国现在不稳定的房地产市场该怎么办?大笔资金去购买国外房产,国内开发的房子该怎么办,相关的产业和相关的就业该怎么办?房地产是个大行业,所谓牵一发动全身,任凭马爸爸人脉广泛高端,业务模式超前出彩,但是与国家利益相冲突的时候,相信会有一定阻力。

 

第六、可能性。阿里进军海外支付是早晚的事,只是网上购房和支付是个大标题,估计他们不会盲目触碰。近期有银联和澳洲顶级超市巨头Woolworths的合作,难保未来没有支付宝和Coles的合作。另外,国内的在线购物已经非常发达和方便,也是削减零售业成本和提高利润率的好方法,澳洲的零售巨头们在经济和股东的压力下,可能已经有这方面的考量了。





沛公当得何其冤枉

作者:鹰刀

前【鹰刀专栏】专栏作者   



春节假期,朋友圈被微服私访澳洲的马云刷屏了,给纽卡斯尔大学捐的奖学金,这盆感恩的鸡汤还没喝完,媒体纷纷报道阿里巴巴进军跨境电商,尤其是要卖澳洲房产这事传的沸沸扬扬。沉寂了一段时间的澳洲市场好像找到了点兴奋剂,鼓吹的,质疑的,客观分析的,好不热闹。


其实冷静下来想想,澳房这沛公当得何其冤枉。


过去这一年,支付宝在国内金融支付领域的动作,不可谓不大。去个家乐福,满卖场都是使用支付宝的广告。春节前最热闹的就是集齐五福去分2个亿,结果可想而知。马云和川普的互动还没有个结果,又来澳洲,何为?


布局华人圈的移动支付。

 

为了抢占移动支付的通道,这两年阿里和腾讯打得眉飞色舞,你有淘宝我投京东,线上电商的发展快把国民公公的万达商场搞死了;滴滴快的投了几十亿血拼了半天合并了,现在谁还打车等着找零钱啊。在澳洲久居的朋友,春节发个微信红包都有点不好意思,原因就是没法绑卡。如今在国内大中城市,拿着个手机出门可以不用带钱包,喝杯咖啡买个煎饼果子用微信和支付宝即可,搞得银行都没啥发信用卡的动力了。国内每个领域都快血流成河了,两脚跨出世界的中国人境外消费领域马云们能置若罔闻吗?


2015年国人境外消费 1.2 万亿人民币,2016年只多不少。这么一块大蛋糕恐怕阿里早就惦记了,如果能在境外支付上占据先机,起码能在移动支付把和微信的差距缩小。这才是老马来澳洲布局跨境电商的主要目的。至于买澳房这事,起码是来澳洲旅游人原意购买的方向之一,交个定金的钱还是刷的出来的吧。


至于后续的问题,也不是阿里能解决的。房产作为大额、低频次消费品,一直都不是阿里巴巴、腾讯的主战场,以腾讯的实力,在房产领域也就是在乐居上市的时候投了一笔。


了解了马云等的真实意图,澳房这个沛公还是老老实实做好内功,等待楚河汉界的结果出来吧,起码别等马哥了,等韩信还靠谱点。




是谁在炒作阿里巴巴和澳洲房产的“联姻”?

作者:Kevin YU(微信:kevinyjj

【澳房闲话】专栏作者


当主编大悟建议澳房大全专栏作者给阿里巴巴进军澳洲房产一事写点什么的时候,我其实一开始是拒绝的。为什么?因为对一个根本就无中生有的事儿,我能表达什么看法呀。

 

时间倒回一个星期。2月的第一个周末,我的手机上就被你们的马云爸爸给刷屏了。先是周五有人在悉尼鱼市场见到了马云,一阵狂拍,狂Po,然后周六是马云在纽卡斯尔大学设立奖学金的新闻,周日是阿里巴巴澳洲总部在墨尔本成立…

 

其实到这儿为止,整个事情就都挺好的,马云作为中国当前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到澳洲来将自己儿时结下的友情升华为一段两国民间的佳话,顺便再把自己的阿里帝国版图扩张到澳洲来,造福两国贸易,一切是多么的顺理成章。

 

万万没想到,马云来澳洲的高潮,出现在他离开澳洲之后。本周一早晨,澳洲知名媒体金融评论出了一篇长篇大论,标题《Alibaba Australia considersselling apartment》(阿里巴巴考虑出售澳洲公寓),这一篇新闻,就好比脱缰的野马,失控的列车,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转发,评论,什么“以后我在用支付宝集福时,你在用支付宝购买澳洲房产”,“阿里巴巴进军澳洲地产,网购澳洲房产或将实现”之类的标题,一时间占据屏幕。

 

不得不说,《澳洲金融评论》的这位名叫Su_Lin Tan的女记者很有做媒体的头脑。你想啊,如果写一篇标题为《阿里巴巴澳洲总部开业》或者《马云全面布局澳大利亚》的文章,登在网络或者社交媒体上,阅读或者转发量充其量也就五千一万吧。但如果是现在这样的标题,那阅读量来个10万+简直就是个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了。事实是,这的确是一篇非常成功的报道,至少从最后传播及影响力的效果来看是这样。希望澳洲金融评论内部给这位女记者发奖金了。

 

不过,我很好奇有多少人看了这篇文章了呢?如果你全篇通读下来,恐怕真的就没什么可以兴奋的了。这篇洋洋洒洒近千字的文章中,有关阿里巴巴“考虑”进军澳洲房产的内容只占全篇的前1/4,内容主要谈及阿里巴巴内部曾有讨论过在网上出售澳洲公寓及利用Alipay进行支付的可能性。文章还特意提到,在网上出售澳洲房产的计划对于阿里巴巴来说不可能是短时期内能达到的。随后,文章话锋一转,开始大谈阿里巴巴澳洲总部成立后,对于中澳两国贸易,澳洲就业的影响等,内容占据全篇3/4。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篇是一篇典型的标题党文章。

 

也许有人会问,那为什么这位作者不对阿里巴巴在网上卖房的事情多写一些呢,我们关心这个啊。是的,作者也关心,但实在是没东西好写啊…

 

有关在网络上出售澳洲房产的相关操作性问题,税务问题,政策问题等,我相信其他作者都已经在他们的文章中分析的很清楚了。关于这件事,我想感叹的只有两点:

 

1.    马云和阿里巴巴不愧是当今中国经济的标杆性人物和企业,任何风吹草动都可以引来如此大的漩涡,影响力的确惊人。(脑补一下,马云可能只是在茶饭间和旁边的人随意说了一句:网上能卖房子伐啦?三天后,社交媒体就爆炸了…)

 

 

2.    而大部分普通人的致命伤就是,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人云亦云,盲目跟风。

 

不过,要是问我对此事的态度,我倒是乐见其成,毕竟要是马云能光明正大地在网上卖澳洲房产时,咱小老百姓填写央妈的《个人购汇申请书》时,也能光明正大的填上“海外购房”四个大字了吧!

 




买房不是请客吃饭

作者:张涅夫斯基(微信:ian1102

【老斯基解盘】专栏作者


让老斯基从销售角度,评说一下马总要进军澳洲房产界这事儿。

 

线上销售的最大特点就是短平快,适合的是高频,低价的商品。基本上不需要动什么脑子就可以买的东西,现在大多人淘宝都是手机上看看照片就下单支付了。特别是近几年,手机端的销量一年比一年高,去年双11,移动端占整体销量的83%。咱们想想一个正看手机的人,他能有多大耐性?

 

而买房子,低频,高价,正是需要最大耐性的一件商品。因为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房子是一辈子买的最贵的一种商品,对人生的影响最大,所以要考虑的最多,时间最长,脑细胞要死不知道多少,才能下的一个决定。


买房子的过程也是人生中少有的精神紧张的过程,那时候人的神经紧绷,就怕有什么差错。而澳洲买房子因为法规完善,导致其步骤很多,这里面任何一步出岔子,买家都有可能退却。特别是要把澳洲房子卖到国内,买家几乎不可能来澳洲实地考察,做决定仅凭效果图和户型图,那心理压力可想而知。所以,买房需要一个销售,不断地给买家鼓舞打气。而这样的销售,必定是基于买家的信任。


信任讲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面对面感情的交流,大家推杯换盏,称兄道弟,和气生财。至于产品本身,倒是其次。所以对于销售的要求是,人情练达即文章,先做朋友,再做生意。这,恰恰是线上商务的最弱点。人工智能可以在算力上超人类万亿倍,最近甚至在号称人类智慧最后堡垒的围棋上完败了人类所有精英,但要说感情,它连一岁小孩还不如。所以从感情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标题应该改成“买房就是请客吃饭”才对。

 

 回到主题,所以我们马总怎么办?


必定要在线上平台和客户之间放一个人类销售,需要见面,需要聊天。那么问题来了,这样还叫线上销售吗?这仅仅是线上广告而已!最终成交close deal还是需要人。 所以这样的交易只能算线下交易,不能算线上。


线下是淘宝的弱项,比如这样的线上买房广告平台,在国内,马总也有一个淘宝房产频道,只可惜销售量不及业内大咖的一个零头。究其原因,不是淘宝做不好,而是不想做好,因为客户的注意力是有限的。


打个比方,就好像超市里的货架空间,是有限的。超市经理必须决定哪些卖得好,就多给它几寸货架空间。而卖得不好的,就要撤下货架。线上商务,页面空间即货架空间。我一个页面,只能显示这么点内容。在淘宝这个规模下,简直是寸土寸万金。马总必须考虑哪个商家卖的快,就给他多点页面资源。


去年双11,每分钟的成交数是150万笔左右。所以跟线上的速度比起来,线下房产交易太慢了,转化率太低了。所以同样的资源,马总宁愿放在传统的线上业务上,这才是淘宝的老本行,才是淘宝的专业。


线下,只是个噱头而已。 



互联网思维,你别太过分

作者:大悟 (微信:262739843)

【大悟看房日记】&【评论员文章】专栏作者


当我们看到有老人摔倒不起时,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善良,而是因为怕被坏人讹。

 

当澳洲留学生们落寞买醉,不是因为父母不够爱他们,而是代沟下的沟通不畅。

 

当听说阿里巴巴进军澳房时,不是因为阿里巴巴真能席卷澳房,而是因为他的老板叫

 

马云。

 

现象下的“果”,往往与“因”是不一致的。

 

但我相信,真正的企业家做事情的初衷是颠覆,去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绝不仅仅是赚钱那么简单的事儿。阿里巴巴能否改变或颠覆澳洲房产市场的原始顺序么?当一家世界顶级上市公司的老板被娱乐化后,于观者而言,好似很有趣,其实我跟你说吧,那都是


扯犊子。

 

作为在澳洲当地的澳房人,我见过的专家也不少,而多数都是虚的。什么“中国外国专家局专家”,瞅丫那名起的吧。

 

“宁信扫地僧,不信伪专家。”

 

国内人信奉专家,这种尊重知识的好态度,值得赞扬。 但得了口腔溃疡,你找妇科大夫,那就不大可能看得好。所以,专家你也要看专于哪里,否则就是智商的硬伤了。

 

在淘宝等线上端交易平台上,多数买家很清楚自己要什么,然后比较价格,根据买家的信誉度挑选商品。无论价格高低,加上如今网络平台发展愈加完善,这都没太大问题。


但海外房子不一样,很多买家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再加上价格与淘宝商品并非一个数量级,慎重度之高更是可以想象。

 

每当投资人加微信像我们咨询时,总是倾向于让我们给他们罗列项目,可都不认识你,哪有那个时间和你掰扯?你先说你要什么,首先要评判的是你的需求与预算是否合理,你50万澳币想买悉尼市中心靠水,这肯定是不讲理的。


这叫个性化服务。

 

从国内的海外房产氛围来讲,其混乱性有目共睹。而有闲钱,想做资产配置的买家倒有那么点无头苍蝇的味道,都觉得自己特聪明,岂不知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如今在国内的海外投资人可以说已经被筛选了一轮了。很多人发现自己先前的投资方式是错的,并且已然做出了总结,慢慢变得理性。比如墨尔本CBD,世界最宜居城市,靠水,顶级开发商,你现在楼花专卖,就算10%房价的定金白送,接盘人都不愿意要,这就是现实,就是学费。


而那些发现澳房做不下去的国内房产销售,发现原路数不好使了,于是现在都改行卖泰房了。所以,现在还在这么置业的人,一定是小白,想都不用想。可见,市场是需要被教育的,不听话,就先入坑,等爬出来再说。

 

从政策变化讲,澳洲2016年上半年推行的贷款紧缩,2016年下半年的海外买家附加印花税政策,有些政策推出,之间基本没有缓冲,直接实行。而如今很多买家依然不明所以,更不知道入市前该如何应对,这样就会导致很多买家入市容易,交房难,


2016年,有很多买家物业无法交割,除了很难贷款所导致的资金压力外,更多是因为服务人员对投资人的政策更新政策没有跟上,应对方面,很多卖家代理人,直接就颠了,已经找不到当初那有礼貌的小孙或小刘了。

 

互联网思维是好的,但对于海外投资人而言,海外房产是建立在买家对于自己需求的完全清楚地前提下,选择商品是其次,再之后是后续服务。但目前,这种状况并未改善,反之大家的反侦察能力到是提高了一大截。

 

其次,购买习惯也很重要。澳洲当地很多房产中介在尝试过互联网的APP失败后,纷纷败下阵来,回到了传统,大家更为习惯的传统销售模式,因为房子的买卖,对于澳洲当地买家和卖家都没有那么的困难,为何要让简单事情复杂化呢?

 

不断尝试,就是在不断创新的路上,这挺好的。但不管你是阿里巴巴,还是泰森麻麻,任何的方式方法,都要因地制宜。

 

用一句话作为本文的总结就是:知识是有价的。


感谢阅读!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