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猪头凯凯:北京八达岭的老虎伤人事件尘埃未定,宁波的老虎就“又”伤人了。生命的逝去,难免让人悲伤和惋惜,但这样“奇特”的事情接连发生,不得不让我们把目光转移到以“怎样杜绝悲剧再次发生”作为潜在基点的各种评论。
关于这两个事件的评论不可谓不多,而我认为最为犀利和精准的是以下两条。
第一条是关于北京八达岭老虎伤人事件的—— “她一定是把‘禁止下车’当成了平时看到的‘禁止大声喧哗’和‘禁止横穿马路’,所以就下车了。”
说句实话,这句评论说的现象很普遍,可以包括几乎我们所有人,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普遍不遵守规则呢?”
别急,第二条(关于宁波老虎伤人的)评论紧接着就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有这样一个潜规则,那就是如果你老老实实守规矩,反而会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如果你能通过各种手段绕过规则,反而能证明你能力强。因为在中国,如果你当遵纪守法的良民,那你的利益多数会受损,如果你当不守规矩的刁民,你会发现自己活得有滋有润。”
这段话,彻彻底底地道出了关于“我们为什么不遵守规则”的答案,那是因为我们——“不敢遵守规则!”
乍听起来这好象有点惊悚,但是扒开记忆、就以大家都有过的共同经历,拿“排队”这个最简单也最普遍的“规则”来说说我们为什么“不敢遵守规则”吧:
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进重点学校、重点班,规则都是公开的,但实际上呢?你敢按照规则老老实实排队吗?
大学毕业,保送研究生、留校,规则也是公开的,但实际情况是——恐怕一个比一个忙活,忙什么,你懂的!
提拔干部、任命职务、晋升职称,规则都有——有谁、有几个人是老老实实等着?
而至于从小到大目睹的分房子排队、买电影票排队、买火车票排队、看病挂号……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对电影电视上、甚至自己家里经常出现的一个场景不陌生吧————家里的女主人一脸鄙视地对老实巴交的男主人说——
“排队?哼!那你就老老实实排着吧!”
更让人不愿多想的,社会上不讲规则甚至玩弄规则的人,都成了成功人士和社会典范。
说到这里,我想说一件特别有直观和典型意义的“排队”往事————这件往事,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坚定了我移民的决心。
那是七八年前的一个假期,我和老婆孩子去北京旅游,从八达岭长城等公交回城。
因为我们担心人多所以早早就来到了公交站。公交站旁边的空地上有一个栏杆围成的“回”字形排队通道,旁边还高挂着“自觉排队”的牌子。
我们走进“回”字形栏杆入口的时候,人不太多,“回”字形通道还没有站满。很快,车来人走,我们基本上已经处于队伍的前列、也就是靠近“回”字形出口的位置。
后来,忽然来了几拨人,于是“回”字形通道忽然就站满、并超出了栏杆的容量,队尾一直延伸到了栏杆的外面。更不妙的是,不断“延伸”的队尾开始朝着公交车上车的地方、也就是“回”字形通道的出口“拐”了过去。
这时候,还在队伍和栏杆里面的人都开始警觉起来,因为大家的生活经验都是相同的————所以都知道将会发生什么。
很快,再后来的人,一部分站在了队伍的尾端,另一部分“不小心”地直接“滑”到了靠近队伍最前头、公交车上车的地方。
这时候,我们这些排队的人发出零星的指责和呵斥,但是大多数的人并没有什么反应。
很快,又来了一辆公交车,我们凭借着位于队伍最前面的位置上了车。
应该说我们很幸运——因为在我们这辆车快要装满人的时候,车下面那些原先就在排队的人已经开始遇到了后来插队的人的“竞争”,开始出现了一点儿混乱,并且迅速扩大。
而等我们的车准备发车时,车下排队的队伍完全消失,人们毫无秩序和形状地站成了一个“云团”的形状。“云团“”最靠近公交车的一侧站着一排身材魁梧、气势汹汹的青壮年人,他们身后从前到后依次是比较健壮、很不健壮、老弱妇孺……
而那条“回”字形的栏杆,已经空空如也……
回到住处,我不禁想起刚才那个变成“云团”的人群、那个空空如也的“回”字形栏杆,还有前面那一排彪形大汉——眼前浮现着他们,我从小耳濡目染的升学、保研、工作、晋升、买票等等经历历历在目。
低下头,再看看熟睡中两岁的孩子,那么娇嫩那么弱小。
我抬起头,对妻子说——
“如果咱们的移民办成了,咱们还是走吧!”
“怎么了?”
“我觉得——咱们不能将来把他一个人留在大家都不排队的地方。”
更多精彩文章:
加拿大最牛的中国移民在温哥华
新移民老司机温哥华路考吐血经验
2016,我在工厂里当labor的难忘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