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我们的朋友大华,在Burwood有一套房子,但是他梦想住去海边,享受人生。终于有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等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房子,于是他决定卖出自己原来在Burwood的房子。
但是在他买房时,面对一连串不同的数字,大华彻底蒙圈……
完全搞不懂为什么同一个房产会有5个不同的估价金额?自己的估价是一个数字数字、中介估价是另一个数字、贷款机构衡量的价格又是另一个数字,最后售出的价格还是不同的数字,晕……
那么相同的房产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价格?我们如何判断哪一个金额是正确的?
资深专栏作家Caroline James在realestate.com.au上分享了她的看法。
为何会有不同的定价?
如果房屋将要进行抵押贷款,银行就必须衡量房屋的价值。
它要了解房屋价值是否提供充足的保障,这样银行才能放心的给卖家提供贷款。万一日后无法偿还贷款时,银行就会出售房产来抵缴欠款。
因此,银行的估价会比较保守,通常比市场上同等房屋的售价要低10%~20%。
在大华的案例中,银行评估他的房屋后,决定将价格订在80万元。
房地产中介大多是依照市场价格来评估房价,卖家可以依此判断应该请谁来协助卖房。
通常中介会先检查房产的状况,并比较当地郊区或城镇同类房屋的销售金额,然后中介会估算出房产的销售价格,如XX万起。在公布售价之前,这些估价对卖家是很有帮助的。
大华的房产是学区房,距离学校仅1公里,并是个两居室住房,中介检查完房屋后,与当前市场进行比价,发现市场对这样的房产需求量很大,于是将售价估在85~90万元之间。
不管房屋是通过私人销售或拍卖会出售,买家和卖家谈妥价格后,签下合同当日的价格就具有法律约束力。
假设拍卖会当天有12位极感兴趣的买家,拍卖会一启动,他们就积极喊价,金额很快就超过了房地产中介估的价格。
最终,大华成功在拍卖会上以93万元售出房屋。
每年房地产所有人会收到市政税通知单,单据上有:物业总价 (CIV)、地价(Site Value)、年净值 (NAV) 和总租值 (GRV)等栏目。
这些数字是使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包括可比销售数字,以及各州的总估价师办公室(Valuer-General Offices)每年提供的两次数据。
地方议会、水利局和消防局都会运用这些数据,以计算房主使用公共设施和服务所需支付的费用。
当要卖房时,每个屋主的心中都会开出一个“理想价格”,同时也会订出一个自己能接受的最低价格。
通常这两种价位都是屋主根据房屋的地理位置、外观和特性订的,但有时候屋主的预期价格会受到情绪影响。
决定卖房时,大华面对陪伴了自己年少时光的房子,实在不知该如何订出价格。
最终,他研究了邻近地区的售价数据,得知过去12个月里,这地区的三居室房屋中间售价是81万元。
但他又觉得,这里有自己的回忆,房屋售价应该要与中间房价数据相近,因此售价至少要再增加5万元。
估价的参考依据有什么?
联邦银行给出了一份完美的答案:
地点(第一要素)
建筑结构与质量(大开发商一般较注重质量)
建筑隐患(小开发商因经验不足或许会出现一些问题)
装修与配置(是否拥有高端厨具,空调等设施)
配套设施(车库,泳池等社区配套设施)
政府规划(有规划的区域将有更大上涨空间)
当然,还有其他各种因素将会影响价格,评估者的主观因素等也会影响评估的价格。
通常,由于银行出于放贷的风险考虑,估价将较低,并不能完全代表真是的市场价格。
希望看了今天的推送后
大家不会再面对一串数字眼晕了
推
荐
阅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