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rmorUSA+米粒妈
来源:米粒妈频道(ID:JiaZhangRiBao )
米粒妈曾写过一篇《作为留学生,为什么米粒妈坚决反对送孩子早早出国留学?》被大量评论转载,今天是它的姊妹篇“我为什么坚决不移民”。
今天看到朋友 朋友憨爸转的一篇《移民孩子的控诉:不要为了实现你的“梦想”,而断送子女的未来》简直拍案叫绝!
一篇来源于北美华人论坛的帖子,在美国引起了巨大的影响。作者网名叫做ArmorUSA,今年30岁,他7岁那年就和父母从老家山西移民到美国东岸,后考上常青藤名校,毕业后在纽约和香港的投行均工作过,标准的华尔街精英。可是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对自己的身份越发感到迷茫,“自己到底算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这是他最大的困惑!他甚至质疑父母当初把自己送到美国的这个决定是否正确?
在他看来,希望将来考虑移民的父母三思而再行,慎重思索来美国让孩子抛弃了中国背景会给他们产生什么长远问题。
1.父母为什么选择移民?
多年以来,移民到美国是中国父母一生的梦想。他们认为美国空气好,生活水平高,收入高,最重要的,对孩子的未来比在中国好。所以尽早想不惜一切地把孩子带到美国,或者直接来美国生,因为这样孩子直接能获得美国护照,从出生那天就升华为梦寐以求的 “美国人”。无数的中国父母认为孩子因为年龄小而适应能力强,在美国长大一定会享受无数的色彩和发展机会。
“为了孩子的未来” 被中国家长当作最重要的移民原因之一。
2.父母思想的误区
但是通过多年的思索,尝试,和熏陶,我发现大部分中国父母决定把年幼的子女带到美国的时候,实际上根本没弄清楚,在美国文化(甚至西方文化)长大究竟对华裔孩子到底有多么大的负面影响,对他们的归属感,认同感,搭建人脉圈子的能力,将来的职业生涯的发展,有多大的打击。
其最根本原因在于,着急移民美国的中国父母,大多时候,对美国社会对华裔的态度和待遇一窍不通。
他们执着地认为,中国空气污染,教育系统压力重大,地域歧视泛滥,风俗不健康,人们普遍素质欠佳,等等原因造就了他们对美国的浓厚向往。他们对美国的知识和了解很有限,一般都是从其他中国朋友,网上,电视等等渠道听到的。但是这种信息来源是片面的。中国父母听不到美国华裔遭受的苦难和不公等待遇,各种日常生活之中的歧视。关于美国长大的 ABC (美籍华人)的生活真相他们更从来没接触过。所以中国父母为何执着地认为让子女变成“美国人”就一定对他们将来利大于弊呢?
实际上,我很少(甚至都没有)见到ABC和父母讨论自己在美国长大的感受。可能因为他们一般不会太多中文,没法和他们的中国父母深入地交流,更没法倾吐衷肠地将他们作为美籍华人真实的感受与他们的父母和来自国内的朋友分享。反而,因为中国父母听不到子女的心声,就误以为子女都活得非常滋润,认为子女一定已经完全融入美国主流白人圈子了。
但是ABC在美国的生活普遍来讲并没有中国父母认为的那么光荣滋润。
1.永久的文化隔阂
无法融入美国文化
长在美国的华裔孩子遭受永久性的文化隔阂,没有体验过的中国父母很难完全理解:美国虽然有很多好处,但是根本没有中国父母想象的那么公平。
在美国长大的ABC虽然英语和白人一样流利(经常会比他们更好),但是由于他们长得一张中国脸,几乎融入不进美国主流文化。 ABC大部分时间还是和其他ABC一起玩儿。虽然小时候还是能交到各个种族的朋友,但是成年之后很少看到ABC能在主流白人圈子里如鱼得水。
虽然他们的英语不逊于任何人,但是中国父母得理解:西方文化很歧视我们中国人这种长相。
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有很多刻板的印象,他们认为华裔只会埋头苦干,没有领导能力,不善言辞,没有人格魅力。在美国初中和高中的华裔孩子很容易受其他种族孩子的欺负,步入社会之后也会经常受到很多变相的歧视。
总而言之,这些负面因素会对华裔孩子的心理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能使很多ABC失去自信,从而给他们后身产生很多不利的种子。
无法融入中国文化
那ABC能融入中国人的圈子吗?很不幸,答案是NO。在我读大学之时,我亲自看到ABC被中国留学生嘲笑,他们嘲笑美国ABC,为什么长的中国人的脸而中文一句都不会说。
ABC 既不被美国圈子欢迎,同样也不被自己的中国人接纳,进退两难,无比尴尬,没有一个群体真正接受他们。
这种文化隔阂和绝望的感受是中国父母没法了解的,但是我认为中国父母一定要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而不是一味的否认这种现象。
很多中国父母一直逼迫孩子去努力融入美国主流圈子,但是我今天想让所有中国父母知道:哪怕你再努力融入美国圈子,你终究很难成功。
美国人一看我们的中国面孔就把我们视为外人了。一个有中国面孔的黄种人,不管你英语再地道,是融入不进美国核心白人圈子的。所以中国家长可千万不要愚蠢得认为孩子稍微再努力一把就能融入白人圈子。这只不过是个妄想而已,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事儿。融入不了美国圈子,但是同时也失去了中国圈子的精神支持,ABC身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步。
况且,这种尴尬几乎没法解决,因为孩子在美国长大那几年已经耽误了他们的中文学习。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移民美国的父母一定好了解这种处境对孩子有多大的打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心态健康实际上都取决于有自己的圈子。人都得有归属感,有一个自己不受歧视的群体。移民到美国父母不经意得就把子女这个很重要的“归属感”和“圈子”掐掉了。
没有圈子,没有认同感,对大部分人的心理有长期的伤害,甚至能导致孩子患上抑郁症,轻生。
2.终生都是二等公民
把孩子早年带到美国的父母实际上不经意地就把孩子将来能回自己祖国生存的能力“割掉了”。他们没意识到,他们来美国的行为就等于剥夺了子女将来可以回中国的选择。
这个选择实际上很重要,为什么?
每个人都得有个家乡。中国父母没有意识到自己享有的一种选择。他们来到美国是因为他们觉得美国比中国好,机会多,生活好,而且退一万步讲,将来不如意,随时都可以回去,因为他们有选择。
但是ABC就不一样了。ABC没有选择。他们什么都没做,父母给他们设定的就是终身只能作为白人之下的二等公民,连个回国逃避歧视的这种选择都没有。
一个人有选择而不行使,和没有选择,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美国对华人的歧视在华裔男生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大部分中国父母不知道,但是美国主流白人尤其不尊重中国男生。
白人很喜欢开中国男生的玩笑,觉得中国男生瘦小、不好看、眼睛小,生殖器小等等。绝大部分的华裔男生不仅缺乏社会地位,连找对象都特别困难,有调查显示中国男生在美国找对象要比白人男生,黑人男生,甚至拉美男生难得多,(在这方面,华裔女孩更受白人欢迎)。
所以有儿子的中国父母一定要意识到,带儿子去美国就是让后代失去了他们做为男生应该有的尊严和地位,对ABC男孩子将来的自尊心有很大的破坏。
3.消除不掉的事业障碍
ABC的这种“不伦不类”的身份在商业、政治、法律、创业、甚至科技界均遭很大的劣势。
主要原因就是这些领域的发展都与人际关系密不可分,不是谁学习好谁就能干得好。但是ABC恰恰就是在人际关系上特别吃亏,因为他们既不能融入美国圈子,也不能融入中国圈子,而偏偏这些领域的发展很依赖和与客户、政客、投资者打成一片。所以,这对有野心的ABC来说这是个莫大的问题!这种天花板是ABC几乎没法克服的!
我周围好多ABC都是我见过最刻苦、最能干的人,但是就凭他们身份上吃亏而在好多领域都屡遭天花板。
如果你的孩子将来有可能想做生意或者从政,你最好慎重考虑一下孩子会遇到的这种无法逾越的一种文化鸿沟。
父母得意识到,来美国让孩子牺牲了自己的自然文化圈子,就为了能呼吸点新鲜空气,是极其得不偿失的自私行为。
父母应该仔细考虑一下孩子以后长大离家出走之后的地位和身份纠结。对孩子来说,父母这么早就割断了孩子的文化根源是极其不负责任和自私(伤害孩子)的行为。将来孩子受的苦是说不出来的一种苦,没人能理解的一种孤独的痛苦。
不要光为了你们(父母)自己想逃避中国的眼前利益,就草率地把孩子一生的尊严和归属感扔出门外。别认为来到美国之后,学习还是一切。
在美国,我认识很多ABC学习非常出色成绩很优越但是就是发展不起来,然后父母也不懂或者不想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反而弄得孩子终身孤独和无路可走。
总而言之,我的目的就是从一个ABC 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一下中国孩子在美国的真相。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别认为孩子在美国长大就能轻轻松松融入美国社会。别认为虽然中国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弊端,就等于来美国之后所有在中国的担忧就魔术般的消失了。让孩子在美国长大对他们是个很大的挑战,对他们心理的伤害很深。
在我看来,还不如让孩子高高兴兴做个中国人,在中国长大后可以自己来美国呀,现在国际交流的机会这么多。为什么非要这么早把他们带到一个本身就瞧不起中国人的西方国家,让他们在种族歧视的阴影下长大?我们有着中国人的脸,再努力融入西方文化也是个徒劳。无论孩子再努力,英语说得再好,也不一定能融入美国社会,因为他们长得一张中国人的脸。
然而,父母得意识到,在他们忙着想让孩子融入美国之时,同时也失去了孩子本来应该有的中国身份和背景。这种愚蠢的选择使孩子没法将来有回祖国发展的途径。最终结果就是导致孩子在中国或者美国都终身陌生,以后中国发展得再好孩子也没法回去生活,享受作为中国人的荣誉和尊严。
我认为所有想移民美国的父母,或者打算在美国生孩子的父母,都要认清楚事实再下决定,千万不要为了自己的短浅利益而葬送后代的发展前途。做个ABC一点都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光荣,反而很烦恼很尴尬,一点都不值得!
上帝既然造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就应该骄傲,自豪地做我们的中国人,而不是强迫孩子当一个本身就当不了的西方人。
看完这篇文章感触非常深!我和米粒爸属于那个年代特别少见的“小留学生”。我们出国的时候,大部分人大学毕业只知道去澳洲、英国,很少有人知道怎么去美国,连留学中介也没有美国这块的服务。
我出国的时候18、9岁,米粒爸出国的时候才15、6岁(去美国投奔他的舅舅)。他在美国读的高中、大学、研究生,然后在美国工作。我在美国读的大学,然后工作、结婚、生娃、回国,都在美国生活了很多年。
说说我的体会——
什么人适合移民美国?
1、白人,任何白种人,比如俄罗斯人、匈牙利人、阿尔巴尼亚人……只要是白人,就能逃脱所有的魔咒,哪怕第一代口音太重,第二代融入也完全没有问题。美国是且只是白人的天堂。
2、喜欢安逸的小日子,没有太大野心和抱负的人,对种族歧视不敏感的人。很多人愿意一辈子做基层员工,把生活过得漂漂亮亮的,与世无争,就特别适合移民。比如我哥哥嫂子就是这样,现在在西海岸过着闲云野鹤的美好日子。移民的一大好处是,刚毕业就轻轻松松在美国贷款买了别墅和车——这些在国内可能得奋斗10年、20年。
3、同性恋:国内同性恋生存环境太差,歧视太严重,适合移民。
4、残疾人:国内残疾人设置太不完善,基本只能家里蹲;西方国家则大大不同,非常适合残疾人居住——很多新移民跟我说,美国怎么满大街残疾人?那是因为设施完善,残疾人能出门啊!
国外的月亮更圆吗
很多人想移民,只是因为生活里的一地鸡毛,或是幻想着国外的月亮更圆。有人开玩笑说,真正的中国梦就是移民。“移民”就像童话故事里的“然后王子公主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一样,像是一切问题的解决办法。移民真那么好吗?
很多人没什么国外经历,去旅游一个礼拜就觉得美国人民都是活雷锋,有礼貌又谦让,空气新鲜,食品安全……深层次的东西还没看到,就着急移民。老移民大部分报喜不报忧,跟国内亲朋只说哪里好,不好的一律过滤掉,这部分只跟其他移民诉苦。
很多新移民刚刚明白,出国只是“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火坑”。移民只能解决很少的问题,而有又冒出那么多的新问题需要面对——新的文化、新的游戏规则,现实常常没有理想那么丰满。激烈的文化和种族冲突,新的游戏规则下的无所适从,好山好水好寂寞背后的无奈,我们到底该何去何从?
种族歧视是世世代代的诅咒
刚到美国,我遇到了很多不公平的事情(尤其是你和同龄人争夺资源的时候),一开始都归结于我的语言、文化不够好,导致不能融入。于是我疯狂地努力提高英文,交美国朋友,24小时浸入……后来我想,我这样努力的尽头是什么?不就是ABC吗?ABC的语言和文化都是完美的,普遍比美国人英文还要好,可是他们就融入了吗?
我在美国读大学时在学校工作过,我的同事非常多元化,主要都是第二代移民。有东欧裔美国人、非洲裔美国人、华裔美国人、越南裔美国人、菲律宾裔美国人、韩裔美国人,我是唯一的国际学生。我惊奇地发现,白人黑人都能融入美国主流圈子,而亚裔则主要跟同族人玩儿,关键还不是亚裔和亚裔玩,而是更细分:华裔跟华裔玩,韩裔跟韩裔玩,越南裔跟越南裔玩。。。
有一次团队建设活动(teambuilding),要大家坦诚讲讲文化碰撞和儿时经历,当时这些亚裔们讲出了一个个儿时的故事,具体故事都不记得了,就记得我们大家都哭了。如果不是这么深层次的交流,我还不知道,我一直羡慕的亚裔们,竟然这么难。
你知道为什么美籍华裔(ABC)比美国白人英文语速快那么多吗?因为他们要证明自己是美国人,不是中国人。留学的时候,还有一些华裔欺负中国留学生的事情发生,这种行为可以理解为鄙视链,也可以理解为让白人同学知道,他们ABC和中国人不一样。
你以为你吃足了苦,就给孩子铺平了路?
No,no,no,歧视是世世代代的诅咒。
由于我们皮肤的颜色,大大降低了顶级大学的录取率。哈佛歧视亚裔,就像皇帝的新装,是公开的秘密▼
美国企业不同程度地歧视亚裔雇员(亚裔雇员歧视常有诉讼)▼
美国的电影电视里充满了对亚裔的歧视,《破产女孩》里大概只有150cm,小手小脚(这都是美国人鄙视的),连生殖器都不断被所有人嘲笑的Han▼
我和米粒爸常看的美剧《国务卿夫人》哪里都好,只有一点非常恶心:“中国外交部长”Foreign Minister Chen,长得尖嘴猴腮,一脸恶相,而且小肚鸡肠,坏到骨子里▼
这就是美国人心里的中国人▼
美国华裔演员刘玉玲,在《霹雳娇娃》中,其他两位主演的片酬是每人1000万美元,而刘玉玲却只有区区的120万美元。在2003年拍摄《霹雳娇娃Ⅱ》的时候,将她的片酬翻了一倍多,涨到了300万美元——那也不到别人的三分之一啊!▼
纽约米其林三星的大厨专门给亚洲顾客最差的▼
遇到米粒爸之前,我甚至想过嫁个美国白人算了,这样“问题就都解决了”。直到后来,我在美国工作时,认识了个混血姑娘,妈妈是华人,爸爸是美国白人。我跟她说,真羡慕你,又能跟白人圈子玩,又能跟华人圈子玩。她跟我说,她在白人圈子里被看成中国人,在华人圈子里被看成白人,两头都是外人。更戏剧性的是,她最好的几个朋友都是白人和亚洲人的混血。。。如果没有歧视,真的会这样吗?
当孩子哭着回到家,说妈妈,为什么我和别人长得不一样,为什么我是中国人时;当孩子学校的各种传统活动,咱们完全不懂、搞错了、让孩子丢脸时;当孩子问你,你为什么不能像其他小朋友的家长一样训练他们学校的橄榄球队时;当你的孩子因为是亚裔,进入顶尖大学的录取率大大下降时;当你跟孩子说中文,他恨恨地用快速的英文回你,并嫌弃你时;当学校的PTA meeting(类似家长会),别的家长发表了什么观点,你只能点头哈腰说“是”时;当你发现和自己的孩子不讲同一种语言,根本无法深入交流时,你就会明白我的意思了。
我和米粒爸出国时已经十几岁,形成了基本的人生观,不会被这些歧视打倒,因为我们从小的生长环境没有告诉我们,黄皮肤是耻辱;可是如果孩子从小在美国长大,对这一切习以为常,认为由于自己是中国人,所以不如别人,不是太可悲了吗!这就是米粒妈回国最主要的原因。
美国孩子快乐教育吗?
很多人以为,国内填鸭式教育、应试教育,美国就是快乐教育。这完全是对美国教育的误读。
大家都知道吧,教育质量来讲,美国公立学校<美国普通私立学校<中国重点中学<美国顶级私立学校。美国大部分的公立学校、低收入家庭孩子进入的学校、90%以上是黑人的学校都是“快乐教育”,天天啥也不干,结果就是16岁怀孕、当个服务员、小时工或者体力工人。
顶尖的美国孩子其实很优秀,也很拼啊!比如喜欢写作,要出几本书啊;喜欢美术,要办个人画展啊;喜欢商业,自己创个业啊;喜欢金融,我一个美国同学,高中就去高盛实习了一年,推迟了一年读大学(人家高盛真有针对高中生的项目啊);喜欢天文,另一个美国同学高二时发现了一颗新的星星,还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反正目的就是要证明自己的real passion(真正的激情所在)。
瞅瞅,这是一个美国中学生的日程表,多拼啊!每天只睡七个小时,要学习基础微积分、设计、历史、摄影、符号语言、创意写作、天文学、乐器、运动……▼
据统计,美国高中生一年要背超过112磅(约104斤重)的课本;很多学生每天凌晨一二点睡下,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美国重点高中90%以上的家长都给孩子请了家教。
美国家长比国内更拼
当中国孩子的课余时间被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充斥的时候,你知道美国的孩子都在做什么吗?是在公园里野餐,还是在游乐场里玩过山车?不,答案是,他们也在各种“班”里忙碌着。
纽约时报的文章《美国家长望子成龙很焦虑:彻夜排队报名补习班成常态》里报道:凌晨三点,大批家长们就冒着零下7摄氏度的寒风赶来排队报名补习班了▼
媒体还曾报道过纽约圣三一学校学前补习班报名的盛况。尽管一年学费高达20多万人民币,每年却都有大批有着“名校情结”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参加面试。2011年,这个补习班的录取率是2.4%,比哈佛还难进。
美国的中学考试,云集在校门外的学生和家长。发放考试通知2000份,录取仅100多名,可见竞争之激烈▼
除此之外,咱们没有在美国长大,很多游戏规则都不懂。美国家长全力帮孩子助跑,华人家长却常常由于不懂游戏规则而拖孩子的后腿,让孩子感觉难堪。
作家龙应台和前夫(德国人)有两个混血孩子,在德国长大。儿子小时候,龙应台收到一封信,大致写着“请带你的孩子来参加钢琴活动”,她就带着儿子去了,儿子弹得很一般,主办方很惊讶,因为这是给钢琴天才儿童的活动!龙应台的儿子非常痛苦、难堪,他曾恨妈妈为什么不是德国人,为什么连一封普普通通的信都看不懂!
移民后更容易申请常青藤吗?
美国亚裔,申请好大学比从国内更难。因为美国大学录取的时候,是外国学生一个池子,本国学生一个池子。本国的池子里,亚裔和亚裔是一个池子,白人和白人是一个池子,黑人和黑人是一个池子。
直接和亚裔竞争那点可怜的配额真的不易——美国亚裔高中生横扫了几乎所有学术奖项。 在纽约,亚裔占人口的7%,但是包揽了近三分之一的国家优秀奖学金。在加州,亚裔高中生占11%,但包揽了该州60%的国家优秀奖学金。
哈佛报纸The Harvard Crimson报道:”亚裔申请者不得不在SAT考试中比其他申请者高出几百分才有可能被录取。 亚裔申请者不是和所有申请者竞争,而是在有限的名额中和其他亚裔竞争。”
哈佛歧视亚裔,最近打官司闹得沸沸扬扬▼
前纽约州副州长Dr. Betsy McCaughey于2015年5月19日发表在New York Post的一篇评论文章,标题为《哈佛像当年歧视犹太人一样歧视亚裔》 (Harvard discriminates against Asians as it once did to Jews) 。
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指出:“如果你打算申请哈佛大学,而你的姓氏碰巧是王(Wong)或刘(Liu)这样的华裔姓氏,那么将你的姓改为洛佩兹(Lopez)或卢西亚诺(Luciano)可能更有利于你被哈佛录取。“ 华裔姓氏或者说亚裔背景这种因素成为申请哈佛的一个不利因素,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哈佛一直优先录取白人和一些分数虽低但“抢手“的少数族裔,而将很多优秀的亚裔拒之门外。哈佛为了能知道申请者的族裔,要求申请者提供父母的出生地,母亲的娘家姓氏以及他们的家人是否曾经更名。这些要求,还有一个面试环节,是哈佛在上个世纪20年代为了限制犹太学生的数量而制定的。现在,亚裔学生是新的犹太人。
而更加直接表明亚裔申请者受不公平对待的是Princeton Review(美国帮学生申请大学的权威指南),其中提醒亚裔学生申请时不要附加图片或在essay中提及家庭的重要性:“如果你是一个亚裔美国人,甚至如果你只是有一个亚裔或听起来像亚裔的姓,你在申请时需要小心你该说什么和不该说什么。”
米粒妈完全可以接受,我的孩子因为不够努力、不够聪明、不够有天分,考不上名校,但我决不能接受,我的孩子因为皮肤的颜色被拒绝。
写了很多空气质量和雾霾相关的文章后,很多人看着都问我,“这么重视空气质量,米粒妈为什么不留在美国?” 看完这些,你觉得空气还是个事儿嘛!
米粒妈留学期间第一次暑假回国的时候,我妈(米粒姥姥)带着亲戚朋友和我一起去饭馆吃饭,她把菜单扔给我,开心地大声说:“随便点!使劲点!我闺女回来了,必须上硬菜!”我当时就震惊了,这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久违了。
在美国留学那一年,我习惯了在别人的地盘上,按人家的社会规则行事,习惯了沉默和顺从,习惯了夹着尾巴做人,这种“随便点”、这种当家做主的感觉好像已经很久没有过了。
尽管空气质量对我很重要,但是这种当家做主、不需要夹着尾巴做人的感觉,对我更重要;我和我的孩子不受到歧视和不公平待遇,对我更重要;在自己的祖国,做一份有意义的事业,对我更重要;好好照顾父母,一家人快快乐乐地天天在一起,对我更重要。
移民不能神奇地解决眼前的问题,却保证能给你带来更多的问题。不要自私地为了实现你的“梦想”,而草率地断送子女的未来!
作者简介 :作者米粒妈,美国海归、原500强高管麻麻一枚,专注于科学育儿、亲子阅读、剁手推荐。2-6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 (ID:JiaZhangRiBao ),0-3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ID:milima666)
猜你喜欢,回复回美国获取文章:
雾霾下,我为什么没搬回美国?
倡导理性阅读,离美帝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