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社会潮流,分享澳洲和中国的时尚生活;洞察新闻热点,解析国内和国际的社会问题。点击上方“小蓝字”,免费接收来自众多资深人士的原创文章。
作者:二小姐
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尴尬
共享单车出现
近两年新兴起的共享单车,是一种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共享经济形态。因其符合绿色、低碳、便捷等文明理念,并能帮助城市人们解决出行时遇到的“尴尬的一公里”问题,在短时间内迅速在人群中火了起来,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追捧和青睐。
扫码骑车、低碳出行、操作简单、取用便捷、价格低廉….种种优势使其成为互联网科技的“新宠”。
但是,从去年年底掀起共享单车热至今,仅几个月时间,该行业内就曝出了各种问题——单车的毁坏情况及各种违规停放行为,实在令人咋舌。
可以说,共享单车在国内的遭遇十分“受伤”, 拆卸、私藏、破坏、车座插针….除了这些令人费解的行为,连诈骗的“魔爪”也伸向了无辜的单车。
共享单车含着泪说:
我真的受伤了
下面一组共享单车“受伤”的照片,都在无声地控诉着人们的罪行。
有人在车座上恶意插针,真的是细思极恐。
还有的,索性把车座卸了下来…...
车胎也不幸躺枪…...
在北京,还有人将共享单车横在马路中间,实在不能理解这些人的脑回路出了什么问题。
与上面匪夷所思的行为相对比,这些将共享单车占为己有的现象就比较常见了:
目前,ofo共享单车仍然采用手动开锁,且无定位功能,许多没有公德心的市民“充分利用”这一缺陷,套上自己的锁,化共享为独享。
有些比较缺少安全感的人,一咬牙一跺脚将共享单车推回家中,方便“日后享用”。
除此,被挂在树上的、被堆放在一起的、被丢在废弃的垃圾堆里的……
真的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鸟大了,什么花样都变。
深圳超500辆共享单车惨遭毒手破坏堆成“小山”
如何判断一个行业火了?
伸来诈骗的魔爪
没有骗子涉足的领域,那根本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热门领域。
就算是一辆”容易受伤的”共享单车,也有许多诈骗花样。
骗局:“谜一样的二维码”
据南京网友反映,路边的共享单车上,除了“扫码骑走”,还被贴上了两张来历不明的二维码,扫码后便会出现付款界面…..
不知道会不会有人一个蒙圈,就“被诱导”转账给骗子的个人账户。
还有些骗子中的“骗子精”,毁坏原始的租车二维码,然后再贴上自制的二维码,盗刷用户的银行卡,窃取个人信息…等等情况屡见不鲜。
骗子中的“战斗机”!
*警方提醒市民:在借骑共享单车扫码时要特别注意,一旦发现单车上有多个二维码或可疑二维码,要多加小心,谨防上当受骗。共享单车的二维码大多是漆喷上去的,如果是胶质纸或者其他方式后期粘贴的,则需要警惕!
刷新我们的认知的
就是他们
共享单车的用户年龄分布显示,25岁-35岁的青年人群最常使用,其次是25岁以下的学生群体。
也就是说,正是这接受良好教育、树立文明观念的一代,一次又一次地刷新着我们对道德底线的认识。
前几日,北京一男子将共享单车拿到车行改装,不料被决绝,随后车行老板便立即报警。
民警将被盗单车找回时,“小黄车”已经通体被喷上了黑漆,卸了车牌号,还添加了儿童座椅,除了车的内圈里面还能隐约看到一丝黄色,被改造得面目全非。
(你这么厉害,你家宝宝知道吗)
有着研究生学历、月入过万的关某表示,发现小车没锁他就骑回家了,想着自己骑的方便,就改了一下,喷了个漆。做完笔录后,关某现已被派出所拘留。
2月19日,一名男子骑着共享单车出现在上海的地铁车厢内,经网友提示,拍照时间为2月19号10:30左右,随着这张照片在社交网站上传播,引起了轨道交通警方的注意。
经核查,该名乘客2月19日10:07携带一辆自行车自10号线虹桥路站厅出站闸机处,将自行车从该处宽通道闸机扇形门门缝隙处塞入,本人从旁边出站闸机处跳入(未购票)。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带着执法臂章的安保无奈说道:“我们要查一下他究竟是如何进来的….”
红包单车见人品
细节见素质
细节见素质,春节期间,朋友圈中流行着一个说法叫“红包见人品“,与群组红包的小争小闹相较,共享单车似乎更警惕着我们岌岌可危的文明短板。
在公共资源如此紧张的今天,一些服务于公众的新兴工具应需出现,它们没有得到应有的珍惜和保护,还屡遭摧残,甚至成为恶人行骗的工具。
共享单车,正是一面令国民丑态百出的照妖镜,折射出城市文明的硬伤和暗河。
我们作为城市的主人,也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为何还需要借助强迫和压制力来促进城市文明的养成呢?
科技的确改变了生活,却无意改变人性善恶。别让共享单车这面照妖镜,晃瞎了我们明辨是非的眼睛,与其在这里不痛不痒地“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如扪心自审,常“照照镜子”,端正品行,为自己正一正衣冠。
点击下面,阅读更多好文章👇
END
微信ID:chaoxi-sys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知晓澳洲和中国的时尚生活
洞悉国内和国际的社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