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类似的问题,创新工场的董事长李开复先生做过如下的回答:“我不是很sure,也许有些term不好translate,或者要show off自己的外语level,再不然maybe是刚从国外return,还没有used to全用中文。”
在国外待的久了,必然的要满足某种特定场合(比如:工作状态)的沟通需要,咱们摆渡人2011年有个学生当年为了增加自己的商科背景,选择了在上海花旗银行实习。进入了当时的那种工作氛围,BOSS规定的就是全都说英文。如果谁工作中不小心讲了中文就要罚50块,作为大家平时teambuilding的资费,一方面更加融洽了工作的气氛,同时又能督促员工们开口讲英文,一举两得。
我的老同学留学于英国,而其出国求学之前本就居住于香港。平时和她交流的时候就会经常听到她蹦出一些英语单词。像香港这样的社会环境包含着一种很特别的语言环境,那就是日常口语交流用中文,而工作上的语言(尤其是书面语言)往往都是以英文为主,这样的语言存在和使用状态,除了港/澳/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也一样,既然蹦出来的英文你也知道意思,就懒得去想中文怎么表达…...反正语言最终不就是让对方明白是什么意思吗…….达到目的就OK/.。
留学归来重新踏上祖国之土,不自觉的蹦出些英文可能是无意之间的,因为有些东西换成中文的确不好表达,我们谁没有说过CD、DVD、PowerPoin之类的单词?这是一种无可奈何,许多外来名词基本没有统一的中文译法,所以直接用英文单词反而成为了比较高效的沟通方式。平时自己经常收看的CCTV-5转播的NBA比赛,非要像中央电视台那样把它说成“美职篮”,听着也怪蛋疼。
20纪末就有语言学者提出了“顺应”理论,目标就是“顺着最得心应手的方向”来讲话,而过程呢,也是遵守“哪个不费力气我选哪个”的原则。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在两种语言中所对应的单词,哪一个更容易浅吟而就,哪一个更容易脱口而出。就比如你口渴的时候,一杯水在你手边,一杯牛奶在离你5米开外的茶几上,你会选择哪个来解渴?常年和留学生们打交道,对海外的那种懒人文化也一直耳濡目染,我想表达,我想更简单的表达!
在留言中标明你的选项(A 或者B),最好附上你的理由。
奖品设置:
前3名 可得锦辉商城米高梅电影票1张
第4—10名 可得摆渡人精美抽纸礼盒1包
第11—20名 可得摆渡人精美书签10张。
奖品领取:
活动评奖截止时间:
(2017年2月28日(周二)下午5:00)
奖品领取截止时间:
(2017年3月4日 (周六)下午5:00 )
获奖者请到摆渡人留学办公室领取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