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数据显示,2016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回国人员总数43.25万人,逾八成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
从《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来看,展现80、90后为主的这届海归的各方面情况,调查也发现,为了与家人团聚、受到情感和文化因素的影响成为了大批留学人才归国的主要原因,而这与他们中超七成为独生子女有很大关系。
这届海归的表现到底如何?
我们先来看结果,报告显示,接近60%的海归就职于普通岗位,近一半的海归税后月收入低于6000元,68.9%的人认为实际收入远低于自身期望。
“学非所用”也很常见
仅有16.9%的人认为专业与工作岗位非常契合。
硕士+商科是当下海归的最热标签
受调查的海归中有超过六成为硕士毕业,博士生仅3.5%。商科是最热门的专业大类,接近一半海归是金融、管理、经营、人力资源等专业毕业,其次流行的工农法教育等应用学科,修读的毕业生占16.2%。
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是职业首选
就业人数从此前2015年调查中的第四位至第一位,增长了10个百分点。海归就业岗位中,前两位分别是销售(13.5%)和技术(12.3%)岗位,紧接着是市场公关和运营类。
海归的职场经验竞争力并不具太大优势
与国内竞争者相比,海归的职场经验竞争力并不具太大优势。超过四成的海归没有海外工作经验,而曾经在海外就业的待的时间也不长,有6年及以上海外全职工作经验的仅占3.5%。
缺乏对国内的了解又使他们容易错失宝贵机会
数据显示,约65%的海归都表示自己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对于国内就业政策以及人才薪酬福利待遇服务也了解不多,例如仅有21.8%的海归熟悉关于留学人员回国发展优惠政策内容。
这同样也影响到了他们的创业成败。7.9%的海归回国参与创业,可惜有过半数都遭遇失败。而除了运营成本高和融资困难成为最大的问题(目前他们的主要资金来源有个人存款、亲朋借款和银行贷款),被列为第三大的影响因子就是缺乏对国内的了解。
尽管光环减弱,还是有48.4%海归认为自身竞争力是高于国内同类学生的,近半数海归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而在就业方面,海归身份的最大优势体现在国际视野、语言优势及跨文化沟通能力上。
相对而言,海归的职业价值观更健康,大部分会把个人职业发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薪水。其次,海归的心态更开放,更愿意在民营企业工作。报告数据显示,47.4%的海归选择民营或私营企业,多数选择在500人规模以下的企业。
回国之后,多数海归还是能顺利融入国内生活和工作,仅有4.8%的人表示完全无法适应,而这相比2015年的调查结果(12.9%)已经有了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