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键盘侠如此狂喷郭敬明,吓得我都不敢回国了

2017年08月22日 UKEC海外区


昨天,“郭敬明性侵”的话题一下子上了微博热搜。



起因是作家李枫发微博,控诉了2008年郭敬明曾对他性侵的事。



他在长微博中这样写道:

还说郭敬明性骚扰、性侵犯他公司其他男作者和男工作人员:

虽说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不能全靠李枫的一面之词,但是键盘侠依然在网上炸开了锅。



有这样的段子手:


还有这样的人身攻击:



从同性恋到身高,场面简直要失控。


总之,根据网友的评论,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 他抄袭过,还不道歉,人品有问题,所以他会猥亵同事。

  2. 他炫富,写心智不健全的青春小说,所以他会猥亵同事。

  3. 他拍脑残电影,赚无知群众的钱,所以他会猥亵男同事。

  4. 他喜欢男人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所以他会猥亵男人很奇怪吗?

  5. 他住汤臣一品豪宅,这么有钱,有钱人哪个不淫乱?


这样的观点可以说毫无逻辑可言!


在李枫拿出进一步的相关证据之前,他的控诉只算是“可能”,但不“可信”。


李枫


时间过去这么多年,就算李枫所说情况属实,在“疑罪从无”的刑事领域,纯靠口头证词也很难定罪。


反过来,李枫倒是很可能吃上民事诉讼官司。目前,郭敬明在微博上已声明“完全捏造,已让律师处理”。

理论上,郭的律师团队甚至可以按刑法中的诽谤罪(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提出诉讼。


而抛开事件本身,更让人不寒而栗的,可以说是国人可怕的心态和舆论。

真相尚未查明,涉及法律概念的“性侵”“猥亵”“性骚扰”,我们还是要坚持原则,不能仅凭一面之词群起而攻之。


甚至有人借此机会重新指责他的抄袭丑闻、指摘他的电影小说、调侃他的身高、评论他的性取向……



难道看不惯一个人,就可以如此轻易地定他的罪吗?




同性恋人群不背锅!



性侵这件事,发生在男女之间,大家就会把重点放在“性侵本身”;但是如果发生在男男之间,焦点八九不离十就转移到“同志”了。



确实,同性恋在中国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污名化,所以也难免有网友会迁怒于整个同志群体:


也有腐女对于男同有不切实际的审美幻想和预期,这和郭敬明的自身形象形成巨大反差,所以这些人可能会造成无底线的调侃甚至侮辱:


同性恋本来在中国就已经很难了,在这个事件中,同性恋和性骚是两码事,我们不应该恶意调侃同性恋。



同性恋不是罪,性侵才是,不管同性还是异性,都让人恶心。



一个人,如果ta是坏人,不管ta是异性恋还是同性恋,ta都是坏人。


在男女性侵的新闻中,没有人看过会说“异性恋好恶心,异性恋都是变态”;可是为什么看到男男性侵的新闻,就会说“你们同性恋真恶心,同性恋没一个好东西”?

总之,更多人应该着眼性侵本身,而不要过多讨论性取向,牵连无辜的人。



个子矮就该被调侃?



也有很多人拿郭敬明的身高调侃:


看过微博后,就算我们姑且认为信息属实,我们可以批评郭的卑鄙、假惺惺、下作,但是频出花样用身高的梗嘲弄人,说实话这些嘲笑郭的人也挺下作的。


一事归一事,性侵该被唾弃,但唾弃的应该是性侵,而不是身高。


有人说郭敬明矮小丑陋,但是,难道一个又高又帅的人性侵别人就可以被原谅吗?



抄袭就否定整个人,因为抄袭所以十恶不赦?



也有不少人旧事重提,借之前的丑闻否定他的全部:


有的同学在国外待久了,看到网友这么多的评论时,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对国内舆论的力量产生深深的恐惧。


因为不只是同性恋、身高矮,只要你不符合大众主流取向,就一定有人抓住你的死穴不放。


这里并没有打算为谁洗白或站队,我们只想说:抄袭、性侵、网络暴力、不法交易、嘲笑别人外观,这些恶,统统都是恶,而不是理直气壮开喷的借口。


不管怎样,就事论事是最理智的,应该受到惩罚的是罪行,况且罪还没定,别着急把人打入十八层地狱,谁都没有自己一个人审判和执行惩罚的权利。


而我们平时多一些个性、喜欢特立独行的留学生,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被莫名其妙地骂得很惨,对我们的生活强加干涉。

比如之前,一则广告片揭露了中国大龄剩女群体的现状,展现了剩女群体所受到的羞辱和被排斥。她们承受着家庭甚至社会的压力,被当作商品一样放在相亲角推销出售。



“在中国这个社会,一定要结婚,那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


可是外国网友却这么认为:


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美丽的意大利小镇上有一群看似善良的居民,这些居民以他们自己意淫的丑闻对一个美丽的弱女子玛丽安娜施暴,将她定义为“无耻的妓女”。



男人的贪婪和虚伪、女人的嫉妒和蛮横,现实的残酷将近把玛丽安娜赶出小镇。即便最后这位美丽女子被大家接受,但是伤害永远无法抹平。


所以说,不要因自己的偏好盲目定义别人。在因为一些错误而牵连到整个群体这方面,国内的舆论相比国外来说,可能更加极端。


舆论的力量是可怕的。蔡康永曾经说过一段话或许很具有代表性:


“群体中的人会假象自己拥有不可名状的巨大能量,而危险的是‘群体不善推理,却急于行动’。孤立的个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这样做的诱惑,他也很容易抵制这种诱惑。但是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


此文章转发自英鸟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