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参加了两个farewell。
周五晚上的是22岁的学妹,在我们公司实习完,马上去美国读研究生,午夜的新天地灯火迷离,有jazz有酒,问她有没有很期待,“未知冒险将展开”的新鲜和刺激总是有极强的感染力。
突然又觉得这个场景好熟悉啊 - 2011年的夏天,老板跟我们发完return offer,整个team聚在兰桂坊喝Jager Bomb,顺着兰桂坊陡峭的台阶一直走到海边,夜里的维港最温顺,让人有能分分钟驾驭的错觉。
那时我们也觉得人生才刚打开,life is all about possibilities.
前段时间再回维港,还是同一班人,这些分过手结过婚辞过职转过行换过好几个城市的老脸们聚在一起,纷纷承认:
Life is indeed all about possibilities, but the problem is, you gotta choose one, and only one at a time.
五年时间,会发生什么?我和老脸们好好聊了聊。
千万别跟趋势和风口做对
五年前,我还在用第一个iPhone,流量包不比现在,看剧和skype都不能随时随地。五年后,走在中环撞到菲佣都可能在face time。
五年前,从人人网转战到微信,在移动端来临风口上没有来得及飞起来的名字,后来也慢慢都淡忘了。
五年后我做互联网营销,研究snapchat总觉得不好用——不得不感叹00后用户与生俱来就是digital + mobile,左右滑和上下拖动都是直觉,塑料按键只属于老年人了,不禁想起中学时候躲在被窝里拿索爱w810c看盗墓小说,真是每代人有不一样的青春。
22岁选第一份工作,我们大多选择了可见的“好工作”,然后用之后的好几年,才或多或少学到:
1. 没有永远的好工作,朝阳行业也会到夕阳
2. 别人羡慕的好工作都是虚的,能让自己有动力起床充满期待开始新的一天的,才是真的好工作
3. 成长有两个速度,一个是自身的速度,还有一个是风速
十年前我看一本书说,70%的十年后的工作,是现在还没演变出来的。那一年,我任职的第一间互联网公司,还是个宿舍里捣鼓出来的网站,任职的第二和第三间互联网公司,还要等五年才会创立。计划做得再细,可能不如一次“说走就走”。
移动广告,共享出行,比特币,知识付费,直播短视频,还有深圳和西二旗的房子,如果能回到2012,谁不想摇醒自己,别和趋势作对,有浪来了就跳上去, ride on the wave。
年初我写过和好友铁柱的撸串偶得, 他说:It’s all about correlation with the big picture. 个人的选择并不是最重要的,beta 选对了,人生就差不离了。
老想着再浪一浪,其实一点也没浪
虽说是因为朋友的婚礼把大家凑在一起,但实际上,老脸们大部分还未婚。
王小花问木大鹿为什么不结婚?
木大鹿说,我还没浪够呢
王小花翻个白眼:也没见你浪啊
确实,兰桂坊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习惯了看到两个完全不搭噶的朋友手拉手走进一个酒局,转过街角看到两个早已分手的人拥抱也不奇怪。
嘴上说着没浪够,可你的周五晚上不过是在家喝上两口酒,然后看个电影。
高跟鞋买回来,收藏的意义大过穿出门。
酒吧里穿白色衬衫的男生越来越千篇一律,鲜少再让人动心。
22岁到27岁,越了解自己,就越不会再为常人眼中的好而心动。
如今酒吧里的搭讪可撩不到这些小妖精了,她们能上山负重十公里,也能下海深浅三十米,各有各自玩的溜的。要先能去到她们的海拔,才有机会抓到她们的心。
好姐妹聚会,不知什么时候起也变成了相约去spa捏脚,嘴上说着老了老了这么无聊,却又都觉得,这样真舒坦。
单身的人不一定会出去high,恋爱中的也未必着急结婚,下班的时间本就不多,要健身,要逛街,要看剧,要和老朋友catch up,哪有时间天天缠着另一个人呢?
到最后,我们活成了自己的选择
过去几年,每个月可能都会有一个farewell party,去北京去上海去纽约去伦敦,我们会说,多好呀,又一个人想明白自己的人生了。
JH在投行做到第三年,她说,最害怕的是,你明明遇到了很多很烦的事儿,但还是会不自觉给自己找借口说,别的工作也一样烦。
AL有一份很好的金融行业的工作,还是在去年决定去了咨询公司从first year做起。她说毕业的时候有很多选择,如何选一个不后悔的很难。
现在呢?
现在我清楚自己要什么了啊
AL后来告诉我,咨询公司这个所谓的first year program里,其实也有很多是工作几年转过去的。全国到处跑,每天学新的东西。
很累,但这就是我的选择了。
这是一个概率问题,隔壁的草,究竟有没有更绿?不去看看是永远不知道的。
因为时间会越过越快,二十二岁前,日子一天一天过,二十二岁后,日子一周一周过,二十岁世界曾向你打开过,但如果你不去不断冲撞边界,生活终究会收敛到柴米油盐。所以必须冒一次险。
一场修行,野心,能力,对风险的承担,最终会找到一个平衡点。
“怎么办呢?野心和能力不匹配,我不要降低野心,想短期提升能力又不现实,又不甘于这样的生活,只能去冒一冒险了”
辞呈交了,机票买了,每次farewell party上,总是主角最洒脱。
房子转租出去很容易,仍然有大批心怀梦想的人来到这个城市。他们也终会重复类似的剧情。
Jeff Bezos一句话的事儿:in the end, we are our choices。
二十二岁海投简历,谁没攒过十几封拒信?曾经跑道选择我们,如今我们选择跑道,这样来看,二十七岁还是好玩过二十二岁的。
--------------
周末的另一个farewell,是一对儿大学时的好朋友,离开香港要双宿双飞去美国读MBA了。曾经也一起住青旅背包游美东,如今投行PE,已经在自己选择的轨道上小有成就。我还是问一样的问题,有没有很期待?
这次得到的回答很具象(捂脸),得好好玩一大圈,生个娃也可以。三十岁在纽约,好玩的不要太多啊。
这是二十七岁对二十二岁的对话,曾经追求最刺激,现在只要最合适。再多的possibilities,也不如能抓在手里的决定。
下一个五年,会发生什么呢?
【讨论征集:quarter life crisis, 初老症,中年危机,你不是一个人!快来后台和我讨论一下】
【开放咨询:在好友的撺掇下我把自己挂在了人口贩卖app“在行”上。现在开始试运行,你可以在后台预约我的时间,讨论营销策划或者career规划,写下你的问题,我会发拍卖链接给你】
扫码请22岁的我喝咖啡
------------------------------------
港漂7年,现居上海,从程序员到互联网营销,欢迎后台勾搭,一起折腾。最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