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人民日报
祝佳静(左二)第一次在异乡和朋友一起过生日。 他们没有选择美国、英国、加拿大等热门留学目的国,而是选择了匈牙利、摩尔多瓦等小众留学国家,但他们的留学收获同样丰富。听听他们是如何描述自己独特的留学体验的。 姚美玲(左)和朋友在一起。 谢垠(左四)和朋友在一起。 留学匈牙利 让自己的节奏慢下来 祝佳静 两年前,正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读书的我偶然了解到匈牙利全额奖学金交换留学项目,在多方考虑和准备后,我申请了这个项目并赴匈牙利布达佩斯开始为期1年的交换生之旅。 我在上海长大,对快节奏的生活习以为常。我的专业是艺术设计,该专业的定位是培养拥有国际化视野同时兼具人文素养设计理念的学生。然而,在布达佩斯——这个我完全陌生的城市,我的学习和生活变成了另一种样子。 我以国际学生的身份到布达佩斯读设计专业,班上同学来自世界各地,因此,我的日常用语是英文。但是,匈牙利是个非英语国家,官方语言是匈牙利语,常用的语言还有德语,这对我的生活和学习在开始时造成了困难。所以,在开学一周之后,我不得不去上匈牙利语课,学一些基础的日常用语。记得有一次,我的课题老师请假了,请另一个老师来教我们,但这个老师几乎不会讲英语。我全程只能依靠我听得懂的一点点匈牙利语和手语,以及一名略会英语的匈牙利学生翻译完成了这个课题的学习。过程虽然不易,却让我感受到了匈牙利人的友好和老师的耐心教导。 每逢假日,学校也会提供一些游学项目让国际学生参加,比如银行休假日坐多瑙河游船去匈牙利小镇参观,工程系的同学还可以去国家核电站考察等。参加这些项目,国际学生只需象征性地付很少的费用就可以,借此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匈牙利,了解东欧的人文历史和科技发展历程。 上经济课,老师讲到税收政策时,常让我们结合自己所在的国家进行比较。我问艺术史老师是怎么看待匈牙利的,他并没有给我一个明确的回答,只是说:“我在匈牙利出生长大,但是我也在德国待过很长一段时间。匈牙利对我来说就像母亲一样。” 也有一些匈牙利同学得知我是中国人之后会惊讶地问我,为什么会到他们国家读书。仿佛在他们眼里我们应该去北美、西欧等热门留学地区,选择到匈牙利留学是一件令他们十分惊奇的事。但在我看来,留学并不是非热门留学国不可,只要是有所收获的留学经历就能提升自己。 作为多瑙河上的一颗明珠,匈牙利是一个安静的国家,布达佩斯的生活节奏也相对较慢。虽然这一年我的生活节奏也慢了下来,但这段学习经历给我的成长带来的影响并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 留学摩尔多瓦 让我们彼此相熟 摩尔多瓦最出名的就是葡萄酒,在街头常能见到三五个醉汉拿着装在矿泉水瓶子里的红酒聊着天。我偶尔和他们聊天,感觉他们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很久以前。 我曾在公交车上被司机问道:“在你们的国家是坐牛车吗?”我拿出手机给他看高铁,我说我们的火车能跑到每小时300多公里。他不以为然,可能认为我在吹牛。而我身边的一些朋友也会说:“我不知道中国在哪里。” 但是,摩尔多瓦也有一群不一样的人。 我记得我在一个商场闲逛,有个中年男子邀请我去他的店里看看。他难以掩饰脸上的喜悦,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和我说:“我店里的商品都来自中国广州。”在这个国家,中国人甚至是亚洲人都非常少,可是在街头的橱窗里,在大大小小的货架上,仔细看就会发现不少“中国制造”字样。 我有一个当地朋友,她曾在北京上学。她对我说过最多的话就是:“我怀念在北京生活的日子。”在摩尔多瓦,英语说得好的年轻人都选择去欧洲发达国家工作,愿意留下来的人不多。也有人选择学习汉语,去他们眼中遥远的中国。 我的好朋友在当地学习葡萄种植。他的老师对他讲:“中国市场对我们非常重要。”我所知道的中国人来摩尔多瓦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做葡萄酒生意。 摩尔多瓦是个神奇的地方。大街上有来自上世纪80年代的汽车,也有最时髦的豪华跑车。 摩尔多瓦虽然是个小众留学国家,甚至我的很多俄罗斯朋友都不知道它在哪里。可是,每年都有像我这样的中国留学生,来到这里认识这个国家,也让这个国家通过我们认识中国。 我所生活的城市叫做基希讷乌,也被称为“用白色的石头建造的城市”。在明媚的日子里,在城市中心的斯特凡大街上,古老的白色建筑美丽而耀眼。 留学智利 张一:“突然加戏”的演讲课 张一曾在智利圣托马斯大学交换留学,谈起她在智利的留学生活,滔滔不绝。 在智利交换学习1年,张一印象最深的是她的房东玛莎(化名)。张一被玛莎坚韧的生活态度所感染。玛莎是一位37岁的单亲妈妈,和5岁的儿子一起生活。她不仅担负家庭开销(包括日常消费及房贷等),还去夜校学习以期靠增加学识来涨工资。每天夜里12时,玛莎才有自己的独处时间,她会利用这一点睡前时间来看新闻、听音乐、读书等。即使在这样的生活压力下,玛莎也像大多数智利人一样,不愿意劳烦父母。 玛莎对中国和中国菜很感兴趣,她希望有一天能来中国旅游。玛莎很爱中国的“老干妈”辣椒酱,虽然第一次尝试时,被辣得满脸通红。但过了几天她就找张一借“老干妈”做菜,并询问张一在哪里能买到“老干妈”。 张一在智利时,玛莎像母亲一样关心她。张一回家晚了,玛莎会开灯等她。张一第一次出去工作时,玛莎会嘱咐她各种注意事项。 除了生活,张一也有不一样的学习感受。课堂上,老师会重点关注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反应能力。比如他所在的圣托马斯大学,课堂演示课上,老师会要求学生演讲时要有肢体动作的配合,而且和听众的眼神交流要到位等。 张一印象最深的是演讲课。演讲课的老师有很多奇思妙想,他总是出其不意地给演讲者制造很多“小插曲”。比如扔个纸团到正在演讲的同学身边,说那是个戒指,或者把一个别组的同学推到教室中间说他是某个角色的男友,让学生即兴发挥。张一说:“老实说,当时不光中国学生傻了,智利学生也愣住了,一开始完全不知如何是好。但是后来几节课下来,我们也习惯了老师突然加戏,有了心理准备就可以从容应对了。虽然这样的课堂演示有时会比较难进行,但是却很有趣,也很锻炼人。” 留学摩洛哥 谢垠:学习和体验同等重要 谢垠曾在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留学,专业是阿拉伯语。坐落于非洲西北部的摩洛哥,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但除阿拉伯语外,法语和西班牙语也同时被使用。此外,在摩洛哥境内还有许多方言。 对摩洛哥的语言习惯,谢垠有深切体会。在摩洛哥留学期间,有时他用阿拉伯语与人交谈时,对方会愣一下,因为摩洛哥当地人常用方言,但也有人用法语或是英语。 除了学习,留学期间,一位摩洛哥“妈妈”让谢垠印象深刻,每次翻开“妈妈”送他的书,都会回忆起“妈妈”那张慈祥的笑脸。谢垠是通过学姐介绍认识了摩洛哥“妈妈”一家。“她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对待我们,就像我们在摩洛哥的‘妈妈’一样,所以我们都称她为‘妈妈’。”谢垠和朋友第一次去这位摩洛哥“妈妈”家做客,对方就用摩洛哥最著名、最美味的食物之一——“塔吉”——来招待她们。聚会结束,“妈妈”送她们自家椰枣树产的椰枣。天气转凉,“妈妈”还把家里的被子借给他们用。大家都被这位“妈妈”感动了。 摩洛哥的美食除“塔吉”外,还有库斯库斯等。但谢垠说,摩洛哥大多数餐厅都只供应三明治、汉堡等这类面包夹蔬菜、肉类的食物。谢垠认为,摩洛哥最美味的食物存在于当地人的家中。谢垠的“妈妈”就有数不胜数的拿手好菜。每次去她家做客,谢垠都吃到“满载而归”。 谢垠去摩洛哥留学的主要目的是想把所学专业阿拉伯语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但是到了摩洛哥才发现,出国留学不只学习知识,还能体验完全不同的异域风情,最重要的是,他收获了和当地人之间的宝贵友谊。这些都是他宝贵的人生体验,也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