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语典籍里不乏天下寒士勤学苦读的故事,什么囊萤映雪、凿壁借光,但体现父母开化明教,重视子女教育的故事却不多。其中,《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的故事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个。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在这里也就不跟大家细说,只是古之孟母既晓环境能够影响教育,偏偏现在很多父母不知。
但从历史角度来看,责任也不能完全归咎于我们的父母,因为他们这一辈大多没有读过多少书、上过几岁学(并无诋毁的意思,历史所然,读者明鉴),要么刚从文化革命中走出来,沉浸在高考恢复的喜悦中,对读书有着向往,对教育信任有加,所以对于国内教育环境,也是要么无感,要么觉得平常。
既是从这样的大环境下走出来的上一辈,对于现代教育中所存在的弊漏,看不清楚也是很正常的事,不在其位,不谋其事也是我们大多数人为人做事的心态。既然已经不在上学,脱离了学堂就没有必要再去趟“教育这摊浑水”。
笔者有个在苏州教学的朋友,之前因为她每年都有寒暑假以及教师待遇,让我很是羡慕,后来在朋友圈得知,她每天都加班到深夜,上课教学也非常的辛苦,这就让我感到奇怪了,因为我的这个朋友教的只是小学,在常人看来,不过就是应付一帮熊孩子吗?
后来在聊天中知道了为什么会有“全国教育看江苏”这句戏话了,她告诉我,现在小学教育的目标已经从开发智力、启迪人生变成了上一所好初中,教师之间存在着竞争,学生分数排名的竞争,班主任更有班级升学率的竞争。因为这些竞争,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在给孩子灌输考试做题得高分就是王道的思想。所以为了自己的“业绩”,不得不每天备课、批改作业到深夜。
以前只是觉得高考很要人命,现在忽然觉得中考,甚至是小升初都够学生受罪的了。忍不住要问一句现在教育究竟是怎么了?经常能在网上看到网友就关于中国教育问题进行激烈讨论,有网友力评:现代教育体制如何如何,应当如何如何;也有网友持“人微言轻,听之任之”无奈的态度,这是中庸之道,笔者不谈,但总要有人站出来呼吁教育改革。
虽然在短时间内,我们没有办法看到教育体制的改革与进步,但希望有条件的父母家庭,能够效仿孟母“迁一迁”,因为孩子的教育等不起。现今,国内有很多家长将孩子送往美国读书,从一定程度上不就是证明了国内教育存在着问题吗?教育问题是个大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而笔者仅仅只是希望孟母三迁不仅仅只是个故事。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一更多精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