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界面》对慢建筑工作室的专访文章,版权属于界面所有
位于东北松花湖滑雪度假村的咖啡厅以木材为主要装潢材料,楼梯、桌椅、柜台都是木制的,甚至连装饰都是由木片做成的“群山”。而它的设计者正是擅长建造木房子的建筑设计工作室SLOW Architects(慢建筑)。
SLOW Architects的工作室位于北京通州区,说是工作室,其实也是创始人王承龙、刘凌晨夫妇的家。不出所料,这间藏在一片木材家具厂区里的“商住两用 楼”是座木房子。和“山舍”只有木装潢不同,这个被命名为“W House”的木屋是个真正的木结构建筑——除了室内的地板、楼梯以及家具都选用木材制作,房子的承受荷载结构也由木头搭建。
“这和那些传统的老木头房子不一样。我们现在做的是这种北美式的、现代的木结构建筑。”王承龙在介绍W House时说道。
W House既是SLOW Architects的工作室,也是两位创始人的家。
实际上,SLOW Architects是国内最早开始专业设计这种现代木结构房屋的建筑设计工作室之一。他们的木结构作品还包括青岛园博会万科展区的木屋咖啡厅以及私人木结构别墅M House。
王承龙和他同为建筑师的太太刘凌晨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同学,毕业之后两人同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攻读城市设计硕士学位。2006年,因为看好国内激增的建筑项目需求,两人回到中国,进入了北京一家大型的建筑设计院工作。
三年后,“建了一些房子,也了解了国内建筑项目生产过程”的王承龙辞职创办了SLOW Architects。而刘凌晨在2013年时也辞去了设计院的工作,加入了进来。现在,SLOW所有项目的设计过程两人都会参与其中,但分工上王承龙更 多负责设计的发想,刘凌晨则会在外联和行政管理上出更多的力。
不过,两人会进入木结构建筑这个领域完全是个偶然。SLOW Architects接下的第一个独立项目就是由刘凌晨当时所供职的设计院的老板牵线的木结构别墅项目M House。而此前,王承龙和刘凌晨对于木结构的了解仅限于“在加拿大时住过这样的房子”而已。
“之前我们毫无基础,所以完全就是边学边做。而因为做了这个项目,我们对木结构和木材本身都有了更大的兴趣,所以会再去做更多的学习和尝试。”王承龙说。
王承龙和刘凌晨
王承龙和刘凌晨对于木头和木结构会有浓厚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木结构让建筑设计有了更多的可能性。随着木材加工工艺的不断提升,木结构能够实现 的设计越来越多,不光是过去公众熟知的那种单纯靠木材堆积和叠加做成的小木屋了。刘凌晨说,实际上大部分建筑现在都可以用木结构做成,在国外已经有公寓、 学校、教堂,还有医院、体育场,甚至机场。
另外,一些特殊屋面结构也更适合由木材来实现,比如多个折面组成的复杂屋面或是追求轻盈美感的“木浪”屋面。SLOW Architects为青岛园博会设计的咖啡馆就用木柱和木梁撑起了呈井字形排列的四片曲面屋顶,而这一设计所要求的轻盈感是混凝土或者钢材等建筑材料无 法实现的。
木结构建筑的工时也很短。现代木结构采用预制化、装配程度很高的施工方法,能够更好地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提高建筑速度。在园博会咖啡馆的设计里,SLOW Architects也大量使用了预置规格材,减少了人工的使用以及现场作业的时间。
但SLOW Architects也遇到了问题——在中国,能接受木结构的客户并不够多,现在只有郊外度假村和旅游建筑项目会较多选用木结构房屋。
“主要还是因为大家对木结构不够了解。”刘凌晨在谈到木结构建筑的中国推广困境时说。这种“不够了解”体现在了一般人会认为木结构建筑是不环保的,因为需要砍树。 “其实木结构建筑是最低碳低排、环保的一种建筑形式。”王承龙说,“首先木结构房屋使用的一般都是可持续林业提供的木材。树会做光合作用,但很多人 不知道,老树放出氧气和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都会下降,这个时候在可持续林中砍掉老树,种上新树,反而会提升整片林子的光合作用效率。另外,木建筑在施工中 可以减少现场人工和湿作业,从而减少环境污染。而在建筑拆掉之后,大部分木材还可以作为建材回收再利用。”
还有一些人会担心的防火、抗震问题,建筑设计师其实可以通过前期操作让木房屋满足相关要求。比如,为了解决防火问题,SLOW在工作室的白墙内就置入了防火纸面石膏板。王承龙还说,使用木材的建筑也可以达到防火规范的要求。
不过直至现在,中国的城市中对木结构建筑的审批程序还相对复杂。而且由于目前国内混凝土价格以及人工成本较低,木结构建筑相较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房屋而言建造成本仍然偏高。
因为对木头的偏爱,他们还创立了自己的木制家具品牌SLOWood。“我希望能给使用者创造一种整体的设计方案,不仅是房子,也包括里面的家具。”王承龙说。
SLOWood制作的木时钟
做“山舍”这个项目时,因为工期太紧,来不及配上自己设计的家具。他们有想过去联系独立的小众家具公司,买30几组不同的桌椅套组,让山舍的内部更有趣和丰富,但是最后还是因为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放弃了。
“早些年,我们也会想掌控建筑里所有的东西。但现在我觉得不必如此,因为使用者或是那些不懂建筑的人也能有很有趣的想法,他们的感情和审美也需要被 尊重。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可以把自己的东西带入设计,而最后的设计应该就是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们年纪大了,所以开始更多地考虑别 人。”刘凌晨说。
万科的意大利山舍
在SLOW Architects工作室的二楼,也就是王承龙夫妇家的客厅,界面新闻记者采访了这对建筑师夫妇。除了木结构建筑,他们也谈到了自己、SLOW以及所处的中国建筑行业。
界面:为什么把工作室命名为“SLOW(慢)”?
刘凌晨:现在生活节奏太快了,我们希望能慢一点。希望我们自己耐心地、沉稳地做好事情。
王承龙:我本身就是慢性子,也相信“慢工出细活”。另外,也希望大家能够因为我们的设计而慢下来。我设计过一个烛台音乐盒,希望在那一首歌的时间里,使用者能看着烛光“慢慢地”呆上一会儿。我们设计山舍,也是希望大家能在滑雪的时候休息一会儿,这也是“慢下来”。
界面:在你们看来中国建筑行业在这几年里有什么变化?如果有,那么在变化的大环境里,你们有变化吗?
刘凌晨:其实我觉得中国建筑行业有段时间特别浮躁,大家都对于激增的建筑机会感到兴奋,我们也是。所以他(王承 龙)一毕业就赶紧回国了。但是这两年,我们的作品反倒更回归本质和自然了。学生时代我也追求过要做未来感的建筑,现在不那么想了。现在感觉自己更像一个手 工艺者,希望通过确实的了解材料,然后切实做出东西来。
界面:对于SLOW Architects的未来有什么规划吗?
刘凌晨: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想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觉得第一个是我们工作室建筑师的数量要控制在10人,我们现在 是6个人。因为人数再多一些,我们就很难掌控管理了。我希望我们两个始终会参与到每一个项目中去,亲力亲为,感受那个过程。第二个就是,要在我们项目变大 的时候,保证项目的质量,保证复杂的建筑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和环节能有一个好的融合。
界面:作为建筑师,对于自己有什么期许吗?
刘凌晨:我希望能有更多“没有遗憾”的作品。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很多作品,都会发现它们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好比意大利山舍的桌椅,又比如还有很多看不到的细节处理部分,其实我们都觉得能做得更好。我觉得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你在设计的一开始就可以把控和预防各种问题。
王承龙:我很希望能有机会为个人业主再设计一个木结构的住宅。相较于根据抽象的居住人群需求数据来为地产公司设计楼盘,直接接触使用者会更有趣。另外,我还想建个教堂和墓地,不过这个在中国还是很少见的,可能要等到我50岁以后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