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司马
全文共 4543 字,阅读需要 9 分钟
—— BEGIN ——
【机器人】我的理解之所以带有一个“人”字。
因为是同有人的属性,本质是对人的意识与思维的信息过程进行模拟。
以下同人特征:
1. 输 入:
听觉(麦克的阵列拾音得到音频数据,ADC)
语音识别:(将语音转换为文本技术)典型公司:Nuance、科大讯飞、云之声、思必驰、捷通华声。
语义识别:(解决听得懂,的问题)典型公司:微软小冰、度秘、trio.ai 三角兽、 出门问问Mobvoi、图灵机器人、DeepBrain出门智能360、蓦然认知等。
语料采集:(QA)典型公司:Speechocean海天瑞声 、中科信利。
视觉(摄像头、激光雷达、红外雷达、毫米波雷达)
将三维世界到二维世界的映射,提取图片特征。
典型技术公司;SenseTime | 商汤科技、旷世科技FACE++ 、图普科技TUPU、依图科技、触景无限、格林深瞳、海康、大华、思岚等。
Sensor 嗅觉、触觉等
数据采集,典型公司:freescale nxp、futaba、ON Semiconductor安森美半导体、欧姆龙、Sony、松下、英飞凌…..
2. 存 储:
记忆,情感(太复杂,笔者还没有想清楚放在哪个位置及如何描述)
基于硬件CPU\GPU\NPU\TPU,云计算(CNN\RNN\GNN)已有认知的知识图谱(RDF)
我同事说,假设我去吃一个宫保鸡丁,这个时候我会输入味觉、视觉、嗅觉等,我会判断:这个不错,以后还要来。
但是十年后,我是不会记得这些细节的,但是我会想到宫保鸡丁会很好吃。
流口水的表情。这是一个人类的特征。
不过12年的Google X 实验室Jeff说:
不就的将来,神经网络系统则是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将“宫保鸡丁”:这个不错以后还要来。转换成为“宫保鸡丁很好吃,流口水”的表情——当然这只不过是设想,或许还有更好的答案。
3. 思 考:
判断、决策等(这里与第2点是紧密关联的,主要还是算法与开源的平台)
一、定位
产品的源头,或者说一个智能硬件的源头。
理解完笔者所认为“机器人”,那么要做一款什么样的产品呢?
需求、痛点、频次,嗯,以目前市场来看,垂直类的场景显得至关重要。开始一个产品不能做太重,否则无法聚焦核心定位。
定位真的不是一个容易的决策,因为这牵扯到创始人对产品的执着与狂热,也有产品的偏执;有一个美好的愿景,也抛不开市场的了解,人性的通透,因为这不仅仅是做一个好卖的商品,而是一个改变生活的产品。
当然也会带来商业价值:不谈商业的产品都是耍流氓……
用 例:
我们一直想着突破2B市场,一直把机器人定位高端市场。
假设一个酒店场景:
我们会想着怎么送行李,怎么解决业务需求,NO;NO;NO;导航避障,激光雷达、深度视觉,建图,这些高成本的技术目前却没有办法给“高端”人群惊喜,因为这个产品并没有提高效率,也不一定有惊喜。
因为你们都是准备卖给高端酒店的,最后服务的还是人,那么这些“高端人群”才是真正的用户——如果一旦不能让这些“高端用户爽”,高端酒店是不会买单的。
换个思路:我把产品定位在2、3星级酒店,如:7天连锁、如家,这种快捷酒店,出一款低成本的机器人,为酒店用户做一些服务,住快捷酒店的群体是否会有惊喜呢? 这个群体是否有装逼需求呢? 他们是否会好奇呢?(好了,可以研究一下这个群体)
二、了解了机器人
有了定位,产品目标,后面主要是落地的一个过程了。
1. 需求
市场分析,用研,定性与定量,竞品分析,二手数据分析,头脑风暴,做人物与场景建模,根据用户行为、痛点、需求,定义产品功能,理清业务逻辑,输出需求文档。
需求很重要,前期的传递一定要清晰,要让所有伙伴知道我们在做什么?
为什么做?这么多需求,哪些做?哪些不做?为什么?是如何把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的?各个部门以及相关人员要统一传递,统一协作,以便更好的理解需求。
get 到一个点,才能更好的协作,达到产品目标。
2. 需求评审
理想与落地之间的撕逼(沟通之前,把PRD传递到相关伙伴,用人话描述清楚)
什么?谁谁谁,没看?评审时一脸懵逼? 那就看完再开。当然产品经理前期也应该小范围做一些沟通的。撕逼的时候请产品经理自行把逻辑理清楚先。不然伙伴们发大招,暴击9999点伤害,回不了血,自己扛着吧。
评审后,该修订的修订,搞定后发给所有相关伙伴。签字画押!哈哈哈
3. 产品硬件规格
硬件选型:方案选型。
主控用谁家? 全智?联盛德?山景?瑞星微?MTK?intel?用多大显示器?几瓦的喇叭?麦克风?LED ?电池?……
说白了就是:看第一条需求来做选型硬件。
当然,选好一个方案会决定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一局可以玩更久)。
4. 硬件选型评审
理想与落地之间的撕逼 (硬件选型的大小,性能,参数,与结构设计等的,与需求都息息相关。
所以ID ,结构,产品,硬件,会再次撕逼一次。
这里产品就需要做好协调工作了——ID不管结构,结构推ID的事儿长有。混战,可以直接放一个大招(开玩笑,没那么严重,不过确实需要良好的沟通与协作)。
5. 资源用谁家?哪里来?
又是需求来定义资源选型。流行音乐?儿童教育资源?视频通话方案商,其他开放平台等。
商务谈判也是产品控制成本的重要环节,行业信息,资源渠道,都至关重要。
笔者之前踩了个坑:一切都谈好了,配合也很不错,这公司倒闭了。具体笔者就不多说——找靠谱的,不然全队都game over。
6. 交互设计 GUI + VUI(Voice User Interface)
信息架构、交互流程、交互规范、原型设计、交互文档DRD、语音交互规则
体验层面,一定是产品先落地,先解决需求问题,再谈体验。
但是前期做好交互设计对未来产品迭代会有不少帮助,能少踩很多坑。
GUI+VUI 多模态的交互,是机器人必要的趋势。
机器人交互设计与传统的交互设计有什么不同?
GUI被动,VUI主动,如此分开就比较易懂了。
被动的交互是一种引导,传递信息。而主动的交互不仅仅包含被动所能表现的,且能够主动感知或认知人来获取信息,而人还是原来的行为模式。
VUI的实现基于NLP 的技术:市场需求、业务需求、产品形态的需求。 且人对语音的记忆时间非常短。
用例: 比如我们落地的机器人,简单的一个人脸识别,就能做到主动语音交互。
1. 主动交互,当我在机器人端录入了我的人脸。可以通过限定的场景,机器人识别到我的人脸的时候。进行主动的语音交互。如:问个早上好或者主动播报今天的天气情况(这里就体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主动交互,涵盖了语音,表情,灯光的交互)
2. 上下文也是一种交互的处理方式,用一个小冰最简单的会话表示
3. 引导式对话
您可以在siri 充电情况下体验—— 嗨siri可以唤醒:
Q:我饿了
A:你想吃什么?
Q:我想吃面
A:附近离你最近的面点王评价还不错。这是你要找的吗?
Q:不是
A: 第二个是 品湘楼,离你500米,营业时间xxxx 这个行么?
Q: 可以
A:好的,现在帮您查询去品湘楼的路线。
A:您是步行还是开车呢?
Q: 步行
A:好的,为您规划步行导航。
以上是一些已经落地的产品,但是笔者认为:人还是对另外一个“人”正常说话表达,机器人要通过算法来理解人表达的信息,而不是引导人应该如何说话。
比如动作,人还是用它习惯的动作来表达,而机器人要能识别和认知人表达的意图。而不是机器人来引导人如何反馈。
引导式的体验相对要差很多——目前只能在界面,输出的语音,以及少量的分析数据来判断。
在未来,机器人表达的方式是人类能接受和阅读的。
表达可以是非人的,一条狗不会说人话,但是人类也能读懂它是否友好,是否能听我的;它有它完整的表达逻辑。
相信机器人也能成为人类的一份子——不仅仅是工具,而是生活中的一员。
说白了,与机器人交互,终极目标,同人一样交互(超级大boss一般最后一关)。
7. 视觉UI
视觉稿/一致性规范、切图标注/界面标注
这一块是比较成熟的了。但是,但是,请根据需求与产品目标来。不然看我青龙偃月刀, 暴击10000+伤害……
8. 软件系统设计与架构(落地)
开发(这其中还有N次调整需求与撕逼过程,省略1万字)
说个大坑,大部分机器人是基于RTOS 、Linux、Android开发的OS ,前期的软件架构至关重要——后期迭代,或是OS 运用在其它智能设备,都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一个优秀的架构师,会让程序猿宝宝们工作更有效率,成果更自豪。👨💻宝宝说,框架搭好,各个模块之间交叉就算有点问题也能快速解决。
9. 测试
解BUG, 省略一万字…
10. 上线
还有一大波的事情处理…
三、以下产品交叉
(其中道道与环节笔者描述不全,还请谅解)
1. ID设计
这是一个颜值的问题,它牵扯到生产技术难度,工艺会限制模具设计,外观造型与结构设计达成共识,成本考量、包括是否能够向用户传递产品端想传递的信息,它不是一个玩具,是一个机器人?
ID也包含,配色及确认–包装设计–包装打样及确认——在这个重颜值是时代,一见钟情还是很重要的。
2. 结构设计
流程(2D,3D–做外观手板–确认外观。)结构设计的时候需求改来改去,也有很多坑,当然与工时,组装方式都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前期结构与ID 和项目,产品沟通,至关重要。
另外,做兼容的产品就是一个大坑。
3. 3D设计
ID进行3D绘图–结构进行建模–拆件–结构评审–3D修改–确认….
渲染一个有质感的图形给大伙看看。
百度搜了一张,大家理解干啥就行。
4. 手板打样
目的:验证结构,保证无功能性失误
坑:拆件方式,不同的拆件方式导致装配工艺不同。
避:沟通与经验(结构主导)
题外话:找一个优秀靠谱的手板厂不容易,我们项目经理跑得是上气不接下气。
下图是一张手板图(验证一些基本功能以及ID,结构等):
5. 结构物料
根据图档出规格书与结构BOM。
下面放张(DuerOS开发套件个人版BOM):
6. PCBA设计
器件选型–原理图–PCB layout–评审(硬件部门)–发行– 硬件BOM…
下面放张(DuerOS开发套件个人版电路原理图 )根据结构提供的板宽尺寸来设计PCB。
这里的坑是对需求的理解,或是新增需求。比如我需要增加一个USB接口,这可能导致我的整个PCB得重新layout。
7. 电子料准备
PCB 准备–其他电子料准备。
备料,协助部门:采购,PMC,项目跟进。这里公司的供应链至关重要。
8. 贴板及测试
SMT贴片 — PCBA 测试。
SMT贴片,按照工程输出的生产文件做SMT。PCBA测试,根据测试给出的测试用例进行PCBA测试。
下图是科大讯飞麦克风阵列模块 XFM10621 (可自行官网下载文档详细了解):
10. 软件开发
平台、驱动调试、应用层、算法层…
儿童机器人牵扯算法比较少,(因为它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但是基于RTOS与Android还是有很大区别,因为Android满大街都是,所以有啥问题直接百度都能招到大神。
嵌入式相对就要少了。
所以选好方案后,软件架构至关重要(当然在任何时候软件架构都很重要)。
11. 品质测试
相关标准,可靠性等。
12. 总结
反思大会,各个部门人员总结,自我批评,看看前面踩了多少坑。
13. 塑胶模具
依据结构图档先做开模评审
根据现有工艺要求进行模具钢料的采购
模具的制作 (大约需要20天到30天左右,具体看产品的尺寸与分件)
14. PCB'A
电子元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线路连接的提供者,说白了就是PCB上贴了元器件。
15. 电子料准备
16. 贴板及测试
17. 结构
再次评审、修改、确认
18. 软件
再次评审、修改、确认
19. TO准备
可以备个几十或一百以内的套料了。
20. TO装机
这个TO后,还会T1 ,重复以上进行调试,修整。
21. 品质
我们金品质告诉我们,对待品质,没有特批。
往往我们会由于交期或成本以及各种原因,而将就(特批风险单)这种缺乏工匠精神,显然这不是一个优秀产品经理该有的。
22. TO总结
看看自己踩了多少坑,哪些坑是踩了两次的? 为什么? 是否可以做得更好?
……后期的小PP、 封样、MP….
当然,这篇文章只是笔者个人依据半年来实际从事机器人产品经理工作,从而简单描述了做机器人的大致项目流程与产品所需做的工作,以及多维度的思考产品(偏需求与协作)
整篇文章,对大数据,云、算法模型,知识图谱,用户画像,没有做落地。大厂能做的事情,我们不是不做,而是协作。
未来已来,超越个体智能的机器正在疯狂的成长。你我共勉!
欢迎伙伴们吐槽,笔者当不断的学习。
—— END ——
本文由 @司马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