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一个陌生的异国人,到可以对这个国家侃侃而谈。每一个留学生都会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感触颇深。本文的作者便是这样一名加拿大的留学生。从一个对厨艺一窍不通的生手,到可以各式菜色信手拈来;从最初听不懂老师讲课而尴尬,到现在可以流畅的做展示演讲。他在加拿大的留学过程中,真正在一点一滴中领悟到了“独立”的含义。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对加拿大的衣食住行又有哪些不一样的体会吧。
登陆加拿大已经快三年了。这三年,从一开始的激动紧张,到后来的快乐新鲜,再到如今的安稳平淡。细细想来,还是有不少感触可以与君分享的。
包容与友善之国
加拿大这个国家,给人感觉最深刻的,就是她的包容和友善。不管是行走在任何路上,总是可以不期遇到陌生人善意的问好致意。这个国家是自由的,你可以在不影响到别人的前提下做你想做的几乎任何事情。不论是打扮怪异的,还是兴趣独特的,甚至哗众取宠的,都只会引得众人善意的微笑。当然要是真的扰民了,还是会有人报警的。
说起加国的友善,就不得不说到这里的交通,这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不管是行人还是车辆,大家都会理所当然的互相礼让,比起国内开车时不可缺少的见缝就钻,这边的交通情况,很多时候会是你不好意思和别人抢。汽车会提前20米就为前方路边的行人减速停车礼让,而行人也会自觉的在路边等待,等你停稳,或者等你过去。
更容易见到的,是在路口看到司机与司机或者行人与司机的相互挥手礼让。感触最深的一次,是在开车从萨斯卡通(下文简称萨屯)到埃德蒙顿游玩的路上,因为有些路段是单车道,所以超车比较困难,前方开的比较缓慢的大客车甚至会主动的停到路边方便你超车。说实话,这个在中国是几乎不可想象的。
整体而言,加拿大这个国家的生活节奏还是比较慢的。当然也会有差别,比如我生活的萨屯,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除了学校附近你会看到行色匆匆的学子,其他地方,无不是悠然自得的人,或遛狗,或散步,或在咖啡馆一坐一上午。而温哥华这种大都市,还是会感觉节奏要快很多,看到温哥华地铁上早晚高峰的人潮,以及地铁到站时的拥挤,虽然和北京上海完全没法比,但还是能感觉到匆忙的。
华人虽多,还得讲英文
加拿大给人感觉最明显的,是华人多,印度或者是中东的人多,黑人可能有些城市多,但是我生活和去过的城市,黑人还不是很多。比较有趣的现象是,加拿大的餐馆几乎可以分成三类,中餐馆,非中餐馆和快餐,这种分类上,快餐因为连锁店众多,所以数量最多,而接下来就是中餐馆,至于非中餐馆要比中餐馆少一些。而出租车行业,几乎是完全被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人垄断了,其他城市我不好确定,但是萨屯是这样的,打车十次,几乎八次以上是印度人。
华人多带来的最大的好处或者说坏处是,很多时候,英语变成了可有可无。很多时候,你几乎用不到英语。但是因为从广东沿海过来的移民要明显比中国内陆或者其他地方的人多,再加上粤语在东南亚的广泛流行,所以,粤语在这边的作用要比普通话大很多。所以经常可以看到两个中国人用英语在交流,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他们要练习英语,而是一个说粤语一个说国语而无法沟通。
这边很少用Chinese这个词来代表中文,更多的时候会用Mandarin(普通话)和Cantonese(粤语)来直接区分,加拿大白人也很清楚这里面的巨大分别。比如说打电话叫外卖的时候,如果是白人接的电话,你如果为了方便想找人用中文点餐,白人都会问你是说国语还是粤语。我平常开玩笑会说,比起所谓的军事侵略和文化侵略,中国现在的这种移民侵略才是最牛的,随着华人在加拿大的人口比例越来越大,华人必然是越来越容易通过政治、经济等各种手段为自己争取到更大的权益的。再举个小例子,原来加拿大的第一大姓是Smith,如今也已经被李姓给超越了。
每一个吃货都成了大厨
作为一个吃货,请允许我再说点关于吃的方面。首先,来到这边如果自己不会做饭的话,还是会比较郁闷的,因为中餐馆既贵又很多都不是很正宗的,而且有些为迎合白人口味做的中餐,的确是无福消受。所以很有趣的一个现象是,中餐馆有两类,一类是中国人绝对不会进的,还一类是外国人很少的。
当然外国人很少的这类是更符合国人的口味的。而关于快餐,作为在国内很爱吃快餐汉堡的年轻一代,我过来以后也很是适应了一段时间才能习惯这边的汉堡。因为这些快餐连锁在各国还是根据当地人的口味进行了改变的。加拿大这边的快餐明显用料上要比国内实惠很多,这样很多比如说起司啊,奶酪啊,还有比较足量的牛肉猪肉饼啊,都需要适应一段时间才可以。
甚至连冰激凌都会觉得太油腻太甜了。总结完以上,还是自己做自己喜欢吃的才是王道。这里几乎每个吃货,都把自己变成了大厨,除了很值得让人佩服的打工狂人或者研究室狂人没有时间去花心思在吃上面以外,很多经济上不是很紧张的同学,都很是会花些时间研究吃的。
比如我就是到了这边以后,学会了包饺子、蒸馒头、酱牛肉、配制火锅底料和各种各样以前想都没想过的炒菜。所以如果是对吃比较讲究的同学的话,还是建议出国前作下烹饪的突击强化训练。另外,和国内丰富多样的早点和夜宵相比,这边早上十点之前和晚上八九点之后,我们的选择几乎就只有快餐了,也就是各种比萨和汉堡。其他所有的餐馆都会在最晚9点左右打烊的。可能温哥华这种大城市会多些选择,但是我只是去那边游玩了几天而已,所以情况不是很明了。
购物方便,无需从国内“搬家”
其实这边可以切身的享受到大北美经济圈的便利,即使是一个小镇,你也几乎可以在超市买到所有的生活用品。至于很多国内习惯的必需品,你也可以很容易的在每个城市都会有的若干家的中国店里面买到,所以初次登陆的同学,大可不必带过多的东西。而且很多东西其实折算下来几乎和国内价格一样。
其中尤其是电器,比如烧水壶啊这类的东西尤其不推荐带,因为北美是110V的额定供电,国内220V的电器带过来,用起来会无比的痛苦。但是笔记本电脑不用担心,国内的电脑到这边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只是一定要记得带转换插头,虽然这边倒是也可以买到,不算太贵。值得一提是,很多电商现在都开拓了海外代购的业务,我们这边很多同学都试过,还是比较方便的,有需要的同学可以自己多多留意。
说起电脑,再多啰嗦两句,如果对电脑要求比较高,或者说是比较喜欢鼓捣各种软件的同学,还是在国内把这些东西准备好,不是要鼓励盗版,但是确实在这边想买正版软件你是会欲哭无泪的,杀毒软件啊什么的一年期限就要六七十刀。北美人对版权的保护意识,决定着追求正版的同学会狠狠地给自己的钱包减减肥。还有就是我们习惯在国内用的优酷之类的视频网站,在这边经常会遇到仅供大陆这样的情况,我们都开玩笑的说这是对我们国外生活的同学的歧视啊,不过也确实不是什么大问题。
健身、旅游与留学生聚会
加拿大当地人,给人的感觉是,他们最大的娱乐活动就是健身,旅游和酒吧。当然酒吧还是年轻人多些,而且消费很高。你可以很容易的就在街上看到跑步的身影,也可以看到开着车拖着自己的船或者雪地摩托准备去野外放松的人,以及健身馆里面挥洒汗水的人。加拿大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一个大周末,然后当地人就会带上自己的设备,去野外露营,来放松自己。如果你不是一个爱运动的人的话,那么除了周末和自己的三五好友小聚意外,每天晚上的生活,似乎是只能对着电脑了。
另外这边晚上几乎一过七八点,外面街上就没有什么人,大家几乎都是回到家里了。当然夏天还可以组织去城市周围郊区的公园是烧烤或者野营,路程都不是很远就会有一些风景不错的公园,可以好好的放松自己。另外,建议喜欢和好友相聚的同学,在出国前还是学学三国杀,杀人游戏之类的桌游,因为这边很多留学生的聚会,都是靠这些游戏来娱乐的,还是很有意思的。
另外,夏季的话,旅游会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可以约上两三个好友,如果会开车就更棒了,几个人合伙租个车,既实惠又方便,当然一定要掂量下自己开车的水平,注意安全还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选择乘坐大巴,飞机不是很推荐,相对来讲费用要高很多。
我所在的萨省是加拿大中部,离阿省的卡尔加里及埃德蒙顿都是5~6个小时的车程。可以驱车前往最著名的阿省的Banff国家公园,有着几乎是加拿大风景代表的路易斯湖。还有Jasper国家公园,紧挨着Banff,是风景非常非常好的去处。我和朋友开车去过一次,3~4天的路程,不购物的话,一个人正常也不过就是500刀左右的费用,而且玩的非常的尽兴。
感触最深的就是这边的自然风景被保护的特别好。而且景区里面的交通也特别方便,也不像国内那样几乎每个景点都是贵得吓人的门票。以Banff和Jasper为例,因为相互紧邻着,所以一辆车只需要买一张进景区的停车许可,就可以在景区自由的游玩一天。当然景区极大,景点也众多,就算每年都去,也总会有新鲜的发现,所以等将来在这边稳点了下来以后,我就希望尽量每年都去一趟Banff和Jasper,争取把那里的各种小景点都游玩遍了。另外像加拿大西海岸的大温哥华地区,也是景点众多,给笔者带来了很好的感受。尤其印象深刻的是Butchart花园,简直就是花的天堂。东海岸笔者还没去过,所以就不赘言了,留待大家去自己体会了。而冬天因为比较漫长,可选的也就是滑雪了,这个就要看个人爱好了。
学习好地方,大学不同于国内
加拿大还是一个比较适合学习的地方,尤其像萨屯这样的小城市。因为娱乐活动比较少,也没有过多的干扰,所以还是很容易静下心来钻研学问的。以萨省大学为例,不管是图书馆丰富便利的资源,还是整个校园里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都是很容易让人在享受这一切的同时,充实自己的。
这边大学和国内大学最大的区别,就是平时的课堂教学和期末考试的比重一样,甚至犹有过之。每一门课几乎都会把你最后的得分分最少三个部分,出勤,midterm(也就是期中)还有期末。虽然很多教授不会每节课都点名,但是缺课的后果就是你很有可能错过一份在总成绩中占到2~5%的作业。更何况非母语的学习环境,缺一两节课的后果就是,教授这节课讲的内容,可能会反反复复地提到一个或者几个你完全没有听说过的词语,然后你就彻底的不知所云了。
语言环境好,英文进步非常快
可能有些同学和家长会对语言方面比较担心,和登陆前的我一样。其实你大可不必。来了这边以后我才切身感受到环境对学习语言的重要性,不管是听说读写哪一方面,你都会很快的适应这边的习惯,然后克服掉语言这个难关的。
我是用了大概半年左右的时间突破的语言关的,不怕被笑话地说,在加国生活了一两年以后,偶尔会在课堂上突然有好像热泪盈眶的感觉,就是突然发现教授讲课时说的大段的英文,自己竟然全都听懂了,甚至有些教授掺杂的笑话,也是真正的听懂了,而不是原来的尴尬地随着大家笑而笑了。
我想说的,就是你会有一天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语言的进步,所以不用过分担心。还有一点值得一说的是,语言的习惯问题,你到了这边和本地人多交流以后,会发现,他们说话的时候,和我们在国内说话一样,不会总是说完整的句子的,很多时候就是一个词或者一个词组,所以也就要求我们有意识的改变自己的说话习惯。
刚来这边的同学,包括我,都会先在心里默默把完整的句子造好再去说,虽然有些时候可能还是会用到,但是时间长了,你会发现,你渐渐的就会打乱那些完整的句子,如果能有意识的提前做这种准备的话,更多地用短语和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你会发现,本地人会更容易听懂你在说什么地。另外,多看美剧和原声电影是建立语感的有效手段,很多当地人的习惯用法,你在剧中都可以大量听到。然后真正把英语变成自己的语言。
研究性作业、小组作业、Presentation
就像在国内听说的那样,在这边的学习中,会遇到很多研究性质的作业,就是需要你自己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完成的或长或短的文章,既要有你收集到的资料,有些时候也要有你自己根据这些资料得到的分析结果或者感想。当然理工科更多的要求的是你做学问的严谨态度,也就是基于资料和数据得到的结论。
抄袭在这边是最严重的问题,如果被发现,是会被记录到你的个人记录的,严重的甚至会被开除。就算是查阅资料时候摘抄的内容,教授也更多的会要求你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述下来,而不是简单的誊抄下来。甚至对语言的要求都不是简单的把主动改成被动,或者改变句子里面的几个词,而是彻底改变原来资料中大段内容的语言结构,完全用另外的结构写出来。
所以这就要求你的词汇的多样性,就是大量同义词之间的熟练转换。而不用过分担心的是,在这方面上周围的语言环境会帮助你很多。另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的小文章大论文都会对Reference(参考资料)的格式有严格的要求,而且你还会发现,不同的教授对这个格式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完成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教授的要求。
另外还有大量的小组作业,就是几个人合作完成的项目。这里就会考验到你和其他当地人的交流能力了。切身地体会就是,刚上大学的时候,小组讨论我几乎就是个局外人,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我前文提到的一样,不会像国内英语课本上的那样都是完整的句子,而是和我们在国内平时说话那样,一个词,或者词组,大家都明白了,留下了一头雾水的我们,在旁边发愣。
而且当地年轻人也会有些属于他们的时下流行的东西或者俚语,这就更增加了难度。但是不用担心,笔者的建议就是我一开始做的,我们华人的强项在于阅读和写作上面,所以把项目的资料认真阅读理解以后,自己在下面多做功夫,尽量和组员要求一份可以独立完成的部分,拿出文字的东西,然后再和他们就自己的部分进行讨论,就会容易的多了,毕竟你有花时间思考,而且准备的过程也把一些核心词汇烂熟于心了,所以就扫除了交流时的障碍,至于别人的部分,少说多听就是了,不要害怕丢脸,不懂的就一定多问。
而我到了第二年,就突然发现,小组讨论一下就不是问题了,甚至很多时候还可以领导小组的讨论,我想强调的,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事实。而且经历了开始的紧张之后,你会发现,很多小组里面,当地的学生很大一部分都是要把自己的任务拖到最后几天的,而你却都是早早完成自己的部分,然后去抓整个小组进度的那个人。
还有一点,就是Presentation,感觉就像是一个汇报性质的演讲,几乎每一门课程都会有类似的要求的,一般是在上交你自己的或者小组完成的文章之后,要在全班面前作这个,一般要求准备幻灯片,然后也会在成绩里有比较高的比重。
个人的经验就是,准备和练习是关键,而练习更是重中之重,对于初来者,这个会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当然你可以选择把自己要说的话大段地完整地背下来,但是笔者不推荐,因为那会显得非常地死板,还很浪费时间,更重要地是这样也不利于有些演讲结束后的互动提问环节,想象一下演讲的时候快速流利,回答下面提问的时候磕磕巴巴,还是会很影响得分的。
还是比较推荐自己把要讲的重点总结好,然后在下面多多练习,尽量在准备充分以后给室友或者朋友先讲一遍,效果会更好。笔者在国内的时候,从来没有惧怕过任何演讲,也从来都是脱稿张口就来的那种,但是到了这里,每次演讲自己的第一次试讲都让自己羞愧欲死,各种磕巴和各种不说人话是常有的事情,毕竟不是母语,但是再好好思考一下以后,第二次再讲就要流利很多,等到了第三次正式讲的时候,就会很清楚自己在讲什么,也大都能讲的很明白。国内大学的考前突击那套,拿到这边就不太合适了,因为你期末前临时一周点灯熬油的辛苦,可能换来的也不过就是整体成绩的25~35%,所以平时才是关键。
本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