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为何每个科技巨头,都有个“银行梦”?

2017年08月28日 澳财网


点击上方可订阅哦!
如果你关注科技圈,大概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似乎每个科技巨头都有一个“银行梦”。最近有消息传出,京东推出了号称“中国首张网络储蓄银行卡”的“小金卡”,未来京东金融有望自立门户,寻求更好的发展。
中国科技巨头的支付部署如何?

为何巨头各个都“银行梦”?

未来金融科技会取代银行吗?


↓点击下方视频↓
本期《澳财1+1》为你解答

视频:Owen;策划:Hannah

中国科技巨头的金融部署 

说起科技巨头做金融,最近京东也坐不住了。最新消息显示,京东金融携手兴业银行,共同推出集储蓄、自动理财、消费于一体的智能联名借记卡,被称为“会理财的小金卡”。该卡预计自9月起在全国推广发行。


小金卡活期账户资金超过1000元部分,将自动转入京东小金库,实现余额理财,盘活卡内闲钱,赚取远高于活期存款收益。刷卡余额不足时,会自动将差额实时从小金库转出。


“小金卡”适合那些依赖实体银行卡,不太熟悉互联网理财的人群。但其运作方式是不是有些耳熟?简直就是实物版的“余额宝”啊。


纵观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金融业务可谓是各位大佬心中的“香饽饽”。有数据显示,中国最主要的20家互联网公司中,90%都不同程度涉足了金融业务(点击查看:中国互联网公司的金融业务现状),腾讯和阿里的表现更是尤为出色。


2014年阿里就将旗下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蚂蚁小贷、网商银行等品牌资产统统“打包”进了一家新的公司——蚂蚁金服。而在近三年内,蚂蚁金服迅速国际化,收购对象包括印度最大的支付平台Paytm、One97,泰国支付企业Ascend Money,以及美国快速汇款机构Moneygram。


据称,蚂蚁金服计划在未来10年服务全球20亿人。根据美银美林6月发布的报告,蚂蚁金服的估值已达880亿美元。

相较于阿里独特的支付场景和金融牌照优势,腾讯则坐拥海量高黏性用户。半年报显示,国内外微信月度活跃用户达到9.63亿,绑卡数达到6个亿。


目前,腾讯已经进一步开放了微信支付对商户的管理功能,并推出了信用体系。其对标蚂蚁金服的意图十分明确。而从交易金额来看,微信支付的交易额在2016年已经占支付宝的73.9%,未来或与支付宝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

将入澳洲的亚马逊也在做支付

除了中国的科技大佬,不少海外科技巨头也都对金融业务情有独钟。尽管在中国的知名度平平,但即将正式进入澳洲市场的亚马逊在全球范围内可谓所向披靡。早些年亚马逊就显示出了其在金融领域的野心:“要么是减少购买体验的摩擦,要么拥有更多支付价值链”


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张,“亚马逊效应”将不仅是让零售商“吃苦”,还将威胁银行的部分业务。在近日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上,一份长达194页的报告显示,传统银行模式可能被新型平台式银行所打击,非金融平台正在成为信贷和资产管理的重要渠道。

据悉,尽管亚马逊的支付业务长期受到本土竞争对手paypal(eBay全资子公司)的“压制”(2016年,PayPal 处理交易额为 3360 亿美元,而Amazon Payments 处理的交易额仅为 60 亿美元)。但经过几年的发展,亚马逊凭借着其电商平台的2.94亿全球消费者用户,已逐渐摆脱了传统第三方支付对电商平台的限制,在网络支付领域站住了脚跟。今年第一季度还爆出传闻,称亚马逊正考虑收购美国十大银行之一的Capital One。


4月,亚马逊推出“亚马逊现金”(Amazon Cash)服务,方便没有银行账户和信用卡的低收入用户使用现金对自己的亚马逊账户进行充值。7月,亚马逊推出Amazon Pay Places服务,用于在线预订支付和店内手机支付。

而2016 年,其也与富国银行(Wells Fargo)合作,为亚马逊 Prime 会员用户提供学生贷款。并且 Amazon Lending 商业贷款服务自 2011 年推出以来,为小企业提供的贷款总额已经超过了 30 亿美元。
为何巨头都有“银行梦”?
所有迹象都在表明,大科技集团正努力把作为中间人的银行挤掉,试图把这种历史悠久的金融机构,变成向面向消费者的“亚马逊银行”或“阿里巴巴银行”。那么,为何巨头都有银行梦呢?
1
市场规模巨大,有得赚

零壹财经发布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报告》显示,2017年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翻番,预计达2万亿。全球范围内,金融科技也迅速发展,并并成为投资亮点。纵观几大主要经济体的证券市场,金融板块均为主要权重板块。如此大的“蛋糕”难怪巨头们想要来分食。

2
科技巨头的“先天优势”
首先是新技术的驱动下,金融与科技行业的界限正在越发模糊。未来的金融生态必将是线上与线下相融合,金融场景与消费场景、生活场景无界限的模式。科技巨头所掌控的技术,恰好能够减少传统银行业中繁杂的中间环节,节约成本,满足人们对更便捷、更低成本支付和理财的需求。

与此同时,这些互联网巨头有着海量的用户,和强大的用户吸引能力,加之其技术优势,使得科技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影响不仅仅是业务流程的效率提升,更意味着整个服务的渠道、模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3
促进和完善整体生态链
金融业务可以把客户留在平台内,便于收集用户信息,促进更多平台内消费,并提供针对性推广。以亚马逊为例,其所提供的服务,更够让客户在亚马逊生态系统进行资金存储和支付时都更加便利。所以如下图所示,亚马逊的这种网络效应循环会进一步扩展到金融服务领域。

一方面,科技公司的金融业务逐渐铺开;另一方面,开放银行数据的呼声渐强,澳洲银行又将面临巨额的税款。未来科技巨头或金融科技公司能够取代银行吗?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查看高清视频
免责声明:本文中的分析,观点或其他资讯均为市场评述,不构成交易建议,仅供参考,投资时请谨慎决策,风险自担。
推荐阅读(点击图片查看)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电话:
+613 9009 8818

地址:
Level 7, 342-348 Flinders St Melbourne VIC 
转载及合作事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内容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