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长文,引发网络共鸣
我们一直以来都觉得有一个称呼叫别人家的孩子——他们学习能力逆天,听话顺从,似乎有着所有的优点。
但是呢,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原来这些孩子并不一定就值得羡慕,他们有着不为人知的苦楚。
王猛(化名),现年34岁,学生时代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曾经是四川某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就读北大最顶级的生物专业,毕业后进入美国顶级大学继续深造。
可以说是一个天子骄子般的人物,但是他过得并不开心,他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
如同傀儡或者牵线木偶一样,被操控,被控制!所以我选择与家里决裂,6年了,几乎没有联系!
前几日,这位拉黑了所有亲人的留学生发表了一篇万字长文,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因为父母“过度的爱”,他对于语言沟通十分无力,反而用笔写出来的比较通顺,这篇长文的中心思想只有一个:父母是如何一点一点将他的人生摧毁了!
过分控制
整篇文章,王猛从自己的小时候开始讲起,最开始是他的母亲对于自己的不接受,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母亲更喜欢要一个女孩儿,而不是男孩子,在上学前的时间里不仅在装扮上,教育上都将王猛当做一个女孩儿来对待,更确切的说是当做她想象中的那个女儿来对待。
上学之后,这个情况有所好转,但是引出另一个问题,母亲的控制欲望太强,不能接受男性的独立自主观念,换句话来讲,王猛的一言一行甚至言谈举止都必须按照母亲的安排来进行,不能有丝毫的偏差。
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当时王猛上二年级,学校文艺演出,要求全体穿齐膝短裤,但是母亲觉得这个样子不符合她的审美,于是全校学生,只有王猛一个人穿着短裤参加了这次活动,可以想象在那个年纪,与众不同的另类会受到怎样的对待...不仅这一次,王猛在和家人断绝关系之前,他的衣服打扮也都是家人一手包办,没有一丁点的自主权利。
因为父母的严格控制,王猛变得特立独行,无法融入群体,也变成了班里受欺负的对象,尽管他学习成绩很好,
遭到欺凌,王猛告诉母亲这个情况,本想要得到来自家人的庇护和安慰,没想到母亲给出的建议是:找老师告状,一定要哭着说,装的越柔弱越好。
在上学之后,父母的控制范围扩展到了他的朋友圈,什么样的人可以交往,什么样的人一定要远离,最终王猛的生活圈子被严格控制在了生活的大院里面,所有接近的人都被父母排查了一遍...
小学4年级,王猛参加校外奥数班,回家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材料被恶意涂抹,撕毁,结果母亲不仅没有安慰,而是略带嘲讽的说到:“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了吧”
小学春游,父母也需要参加,全部过程母亲都在唱一出独角戏,夸耀儿子的聪慧,成绩,听话,不仅王猛尴尬,全部学生都很尴尬,回想一下我们对于“别人家孩子”的心理阴影,就能想得到王猛会遭受多大的排挤。
在学校如此,在家里同样如此,王猛所有的行为都被严格控制,有一次,亲戚来串门,意外发现王猛竟然连鸡蛋都不会剥,当时就嘲笑了王猛,天才在某方面原来这么白痴,父母竟然跟着哈哈大笑,一传十十传百,王猛的自信心就这样被一点一点摧毁。
慢慢的,王猛在不断地孤独之中,差一点就换上了社交恐惧症,社交能力严重下降,交际能力约等于0。
为了逃离现状,王猛在高中的时候就想要去外地上学,脱离父母的控制,多次提议均遭到无情的打压,哪怕去了北京读大学,父母也拜托亲戚对王猛继续进行控制...
让王猛产生了离开家庭的想法是在2005年春节,王猛独自一个人在做着手工模型,一个亲戚看到了,十分嘲笑的说,“你动手能力也不算白痴啊,能做模型怎么就不会剥鸡蛋呢?”
这一次王猛与亲戚大吵了起来,父母的选择是,冷眼旁观...这个春节也是王猛在家中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
无法逃离的阴影
进入了中国最高学府之一的北大,王猛的情况并没有好转,严重的社交障碍让他完全交不到朋友,加上从小造成的自卑心理,王猛毕业后的工作也十分不顺利。
最后他觉得自己的社交障碍可能是心理问题,只要离开父母能够控制的环境,可能会有所好转,于是他申请了美国著名大学的研究生课程。
没有想到,他的父母依然拖了一位老朋友“照顾”他。
这种操控王猛没有能够逃离,加上他本人觉得照顾他的这位长辈有着诸多缺陷,无法共存,
他再一次,写了一封很长的信给父母,希望他们了解到,这个人并不能够起到照顾人的角色,本身就有很多问题,也希望父母能够理解他,相信他。
结果呢,父母是这样回复的:哪怕这位长辈有着各种问题,也要求王猛继续接受照顾,学会与有问题的人交流和沟通。
按照王猛的叙述,父母的回信里面更多的是不以为然,毕竟人是他们选择的,他们不会认为自己的选择会出现错误,估计是王猛自己毕业工作不顺心,加上到了陌生的环境生活,闹得小情绪,这种事情从小到大有过很多次了,打压一下就好。
看到这样的回信,王猛心里的失望真的是达到了顶峰,他也感觉到因为父母的对待,导致心里出现了问题,他去咨询心理专家,医生告诉他的情况符合“创伤性应激障碍的所有症状”,和从小成长的环境有关。换句话说,王猛现在的孤僻自卑,是父母造成的。
但是王猛将这个情况告诉父母的时候,父母依然是冷漠的回应,并把责任推到了王猛钻牛角尖这一点上。
自此,王猛决心和家人决裂,写了一封万字长信,并且拉黑了全家人的联系方式。
父亲:没什么感觉
对于王猛的这个万字决裂长文,他的父亲老王其实没什么太大的感觉,将这封信归咎成了儿子的例行抱怨,
只是没想到,这次的抱怨是一个终结。
之后的时间里,王猛几乎没有跟家里进行过联系,没有回过家,在刚开始的时候父母还是不以为然的觉得儿子再闹情绪,过一阵子就好了。
但是渐渐地发现不对了,这个情绪闹的时间有点过长了,以前从来没有过,
可是联系儿子的时候,发现已经被拉黑了,于是乎父母也懵了,自己一直都很关爱儿子啊,一心为他着想,一直希望他能够过得好,怎么就不对了呢?
最近10年里面,王猛唯一一次回到家是在2015年,为了身份证更新换代需要拿户口本,前后一共在家里呆了10分钟...
除了这一次,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在美国的时候,两年时间只发过一次短信,还是回答父母询问回不回家过年的问题。
到后来父母只知道他回到了北京工作,但是具体在哪,工作性质是什么,一概不知。
每次春节,父母都用儿子在外面很忙来搪塞亲戚的询问,总不能说孩子跟家里决裂吧?
儿子这样不能怪自己
有记者采访到王猛的父母,对于王猛的控诉,这对老夫妻觉得与其说控制太多,应该是控制的不够。
穿衣风格,他们也不是逼着孩子一定穿什么,而是觉得有些衣服不适合,不让去外地上学,是因为本地环境家里更熟悉,有了问题可以更好地解决。
对于儿子所谓的控制太多,17岁儿子就离家在外,现在34岁了,人生一半的经历都在外面,怎么能说家里管得太多呢?
到了北京,托亲戚照看一下,是怕孩子过得不好,
去了美国,那么远的地方,没个熟人看着家里能放心吗?
孩子变成这样,老王这样总结:王猛就是抗挫折的能力太弱,反而把一切责任都推到了父母身上。
“他是状元,到了北大肯定会有比他更好的人,在大学的后期出现情绪异常。之后毕业工作,一开始是很用力的,但后续遭遇不顺,又一次出现了情绪问题。再往后,到美国上研究生,出国时还有很高的目标,前期也还觉得语言很顺利,但后续在专业上出现了无法集中精力,学业出现困难时,也就开始认为是周边的人有问题,同时在看了心理医生后,把所有的问题归结到了他从小到大的经历上,迁怒于家人。”老王说。
王猛的母亲老刘也表示,自己确实对儿子说过很多“不”,拒绝过很多要求,在她看来,王猛之所以这样闹情绪,是因为自己没有满足他的要求...
依然觉得,问题出在了拒绝上,也觉得这些拒绝是为了孩子好。
当然老两口其实也进行了一些反思,可能是两人在处理孩子的意见上,有一些不近人情或者说没有考虑太多:
“好比那次他耿耿于怀的旅行,如果当时真的站在他的角度,或者在现场对导游的话有所回应,他肯定会有不同的感受。”老王说,“再比如,他不喜欢的大姨、无法沟通的美国‘老朋友’,或许并没有必要硬要求他一定要联系,应该尊重他的想法。在很多事情上,或者给出策略和办法,让他自由选择要好得多,而不是帮他做决定。”
老两口表示,两人是一直希望与儿子修复关系的,但是决定权并不在他们手里,家里的大门一直为儿子敞开,一家人有什么问题,可以说出来,可以聊,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网友热议
王猛的长文在微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网友对于王猛的经历,评论分成了两极化:
一部分网友表示,王猛的经历其实很多人都感同身受,父母所谓的为了孩子好,完成的只不过是他们心里的梦想,弥补他们的遗憾,而且对于孩子严格控制,其实完全不知道孩子心里喜欢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这一点也适用于很多父母,
可以说,很多父母并不是真的了解孩子,而只是单纯的希望孩子能够按照家长给他们定好的目标一步一步前行。
在支持王猛的评论里,有几条点赞量特别高:
请大家不要拿父母生你养你之类的道德绑架,你不是他,你永远不知道他的真实感受。如果有的选,没有人会想要跟自己父母决裂。
他父母只是把他当炫耀机器,可惜这个机器觉醒了。
其他“点赞”比较多的评论还有:
家长欠很多孩子一句对不起。
伤害别人而不自知,很多中国父母的悲哀。
知乎上,在相关帖子下,不少网友现身说法。
有入了外籍与父母彻底断了联系,母亲去世都没找到,还把父亲气得脑淤血。原因也是父母控制欲太强,女儿上大学谈恋爱因为没“报告”,母亲跑到学校把男孩脸上挠了几条血印子。
有和王猛有类似经历,因父母的过度控制和保护,导致自己缺乏与人交流的能力。
看微博评论,简直成了一场诉苦大会。
也有网友为父母鸣不平,认为新媒体是年轻人的阵地,父母在这里没有话语权。王猛的行为只不过是一个玻璃心+巨婴的不负责任的表现,父母养育子女要学会感恩。
大叔有话说
从这篇文章的内容体现来看,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孩子在痛诉自己被家长控制,被原生家庭折磨,一切的问题都是家长所造成的。
诚然,在文中所提及的问题中,父母的严格管教或者说过度干涉,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大叔并没有看到有什么是特别不能接受或者不能理解的行为。
如果照这位北大才子的言论,大叔我从小被父亲打得鼻青脸肿,基本三天一小打,一周一大打的情况,我可以直接上法庭把父母给告了。 但是,事实是,我非常幸运的知道,大叔之所以能够今时今日仍然身体健康,工作稳定,好好的活着,完全是来自于父母的这些“原生家庭”的套路。
网络上,大部分都是年轻人的言论观点,信息开放了,表达方式也更多了,年轻人大部分的观点都更加自由,更加独立,也更加愿意推脱责任。 大叔只想说,这些年轻的巨婴,大部分的失败都是由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当面对外界失败或者失利的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责怪自己的原生家庭。
我们再来看看北大才子所表达的几个方面问题:
1. 父母控制欲强:所说的几个问题都是小学二年级期间发生的。 我就想呵呵的抽北大学子,你以为你是孙悟空吗,一出生就能横行天下?
2. 父母不理解孩子:发生在毕业旅行期间,已经确定被北大录取的请宽下, 想必你也18岁了吧,被导游调侃几句,你自己无法应对,父母不支持你,不理解你,也是父母的错?你父母养育你18年,难道要养育你一辈子吗?一辈子对你负责?
请记住: 孩子,父母不欠你的!
也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