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任自由 澳大利亚小学这样教育孩子

2014年02月19日 墨尔本华商地产



那是一个和熙的春天,我和8岁的儿子移民到了澳大利亚悉尼。尽管来之前我也知道这是一个美丽的阳光海滩城市,但我们真的到达悉尼的时候,仍强烈地感受到这个城市比我想像的还要完美。


    到达的第二天,我们就把儿子送到离住家公寓不远的公立小学去读书。


    校园里一片宁静,几棵参天古树把澳洲耀眼的阳光和蓝天白云严严实实地挡在外面。一片绿荫下的几栋木头房子,就是学校的教室和老师办公室,就像是上个世纪的遗迹。学校操场由软木屑铺就,教室和办公室的地板是红漆木的,石头砌成的学校大门上有石刻的校名Marrickville public primary school(1895)。


    校园里听不到朗朗读书声,孩子们随便地坐在教室里,像中国幼儿园里的小班—样,老师在中间,孩子们围坐在小桌子旁。教室墙壁的四周,贴满五颜六色充满稚气的儿童画。上课时,学生们可以随意问老师问题,可以自由自在地说话,有的学生还走来走去。老师告诉我,学校早上9点半上课,下午3点放学。每节课40分钟,中间休息20分钟,周六周日不上课。中午在学校里吃午饭,可以自己带,学校的小卖部也能买到热的汉堡包和三明治。


    从那天起,儿子每天到那里上课去了。没有教科书、没有教学大纲、没有家庭作业、没有各种考试,连期末考试也没有。黑板上写满了国际音标和拼写的单词,但是从来不要求学生听写、默写,单词也不硬性要求背。以至于儿子从三年级升入四年级时,只会看和听,不太会写,甚至有时竟然拼不出一个完整的较长的单词。在国内的同龄人能写出漂亮的作文的时候,儿子竟然不知道英语的星期一、星期二怎么写!这是什么教育!他在中国小学上了三年,成绩中等,在这里竟然数学成绩全班第一!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望子成龙的我经常到学校去观察,但我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了。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书包(里面放一瓶水、一个汉堡包)欢天喜地地去上学,我的心就止不住阵阵忧虑。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国家靠什么来支撑,它的人才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在人生的最宝贵的阶段,让孩子们完全放松地玩,基础教育怎么完成?高中和大学怎么胜任那些高难的课程?我越来越感觉到,把唯一的儿子送到那个别墅一样的学校去上学,好像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交给了一个我不信任的人去保管。



    这时候的我,更加怀念中国教育的种种好处。我似乎现在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孩子能在国际上屡屡拿奖,为什么出国留学的学生在世界名牌大学里可以轻松地名列前茅,可以轻而易举地拿到奖学金。原来国外的孩子是这样上学的。在国内,我孩子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换了4个书包,一个比一个大,让人觉得好像知识的重量在增加,家长心里就感到特别踏实。


    不知不觉一学期过去了,儿子的英文口语倒是长进不少,可以自如的和同学老师交流了。这段时间,我也发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他放学以后也很少直接回家,而是直接去图书馆,在里面折腾半天,经常背一大包书回来,问他借这么多的书回来干什么,他说是作作业。


    我的好奇心使我悄悄地注意儿子的作业。一次我看见他的电脑上的题目是:《我所知道的中国文化》。啊,这样天大的题目,是他们这些从来不认真读书的孩子们写的吗?这样的文章,就是在中国,也是学者、研究者才能作的事情,拿给这些几岁的孩子,他们能做出什么样的作文来呢?


    于是我声色俱厉地问:这是谁出的题目?儿子告诉我是老师。他说,老师说,澳大利亚是一个多元化的移民国家,同学们都来自不同的国度,都有自己祖国的文化和语言,这次的作业是叫每个同学写一篇自己祖国的文化、历史、地理的文章,然后分析自己的文化和澳大种亚文化的差异,最后还要说明自己的看法。


    一个星期以后,儿子的作业做完了。我看到打印出来的是一本十几页的小册子。一翻,里面的内容可真的不少!从五千年前的中国象形文字到今天简化汉字,从九曲黄河到长城内外……好一篇热闹的作业,相信这是儿子花了很多时间到图书馆里找出来的。这篇文章的最后,列出了参考目录,说明他所知道的祖国文化是从哪几本书参考来的。


    在澳大利亚的教育下已经变得无拘无束的儿子,尽管没有固定的教程,没有周密的教育方案,在这个别墅里学完一年后,我惊喜地发现他学了一些在中国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从那次作文开始,儿子已经学会了自己完成老师布置的一个又一个天大题目的作业,他不仅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里用计算机作作业,查找各种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快速地找到有关的录像带,还知道哪样东西到哪里去找。而且,他已经善于去钻研他不懂的东西,很少问大人,他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案。这是一个关键的变化!儿子的变化,使我对西文的教育慢慢产生了一点好感——我的儿子适合这里的教育!他生性活泼好动,在中国,他对那种填鸭式的教学很反感,常常用各种小伎俩来对付严格的老师。而在这里,他是班上最聪明的孩子,他头脑灵活、心灵手巧,不管是做手工还是绘画,他比其他小孩更能赢得老师的称赞。他在这里才是完完全全、充分地拥有了自我。


    然而高兴之余我还是心存疑虑,澳洲小学基本上是放任自流,我的儿子在澳大利亚到底能学到什么?仅仅是他那查找知识的技巧,没有起码、严格的基础课程训练,以后的高中和大学怎么办?他将来能够参与国际大循环吗?能胜任高深的高等课程吗?


    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和澳大利亚的教育到底谁是谁非?哪里的教育对孩子们更有利?带着这个问题我去找了儿子的老师。


    我向老师提出了,孩子很早就放学 ,能不能每天都给他们留点家庭作业,以免他们回家后老是看电视、出去疯玩。想不到老师说,这么小的孩子,他们这个时候的天性就是玩,把他们送到学校来的目的就应该是让他们玩,我们的教育就是在玩中让他们增长知识。只有你们中国家长要求给孩子留作业,别的家长来反映的,是怎样让孩子玩得更开心一点,面对老师,我无言以对。


    在澳洲,我经常看到,不论是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还是在美丽迷人的海滩、野生动物园、植物园里,经常看到老师带着一群学生,学生们手里拿着纸和笔,他们不时蹲下来看所观察的对象,不时在小本上写着什么。别人告诉我,这就是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课呢。


    至于悉尼市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更是孩子们经常去的地方,儿子最高兴的就是背上水和面包,拿上纸和笔,到郊外和博物馆去“玩”。


    我问老师:“你们怎么不让孩子们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呢?比如大量的单词(我儿子很多单词能看不能写)。”老师笑着说,“对人的记忆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他的记忆多得多的知识;第二就是他能够综合地使用这些知识开发新的创造能力。如果让他们死记硬背,既不会让他们知识丰富,更不会让他们变得更加聪明,还会扼杀人的创造力。”


    也许这位老师是对的。我想起我的大学同学们,他们在中国的学校里就是佼佼者,从国内的大学本科到国外的博士,他们凭着自己的实力和学习成绩拿到奖学金,其他国家包括当地人也不是他们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要搞点研究和创造性的工作,中国学生往往没有他们那样机灵,那么富有创造性。这正是两种不同的基础教育体系所造成的差异。中国人从小就是填鸭式的教育,很少有自由发挥的时候,一旦失去常规的参照,可能得到的并不是自由,而是茫然和诚惶诚恐。


    看到澳大利亚的小学生们在学校里欢蹦乱跳,无忧无虑,我不禁想起国内的小学教育,想起小小的年纪在课堂上双手背后坐得笔直的孩子们;想到那一年比一年沉重的书包;想到几岁的孩子在灯下做着那些繁重的作业;想到那三天两头的考试……


温馨提示: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到朋友圈”点击手机页面右上角,再按“查看公众号”,再按“关注”,您即可成为我们的朋友。点击微信联系人右上角“+”,再按“查看公众号”,输入“墨尔本华商地产” 或者“hsproperty”,您即可成为我们的朋友。


如需免费咨询服务,请联系Tina:0425193157

Add: Unit 3/2215Princes Hwy, Mulgrave VIC 3170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