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Study UK Parents Community成长菁英社的微课堂总结又来啦!
由英国文化教育协会British Council组建的学习型家长社群——成长菁英社,邀请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商务与管理博士,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副教授,兰开夏在线,自我管理学院创始人陈泽敏博士,给大家分享《留英前行攻略-从被动管理到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养成》。
语音分享/陈泽敏 文字整理/高娟
非常感谢British Council的邀请来给大家分享《从被动管理到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有一句话我自己非常喜欢的话作为开头分享给大家:“塑造你生活的,不是你偶尔做的一两件事,而是你一贯坚持做的事!”。这是安东尼·罗宾讲的话,也是我对自己自我管理理念和教育孩子的理念。我经常和学生讲的一句话是“无论是管理好自我还是习惯的养成,都需要坚持去做,需要练习、练习再练习,变成生活的一部分后才会自动自觉的去做一些事情”。
先跟大家讲讲自己的故事大家也许会更了解为什么我作为一名大学副教授,跟大家分享的不是学习技巧,也不是如何提高学习成绩,而是讲自我管理。
自2005年到英国留学,我曾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包括超市、咖啡厅。从2009年开始便一直在英国大学教书,现在是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的副教授,也是自我管理学院的创始人,对中英之间的教育差异有比较深刻的体会。
英国教育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跟中国的教育有一定区别。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被管理,而非自我管理。我在大学开设了自我管理的课程,给很多国内外的企业都做过培训和咨询,我发现不但大学生需要自我管理的课程,小孩其实也需要学习自我管理。在过去的12年时间里,除了我的父母、先生给予我巨大的支持外,自我管理机制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对我的家庭生活、事业发展以及子女的教育都起了重大作用。
2009年的9月份,我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当时曼彻斯特商学院的博士课程全球排名第一,可想而知这是一个不简单的过程,在这期间我还怀孕生了两个儿子。怀孕期间我也一直在曼彻斯特大学教书,记得导师在我毕业后第一次见面时和我说,以为我第二次怀孕的时候就不会完成博士学位了,但最终我完成了学位,两个儿子也一起参加了毕业典礼。这一段路走下来,我觉得跟学习能力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与如何管理自己有很大的关系,有好的习惯自然会提升学习能力。过去的八年时间,我在英国以及欧盟的研究都关注于个人行为的改变,研究如何帮助人改变习惯,特别是坏习惯后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活得更开心和健康,这也是我成立自我管理学院的主要目的。
英国高等教育对学生的期待
图里有一个很大的英语单词Ability(能力),我认为Ability(能力)是英式教育最注重的点,这里包含了对学生的很多期待,比如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独立完成一些项目、拥有独立学习、自我激励的能力,同时也有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提高做事的能力需要反复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有自己安排时间的能力,也就是时间管理(time management)的能力。在刚刚提到的这些能力中,并没有提到老师会让学生达到某个分数线,这其实也是英式教育和中式教育中一个比较大的差别,在做测试和评价的时候,不会只简单让学生做一个测验、完成一个考试。在英国学校会让学生做项目,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可以考察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这也是为何很多中国学生初到英国读书会觉得不适应,觉得比较难达到这边老师的要求。
我通常建议家长在孩子来到英国之前就开始培养各方面能力,培养需要时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您的孩子还没到英国,我觉得现在是很好的机会可以帮助孩子培养相关的专业能力。
选择
人作为独立的个体,每天都要做很多选择。有人看到这张图的时候,会单纯的认为是关于乘坐地铁时选择电梯还是走楼梯,大家有没有想过当我们做选择时,很多都是一些自动自主的选择,比如每天都坐电梯时很少去考虑走楼梯。很多时候都没有停下来考虑当下自动自觉的动作究竟是对是错,又或者说如何做才会有改变。
在生活中无论是自我管理、孩子留学还是其他情况下,我们都要承担自己选择的结果。如果我们经常选择做容易的事,如何会达到目标?如果是经常帮孩子做决定的家长,孩子又如何能够自动自觉自己做决定?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长期帮孩子做决定、长期帮孩子去管理孩子,孩子就会缺乏这些能力。所以家长不能一方面希望孩子拥有这些能力的同时,又去管理/打理孩子各方面的事。
家长的角色
我经常跟学生说:“如果经常选择走一些比较容易的路,能力就不可能得到培养。”这句话对家长也适用。选择对孩子不放手,孩子永远得不到锻炼。在英国生活、学习、教书多年,我发现中国的孩子不太会制定目标,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被给予学习制定目标的机会。我现在时常跟学生强调制定目标的重要性,制定目标之后就是我们的选择,选择对未来要走的路也有很大作用。
我12年选择出国的时候,有非常清晰的目标:首先是要毕业;第二是最大限度的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第三是学习外多体验英国的方方面面。这些目标随后就影响了我到达英国之后的很多选择和决定,比如选择住学校宿舍、找到一份在英国企业工作的兼职、加入学校的社团、当志愿者等。没有目标,学生只能被推着走,会选择拖延事情或做不完应付了事。
“放权”给孩子
“放权”源自工商管理学讲到的一个理论,作为管理者如何把权利下放给员工,可以让员工更好的处理自己的工作。我认为这个理论也可以运用在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中。和大家分享我和儿子之间的小故事,有天儿子回家告诉我说忘记给他填学校要求的表格,导致被老师批评,我最初一愣并回想是不是自己忘记给他填表,转念一想应该把这个“权”放还给我儿子,他需要管理自己交作业的部分。虽然他只有5岁,我和他表明,如果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回到家后要主动告诉妈妈,而非期待妈妈主动问是否有作业/表格。妈妈有很多自己的事情要处理,主动告诉妈妈后,妈妈可以协助他完成这个作业。我也会确认他对这个事情是否真的理解并达成共识,以后有作业都要主动告诉家长并提醒家长直到协助完成作业。如果没有主动告知/提醒家长而导致作业未完成,就是他的责任。
多跟孩子交流
交流感受、理想、遇到的困难
而不是学习
孩子初到异国他乡留学其实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除了培养各种能力之外,刚来到一个全新国家需要重新适应社会系统,包括医疗、银行、学术等。这些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建议在此阶段与孩子多交流,关心他们的感受、遇到的困难。不要过度担心孩子经历跌倒和犯错,很多时候这样学到的会更加深刻。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多些心灵上的交流,避免仅关注学习层面,当家长跟孩子的交流没有障碍的时候,再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会顺畅很多。
帮助孩子一起设定明确的留学与人生目标
而不是安排孩子的人生
我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我小时候父母忙于生意,比较少时间管我,无形当中我学会独立生活,并帮父母照顾两个弟弟。父母太忙导致对我的事拥有非常开放的态度,就读学校和专业都由自己选,当然我也遇到过一些困难、摔过跤,但我对这些都有深刻印象,下次也就不会犯同样问题。幸运的是妈妈很重视和我的心灵交流,我们会定时一起聊天。妈妈关心我的生活,在学校发生什么事情,有没有交到新朋友,是不是开心,我觉得这个很重要,比关心我的学习成绩更重要。
帮助孩子规划自己的时间
不是安排孩子的时间
英国和中国不一样,中国往往写作业占用大把时间,在英国课后往往有较多空余时间。如果家长一直把孩子所有时间都填满,孩子到英国后不会有时间管理的概念,仍会期待他人安排时间,让孩子学会自己安排时间很重要。
与孩子一起回顾与反思
过程、经历很多时候比结果重要
我是一个喜欢做反思的人,每天睡觉前五分钟我会回顾一天都做了什么,对哪些人讲了什么话,是否处理的妥当,不好在哪里或者好在哪里。如果不好,以后再遇到相同的事情可以如何改善。孩子小的时候会需要家长的帮助来做反思。孩子初始只是描述性的说今天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家长可以进行下一步引导。有反思的动作,会让孩子感觉过程和经历比结果更重要。
英国大学老师批改论文的时候都会给反馈,由于中国的孩子不习惯反思,导致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用现在的结果去改变以后的成绩。反思的过程是一种能力,需要慢慢培养。如果孩子在国内,拿到作业/试卷的时候,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反思。即便孩子就读较高年极,家长不懂试卷的内容,也可以听听孩子自己的想法。
帮助孩子培养milestone habit (基石习惯)
习惯可以培养,也可以改变。
习惯的养成需要练习、练习、再练习
请相信所有习惯都是可以改变的,重点是培养基石习惯,然后基石习惯可以带动其他习惯。运动和阅读都是基石习惯,有些人开始运动后会想戒烟或饮食更健康。大家的孩子都处于被教育阶段,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广泛的阅读习惯会十分有益。阅读也可以缓解压力、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英国人非常喜欢阅读,火车上、咖啡厅里都会看到很多人在阅读各种书籍。从小养成广泛的阅读习惯也有助于以后来英国学习。
目标设定理论
目标设定理论里有两种,一种是掌握目标一种是表现目标。做一件事情的起心动念非常重要,以自己为目的在目标设定理论里是掌握目标,为了表现给他人看在目标设定理论里是表现目标。研究表示,当以掌握目标为目的时会比较少拖延,并且也会比较快乐,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也比较容易克服困难。相反,当动机是为了表现给别人看或炫耀时,就容易跟负面的学习行为联系在一起,在遭遇困难的时候就容易拖延/放弃,同时也容易感觉自己能力不足、自控能力差。
巧用大脑
巧妙运用我们的大脑对做事会很有帮助。在神经系统科学理论中,大脑有一个区域叫前额叶皮质,非常小巧,负责主导理性、自律、管控。所有复杂、咨询的处理都由这部分负责,这是人类发展到后期才有的部分,也就是理性部分。大脑里也有一个最原始的部分叫“猴子脑”,非常冲动又情绪化,人们往往在想要好好学习的时候,“猴子脑”就冲出来表示要“及时行乐”。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做的选择,都是大脑里这两个部分的斗争。若孩子小时候的习惯是“猴子”赢,以后就会越来越难改变。相反,如果前额叶皮质经常赢,也就是理性高级脑经常赢,就会出现很多高级的选择。
前额叶皮质非常小,再加上有意识的思维活动是一个高耗能、烧脑的活动,所以高度集中精神后会非常累,建议鼓励孩子只专注做一件事情,如果同时做两件事情,会发现两件都没有做好。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也尽量避免打扰。给大家讲这部分是希望大家可以比较生动的给孩子讲为何一次只关注做一个事情,阅读的时候只阅读,关掉音乐并把手机就放在比较远点的地方,减少干扰。通常前额叶皮质受到干扰后需要一些时间才可以回复被打扰前的状态,所以经常被打扰效率会很低。
我现在正在攻读一个心理健康与神经系统科学的在职硕士学位,之前我晚上十点开始学习,渐渐工作越来越忙,发现这段时间的学习效率很低,我就调整到每天晚上11点睡觉,早上5点钟起床,然后可以在没人打扰的状态下高效的学习两个小时。这里有个前提是主动权在自己手里,即我自愿每天早上5点起床。所以和孩子沟通时,把主动权留给孩子,如果孩子是被迫接受,行动的动力并不强。最好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做计划、设定目标,孩子就有了主动性。
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
很多人都会列待办清单后不予执行,我推荐大家每天用18分钟的时间管理自己一天的事情,也可以教孩子这个方法。比如孩子每天花五分钟的时间,想想今天要上什么课、要做哪些事情、要做什么样的准备,接下来每一个小时可以再过一遍,比如今天第一个小时学的是数学比较差,回忆数学课的过程中是否完全集中精神。要让孩子有这个能动性,每天花18分钟,一般开始花5分钟,之后每过一个小时用一分钟的时间去过一遍前一个小时做的事情,最后晚上用五分钟的时间做个总结,看看一天过的如何,有没有充分利用时间。在学校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都被安排,也会有空隙时间,让孩子思考是否有利用间隙时间。
经常有家长问我如何帮孩子克服拖延症,其实在时间管理中,最难的不是制定计划,而是执行计划。在战胜拖延症这件事上,需要孩子靠自己的力量而非爸妈的外力。战胜拖延症不能只靠意志力,意志力总有穷尽的时候,疲倦的时候“猴子”容易赢,要引导孩子和猴子玩游戏,利用机会来训练孩子。孩子做阅读作业并觉得非常难的时候,家长可以把“猴子”的概念告诉孩子,并延迟给孩子奖励的方式,也就是延迟孩子获得他想要的东西。在这个事情上面,作为家长需要很大的耐心,很多时候当孩子在改变习惯的过程中,需要家长的陪伴,渡过枯燥期就会变得简单得多。
微习惯
万事开头难,开始的动作最重要,如果初始的行动设定的目标很难达到,孩子就很难进行下去,建议家长把开始的难度降到最低,先培养孩子的微习惯。遇到不喜欢阅读、背单词、运动的孩子,家长可以起带头作用,陪孩子一起进行,待孩子适应后就会自发的去做。
(注:以上内容仅代表嘉宾个人观点,
不代表British Council立场)
微课预告
分享内容:留学面对全新的环境和系统,心理层面的“水土不服”不可忽视。留学初始接触和吸收大量新信息往往会给孩子造成一定压力。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在行前做好心理准备,安稳度过适应期?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的家长,如何通过有效的日常远程沟通,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留学生活,也缓解自己的焦虑感?我们邀请刘彩梅老师给大家分享,如何做到留学生活心理状态的软着陆。
适宜听众:中学、小学留学生(9-15岁)学生及家长
嘉宾:刘彩梅博士
英国爱丁堡大学心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积极心理指导师,心理咨询师。在国内外多个媒体发表心理学文章。应邀为企业、学校、机构、自媒体等进行心理学咨询和讲座。
擅长领域:人际关系,个人成长,压力管理,情绪管理,家庭教育,积极心理干预等。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回听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