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亚洲女性跟白人男人在一起会被认为是保姆?

2018年01月29日 世界旅游画报


如果请你评价一下中国各省份的人,你会怎么说?

不用急着想,在网络上,有太多根据地域进行的“总结”:

“河南人”偷井盖,“广东人”什么都吃

“东北女人“爱穿貂皮,“上海男人“精明又小气

“北方人“爱戴金链子,“新疆人“坑们拐骗卖切糕

图片来源:百度知道

中国人黑起自己人来不留情面,放眼全球世界人民其实也一样:

犹太人狡猾又贪财

印度人散漫不守时

德国人从来不迟到

非洲人偷懒又好吃懒做

大多数美国人眼中“刻板印象”的世界,图片来源:deviantart

这种给一群人贴标签,并认为这个群体中所有人都有这标签特点的现象,被称为“刻板印象”。

虽然在大多数时候,它常常被视作无关紧要的玩笑,但这些被我们忽视的“玩笑”,却正酝酿着新一轮的“网络暴力”…

还记得BBC新闻采访美国教授那段红遍网络的视频吗?

当时,BBC就韩国前总统朴槿惠被弹劾,远程联线了一位韩国问题的专家、釜山大学教授Robert E. Kelly。

画面中,教授上半身穿着西装坐在家中的书房,准备回答主持人的提问。就在Kelly教授严肃地评论韩国政治时,家里呆萌的小宝宝,大摇大摆的的闯进了书房…

就在教授一脸黑线却又无可奈何的情形下,只见一位亚裔女性,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从画面右上角的房门冲了进来,并快速把宝宝“扯”出了房间。

釜山大学教授Robert E. Kelly直播画面动图(来源于BBC News)

虽然整个过程不超过1分钟,但一充满戏剧性的“直播事故”,一下子挑起了网友们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好奇心。

很快,视频得到了世界人民疯狂的播放和转发,光是BBC One 在 Facebook 上发的那条,就被观看了 8 千万次,转了接近 30 万次。

虽然大多数网友都是抱着“家庭滑稽录像”上了新闻联播,这样的欢脱心情评价视频,但事情接下来的发展,却让全球的亚裔们笑不出声…

出处:别处编辑部

在自己的妻子遭受到莫名的“网络暴力”后,教授不得不出面亲自澄清,视频中手忙脚乱的亚裔女子其实是Kelly的妻子,来自韩国叫Jung-a kim,但网友们却一致认为她是“亚裔保姆”

不仅仅是网友,国外各大可靠媒体,如Time.com、英国的Metro或者像Joyce Carol Oates这样博学多才的作者,都给教授的妻子贴上了“保姆”的标签

“即将被辞退的可怜保姆”,出处:@Joyce Carol Oates twitter

一边是孩子妈被当成保姆,另一边的跨种族恋情,则正承受着网友山呼海啸的谩骂。

当事人之一是德国的一名网红小姐姐,名叫Farina Behm。生活中的她除了在社交平台发一些拍平面、走秀的工作照,还会发一些健身、煮饭、跳舞、卖萌的照片,拥有大量的粉丝。

迷恋亚洲文化的Farina有一位交往两年多的韩国男友东尹,两人不仅外形般配,性格爱好也非常契合。两年间,他们一起去过不少地方旅行,约会、搭配、学习,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每次谈到谈到男友,Farina 都会一脸幸福又害羞的说:“他是我生命中的光,是我唯一的爱”。

然而,自从Farina 在社交平台公开他们的恋情开始,这对无比般配甜蜜的跨种族情侣,就一直遭受着外国网友的强烈反对…

Farina 每天都会收到各种语言粗俗的私信,嘲讽她和男友的关系,甚至还受到死亡威胁。

更有些人给她扣上“种族叛徒” (race traitor)的帽子,建议她“找一个真男人”,因为他们认为,亚洲男人不是“真男人”

西方对于亚洲男性和女性存在不同的偏见,来源:Youtube @Decoded

看到这里,不禁让说姐打了一个寒战,为什么大部分亚裔女性和白人男子在一起时,就会被认为是雇佣关系?为什么一遇上亚裔男女和西方人的婚姻,就会出现这么多恶劣的偏见和误解?

这些恶劣的印象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纵观西方对亚洲女性的职业形象,常常离不开「亚洲保姆、越南新娘、菲佣、虎妈……」这些标签。

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就将亚洲女性看作:奴性、被动、卑屈、容易满足、或者是各类服务角色的经验,这类刻板印象的产生与19世纪美国亚裔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地位有非常大的关系。

与此同时,东方历史的渲染、西方媒体的宣传,也再次将这些偏见深深植入人们的潜意识中。

“一张图教你区分中日韩女性”,来源:worldpress.com

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很多来自亚洲国家穷乡僻壤的农民或渔民被招工馆等中介公司欺骗或诈骗至海外谋生,这些人被称为契约华工,俗称为卖猪仔。

这些华工通常教育水平较低,常年从事刻苦的劳动工作而不能获取到充足的营养补充而普遍比较瘦弱

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规定从任何外国港口将华工带至美国的船只将被认定为犯罪。

同时还规定不得给予华人美国公民身份,不得娶白人,也不能拥有土地。非白人女子如果跟亚洲男性结婚,就会失去公民权

直到1943年,这项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限禁外来移民的法案,才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被撤销。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历史的纵容下,亚裔美国人被排除在美国主流文化。一个瘦弱的,被支配的,社会地位低下的,没有公民权利的男性,就此丧失了大部分的性吸引力。

早已被废除的法案已成为历史,但日积月累的观念,加剧了西方对亚裔男性的刻板印象。现如今,历数西方影视剧发展中的经典亚裔形象,我们仍能看到许多端倪。

1960年代以前,凶神恶煞如傅满洲、阴阳怪气如陈查理等典型亚洲男性形象长期活跃在大小荧幕上。

西方人扮演的中国魔法师形象,出处:电影《魔力月光》

时至今日的流行文化,尽管有甄子丹、李连杰、成龙这类功夫巨星为亚裔男子树立良好形象,但即使是最具阳刚气息的功夫巨星,通常也只负责男人之间的肉搏,男女之间的感情戏则很少见

而欧美主流的亚裔男性留给人们更多的要么是呆头呆脑的学霸,要么是行为怪异的喜剧角色。这些都与女性同胞们喜欢的男性特征——自信,高大,健美,帅气等截然相反。

探讨亚裔在美国荧幕中形象的纪录片《倾斜的荧幕》导演曾说,“主流美国在很大程度上是看不惯亚裔男人携带性气息的。”

”看过《破产姐妹》的人,都会对剧中那个小个子的亚裔饭店老板印象深刻。作为韩裔第一代移民小老板的Han,他身高1米55,行为举止扭捏,说着一口磕磕巴巴的英语。

如果说Han的角色设定是为剧情和效果的需要,那么在美国演艺圈打拼多年的韩裔演员John Cho,却是真的深受偏见之害。能力外形都不错的他,积累了30多部作品,但最被人熟知的仅仅是《星际迷航》中临时舰长的一个小配角。

与此同时,儒家文化中所推崇的“中庸、服从”之礼,也体现在亚洲人在西方社会行为中的“低调服从”上。为了避免各式各样的麻烦,早期的亚裔基本从美国族群的政治讨论中缺席,并保持着忍气吞声的态度。

在西方人眼里,“听话”的亚洲人开得起玩笑,背得起黑。久而久之,这样“随意而无害的种族刻板印象”,逐渐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网友针对亚裔的恶作剧照片

1.请找出图中哪个学生在睡觉?

2.请找出图中双胞胎兄弟

3.请找出图中双胞胎姐妹

4.图中有多少女性

5.哪一位是老师?

社会发展到今天,

当人类的判断与视野

不断被“刻板印象”钳制,

是时候摒弃那种简单粗暴的思维方式,

打破“标签”

我们需要让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

我们需要用行动来证明自己

我们也应当记得

在面对每一位个人时,

将个人和他所处的群体分割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本文版权归精英说所有

作者:小林君,精英说作者,用心码字。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