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小时候读过这篇课文的转起来!

2018年01月20日 九嶷山三分石景区


永州深山中的灵物


神秘异蛇


在湖南省永州市,一直流传着一个骇人听闻的传说,据说,在永州地区生活着一种异蛇。这种蛇毒性猛烈,行踪诡秘,“触草木尽死。”但从古至今,却几乎无人见过这种蛇的真实模样。

首先来看看永州常见的灵蛇
蝮蛇
竹叶青
原矛头蝮蛇
银环蛇
五步蛇
金环蛇
眼镜蛇

带你寻找异蛇的踪迹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这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对于永州异蛇的描述。

有人认为,这种长相奇特而又毒性猛烈的怪蛇,很可能是一种尚未被科学界明确认知的特殊物种。也有人猜测,由于环境气候等因素的改变,那种曾一度在永州地区大量存在的异蛇,也许如今早已踪影难觅,甚至已经完全灭绝。

传说中“黑质而白章”的异蛇究竟是何物种?它会是一种在深山里繁衍千年之久的神秘蛇类,还是由于永州独特的自然环境而演化出的新物种呢?

为了揭开永州异蛇的身世之谜,同时探究永州地区的地质地理状况,《地理·中国》摄制组跟随一支由地质专家和生物专家组成的联合考察组,在永州的群峰沟壑间,展开了系统的考察。

位于永州西南部的勾蓝瑶寨,在村寨背后的大山中,一条长度在一米五左右,通体赤红色的赤链蛇,以及体色与周围的树叶十分相似的翠青蛇,两条蛇皆为无毒蛇。

老乡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线索。他告诉我们,在他们家中保存着一些残页,上面的文字村中无人能识,但相传,其中记录着永州地区一些古时的奇闻异事。

女书文字还记载了异蛇的行踪

经过多天的系统考察,专家将科考的重点锁定在了一座人迹罕至的天坑之中。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艰难跋涉,考察组终于到达了天坑的核心区域。

在坑底行进了十多分钟后,一个黑黢黢的洞口出现在了考察组的面前,考察组一行进入到这座洞穴之中,开始了更为深入的考察。不多时,考察组发现了一条蛇,这条蛇长度虽然不足一米,但在手电光的照射下,它的鳞片竟然闪耀着如梦似幻般的五色光芒。专家说,这种蛇的学名叫海南闪鳞蛇,是一种无毒蛇,属于我国特有的物种。

考察组来到了九嶷山的三分石,专家解释说,之所以能形成三分石这种三峰并峙的奇特地貌,主要是因为这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花岗岩,外层的花岗岩颗粒较粗,而中心位置的花岗岩质地细密。所以在长时间的风化侵蚀之后,外层的抗风化能力较弱的粗粒花岗岩基本全部脱落,只剩下了中心质地细密的花岗岩保留了下来。

在之后的地质运动过程中,巨大的花岗岩山体上出现了多条竖直方向的巨大构造节理,随着节理不断地发育扩展,才逐渐形成了眼前三分石景观。

在山中寻找了不多时,附近的一阵鸟鸣声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循着声音望去,只见在不远处的草丛中,出现了几只惊慌失措的幼鸟。

就在这时,眼前的一幕突发状况让我们每个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电光火石之间,一条大蛇突然从草丛中扑了出来,狠狠的咬住了雏鸟。透过凌乱的杂草,我们只能看到这条蛇那粗壮的身体和诡异的菱形花纹。 

传说中的五步蛇


考察组一行再次在山中展开了考察。寻找了半个多后,只见不远处,一条小蛇正在快速地游动。透过杂草我们发现,这条小蛇竟然长着黑白相间的奇异花纹。专家告诉我们,这条蛇的学名叫做白链蛇,是游蛇科链蛇属的一种蛇类,是一种无毒蛇。

考察队沿着河道中的巨石一路向前搜索,就在这时,在一条空间狭小的石缝中,考察组有了新的发现。只见眼前这条蛇头部呈椭圆形,身上布满了黑质而白章的花纹。

专家告诉我们,这条蛇的学名叫做银环蛇,虽然它的花纹与白链蛇相似,但它却是眼镜蛇科的一种剧毒蛇。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剧毒蛇类,属于我国“十大毒蛇”之一。

银环蛇

考察组现在所在的这条山谷,可以说是九嶷山山脉中毒蛇最为集中的区域。那么,这里为何会集中出现这么多毒蛇呢?

专家解释说,花岗岩的烘烤边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地质标志,它的出现说明这一区曾经历过较为剧烈的地质运动,花岗岩岩体较为破碎,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破碎的岩体会沿着裂隙不断崩塌。许多岩块相互堆积在一起,就形成了地貌学上的倒石洞。而这些倒石洞中的空间,便是蛇类生存和捕猎的理想场所。


 

柳宗元笔下的“永州异蛇”,很可能并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生物,而是柳宗元在综合了永州地区的银环蛇、五步蛇等多种毒蛇的特性之后,加上艺术的合理想象而创作出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意象。

永州,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样本。


其实蛇更惧怕人类教你应对蛇咬

来源:央视科教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