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起来万般伟奇,敌不过千年心绪;何患人生萧瑟处,风也凄凄路也戚戚。自古以来,各地关卡拦截险要,阻断相思,抒豪情壮志,叹离合悲喜。在我国众多关卡之中,阳关和玉门关可谓最深得人心。阳关和玉门关,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名扬中外,情系古今。离开两关之后便进入了茫茫戈壁大漠。有幸前往,便抒不尽内心的波澜壮阔,怀古凭吊,也只留道不尽的大国雄奇。
阳关,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势。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
众人皆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在送别友人时写下的诗句,在阳关入口出,便毅然耸立着一尊王维的雕像,手持酒杯,遥指远方,何其洒脱,不曾想,却是对友人道不尽的留恋与不舍。王维的雕像四周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印象雕塑,皆是以阳关留下的墨宝,阳光普照,倒是有一番文化底蕴尽显此地。
如今,昔日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仅存一座被称为阳关耳目的汉代烽燧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让后人凭吊。骑马前往,一望无际的戈壁滩,阵阵冬风,俨然一副江湖侠客行走江湖,英豪勇士踏走出关的态势。立于烽燧,正逢日出之际,平心静气,心无杂恋地看着远处的太阳慢慢升起,耀眼光辉普照整个阳关大地,实属震撼。下了烽燧,不远处便是“古董滩”,常有兵器、陶片、钱币和生产工具等为大风所揭露,复现人间,因而当地有“进了古董滩,空手不回还”的说法。
身处阳关,不由得遥想当年张骞一行,毅然踏上一条艰险无比的西去之路,也正是从他踏出的第一步起,这一西去之路便注定会被载入史册。夕阳西下,一腔孤勇,途经阳关,不由心怀感慨:出了此关,纵使前方道路再过艰险困苦,哪怕会命悬一线,也不复回头了。阳关仍在,阻断乡愁,愁更愁。
辞别阳关,几经颠簸,来到了与阳关同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的玉门关。同为古代重要关卡,早前玉门关是玉石、玛瑙等重要货物的必经之道,现如今也已经同阳关一般,空留萧瑟与凄凉。只见一座方形小城堡屹立在茫茫戈壁中,经历了千年风雨,似仍在向世人诉说着它当年“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的一派繁荣景象。
说到玉门关,可能大家会联想到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没来到这里之前,我也同样心怀这句诗的意境,可真正当来到此处,便不由得心生另一句,那便是“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这是出自李白的《关山月》,李白的诗意直教人感叹不已,长风当真一夜吹过几万里,吹到玉门关下?并不是,那吹到玉门关的,是滚烫的心事。登上关头,举目远眺,四周沟壑密布,胡杨挺拔,景色与关卡之姿交相呼应,让人忘掉尘世的繁杂,满心宁静,脑海里浮现出古人过关的一幕幕画面,怀古之情油然而生。玉门关同阳关一样,过关涉险不容回头,承载的或是打拼事业的豪情壮志,或是国家兴亡之际的一线希望,亦或是对远方亲朋的思愁。
千言万语也道不尽两关的一隅,只有当身临其境方能感知一二。阳关和玉门关历经2000年的风雨沧桑,早已失去当年模样,给世人独留下断壁残垣,实令人唏嘘不已。可关名一直被后人沿用至今定有它自身的道理,每当夕阳西下,那茫茫戈壁,总是令人神往,思绪万千。身临两关之下,才深知自身的渺小。浩瀚历史长河,玉门关和阳关从不期望被世人谨记,只是自顾地存在在那里,时刻彰显着我国历史山河的雄伟壮阔,时刻向外人展示着饱含历史底蕴的大国之姿。
“此生不入两关,永不会感受到真正的灵魂的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