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interest)
一般国外大学在申请过程中除了成绩单、申请表、语言成绩之类的通用文件外,为了更好的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情况,都会要求几样个性化文书:
Personal Statement (简称PS, 个人陈述),有的学校也叫Letter of Intent(意向表达书), Research Plan(研究计划)等,一般700-1000字。
Resume or CV (简历),1-2页信纸。
Reference Letter (推荐信)。
这些文书,是展现自我、表达想法和获取理解的极好机会,一封好的文书不仅能扭转其他方面的劣势,甚至能直接让高校对你抛出橄榄枝。比如曾经美国一位华裔女生写的通过逛Costco(好士多,美国著名的仓储连锁超市)有感而发的PS就帮她获得了众多常春藤学校的offer。
可能你会选择做甩手掌柜,让中介全部帮你搞定这些文书。但我觉得你恰好错失了人生中最美妙的一次体验和挖掘初心的机会:你究竟为什么要留学?哪些东西对你是最重要的?你想通过留学达成什么?你觉得你是个怎样的人?同他人比较,你独特的地方在哪里?
这些反应三观的问题,中介是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帮你回答的。如果你不闻不问就把文书写作如此重要的步骤给外包出去了,我觉得你的留学之路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一个学校连阅读别人代写的文书也可以录取你,这样的学校真的要去吗?
在我看来,文书写作是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之一。我至今仍然记得把自己关在学校图书馆反复修改自己研究生申请文书时的那一周,不断的抽丝剥茧和扪心自问,当最后短短一张纸的PS和简历完成的时候,你仿佛把这小半辈子的人生都提炼了出来展现给世人,特别充实和安稳。
其实文书写作无非是一种纯然的思维表达,而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挑战在于:有没有足够的自我认知写出独一无二的陈述?有没有能力将碎片化的人生提炼成一段逻辑性和故事性都很完整的短文?有没有足够纯正的英文去驾驭精简而又优雅的表达?
你可能会说:我雅思/托福成绩很好啊;我非常了解自己啊;我很明白为何要出国啊。从这些模糊的思维到完全打动录取官,这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西蒙哥这里可以教给你几个套路,帮你省掉几千块的中介费,最重要的是,帮你想清楚很多更加重要的问题。
Personal Statement (个人陈述)
个人陈述(PS)就是一个浓缩版的自传,需要把你的过往、当下、申请的学校以及未来有机的串联起来,如果能让录取官看完之后发出感叹:这位学生要是不来我们学校,简直就没有别的学校可以去了,你就成功了。
写PS的思路应该是构思—创作—完善—修改。刚开始可以天马行空的想,骨架和立意搭好了以后,要用故事和论据去精准的衔接和完善,好的PS一定是修改修改再修改的,我当时的那篇PS就一共改了11版。
你需要通过这篇简短的文章,告诉学校几个事情:Who am I?(我是谁?) Why am I interested in this program, not others?(为什么要申请这个学校的这个项目,而非其他项目?)以及What can I offer?(为什么应该录取我,我的优势在哪里?)
第一个问题描述你的过去,第二个问题描述你的当下,第三个问题阐述你的将来。
你学校好、GPA高、有实习、有研究项目,别人也有,为什么是你呢?学校不录取你有什么损失?和其他1000个申请人比,你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所以,在一篇几百字的essay里,你即要富有逻辑性(logical),也要有故事性(storytelling)并且最终能打动人心(compelling)。
如果文章平淡无奇甚至是套用的别人的模板完成;如果主旨乏味枯燥、不能凸显自己在某一领域独有的经历和思维;如果文章放在别人身上或是别的学校里面却同样适用,那西蒙哥都会认为这是一份失败的PS.
几个实用的tips:
开头一定要有趣,能抓住阅读者的眼球。想象每个学生最多也只能得到3-5分钟的时间,如果你的开头是: 我的名字叫XXX我来自XXX,这份文书一定直接就被扔到了垃圾桶里。建议以一个简短有趣的故事切入主题。
一定要了解自己学校和专业的特点,再去对症下药的诠释为何你会感兴趣。如果你连学校的文化也不知道,项目的设置和优势也不明确,如何能向学校证明她是你的真爱?(是不是和写情书的套路是一样的)?
可能有很多同学会说,我本身就没有什么特别的学习或者生活经历,那写出来的文章怎么独一无二?要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和萃取故事,学校并不想听你夸自己成绩多好论文多厉害,你要展现一个立体的有生命力的人。面对生活的态度,就是面对教育的态度,用力生活的人,一定有大把可以萃取和打动人心的东西,平时要多留心。
大声的朗读出来,找朋友帮你看,让英文为母语的人帮你修改。一开始写出来的文章肯定或多或少有Chinglish的影子,不能让别人帮你写但是可以让别人帮你用更纯正的方式表达出来,记得一定要找native speaker. 到什么程度就合适了呢?就是你觉得文章里面的每一个字都没有更好的字能取代了为止。
PS与简历、推荐信以及其他申请材料是一整套文书,彼此应该形成相互补充、相互呼应的效果。如果简历或推荐信里已经提到的内容,PS中就不要再重复了。
逻辑性和结构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这么短的一篇文章都写得头尾不接逻辑混乱,就真的没有任何可能了。思路清晰、结构紧凑、特点鲜明,让人从头至尾不觉得累,还能饶有兴致地看完,这篇PS就非常成功了。
Resume/CV(简历)
简历存在的意义就不用详细说明了,相对于PS的生动和感情,简历则是一份客观描述自己过往经历的文件。虽说是客观描述,这里面的难度在于如何恰如其分的突出自己的成就和经历,既要为PS佐证,也要细化PS里来不及说的部分。
比如你在PS中提到了自己的快速学习能力,并且举了一个例子。那么在简历中,可不可以通过另外一个例子再次印证这一点?
凡是找过实习/工作的一定都写过简历,我平日工作里也看了成千上万的简历,差的简历每一份都有每一份差的理由,好的简历却大多是相似的,他们大多在以下这些方面做得很好:
不管你的经历多丰富,尽量控制在一页纸,less is more. 在最短的时间内如何吸引住录取人员的注意力?两页以上的简历必然是做不到的。每段经历的描述不要超过4个bullet points(分点),每个点最好控制在一行。如果实在没办法需要两页,请不要第二页留出大片尴尬的空白。
统一,统一,统一(Consistency)!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赢了80%的学生了。统一包括格式统一,字体统一,语法格式统一,时间日期统一等,有句俗语叫做Devil is in the detail(魔鬼都在细节处)。如果你连介绍自己的文件都有细节错误,学校怎么会信任你去写研究报告?
多变,多变,多变(Variety)! 用词和表达方式要变化,不要总是joined, participated, learned. 有个替换同义词的网站叫做Thesaurus, 实在不知道如何表达可以上去查。
一定要量化。切勿全篇简历都是假大空的描述性形容词,能用数字的地方就要用数字,比如销售额增长了多少,团队成员有多少,效率提高了多少,产品合格率有多少等等。阅读一份没有数字的简历就是味同嚼蜡。
专注描写你的成就,而不是你做了什么。(Focus on your achievement, not what you’ve done).这一点太重要了。别人没兴趣知道你每段实习和课外活动都做了什么,你也没必要啰嗦一大堆去描述你的行为,你只需要提炼出最终的结果,你在这里面达成了什么目标和成就,用数字去表达清楚即可。
知道你的读者想要看什么。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位有不同的偏好,是应该突出领导力,还是科研能力?是多描写实习的项目,还是课外活动?不同的国家,学校和学位,你需要准备不同的简历,才能“投其所好”。
开头Highlight/Summary的部分极其重要,很多时候将决定录取人员是否选择继续看你的简历,所以请一定反复斟酌这部分内容,将最强有力的概述和关键词放在这部分,依然要多使用数字并且投其所好,要能做到即使只看这一部分也能对你了解个八九分。
不需要写性别,出生年月日,婚姻状况之类的信息,也不需要放照片。
Reference Letter(推荐信)
推荐信特别重要,因为它是申请材料中唯一一个可以从第三者角度对你的学业、科研、工作和性格特点进行评价的工具。西方国家整体上十分依赖推荐人的信用制度,人们在找工作、换工作,升学、甚至租房过程中都需要提供推荐信,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推荐信的分量不容小觑。自己再怎么赞美自己,可能也抵不过一份有分量的推荐信。
比如下面这封,来自美国著名物理学家Richard Duffin给John Nash(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就是那部著名电影美丽心灵的男主角)申请普林斯顿时候出具的推荐信:
“Nash先生今年19岁,六月份从卡耐基大学毕业,他是一个数学天才”就两句话,言简意赅。
我也曾有个南美洲的同学在申请研究生的时候找到了他们国家的财政部长写了一封推荐信,后来去了剑桥。
那是不是找到的人越牛推荐信就越好呢?其实不然。
推荐信有两个重要的考量因素:一个是推荐的可信度,一个是推荐的力度(推荐人的名气和分量)。如果推荐人很厉害但跟你完全不熟,比如一个实习生通过关系拿到了大公司CEO的推荐信,这是违背常识的:一个CEO真的能了解实习生的工作表现吗?这封推荐信的含金量是要大打折扣的。因此对于“牛推”我们不要强求。在名气和可信度方面,应该优先考虑的是可信度,即一个真正了解你和欣赏你的人。可以是你取得特别好成绩的一门课的教授,可以是某个重点实验室的主任,可以是实习中的部门主管等等。
首先在写推荐信之前,我们要明白推荐信要写什么?一般学校都会有推荐信的标准格式,甚至给出了具体的问题让推荐人回答,我们按照要求填写即可。如果你所申请的学校没有固定的格式,推荐信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作为被推荐人的你的基本情况:比如毕业时间、学校、所获学位以及个人的专业经历
推荐人和你的关系:如何相识、认识多久、是什么工作关系
推荐人对你的全方位评价:专业基础、科研能力、性格、工作特点、学业上的前途期待等
推荐人可以着重介绍你曾经获得的奖励和成就、发表过的论文、参加过的重要项目,甚至是一些以小见大的实例来侧面印证你的能力
其他综合方面的评价,可以带有比较浓重的个人色彩和情感。
关于推荐信,西蒙哥最后再提供一些重要的Tips:
推荐信讲求的是与其余申请材料的呼应和配合。 一封好的留学推荐信,能够通过列举真实可信和具有启发性的事例来侧面佐证申请人在某方面的潜力和特长, 使申请人在众多与自己条件相当,甚至比自己条件更优秀的申请群体中脱颖而出。但要注意,推荐信仅仅是从侧面描述,目的是与其余申请材料配合,进而支撑整个申请的立体度。
由于很多原因,国内有些老师没有出具英文推荐信的能力。这种情况下,推荐人可以用中文写作推荐信,同时附上英文翻译件。或者通过协商,可以我们写好之后给推荐人审阅,同意后签字。特别注意推荐人一定要用全名。因为很多招生官会去Google这个推荐人的背景来确认真实性以及他们的分量,所以如果只是Professor Zhang和Mr Wang, 这封推荐信就白写了。
美国一般对于硕士及博士申请需要3封推荐信,英联邦国家则一般2封。如果学校没有明确的要求,对于研究型项目(MSc,phd等),我建议出具2封学术推荐信和一份来自实习或实践类经验的主管推荐信。如果是授课或就业类的项目(比如MBA或M.Eng等),可以调换成2份实践类推荐信和一份学术类推荐信。本科申请则着重突出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不需要说明研究能力。
切忌推荐信和其他申请材料出现矛盾:比如你的推荐信人大写特写你在某个实验项目中了不起的成就,而你在自己的简历中却只字未提,这就未免让人生疑,整份推荐信的可信度可能就立马丧失。
利用推荐信可以为申请材料中的弱点提供解释:比如你某门核心课程只拿到了70分,这在成绩单上可能非常难看,但是如果你的该门课程教授在推荐信里能说明这门课的难度极大,以及你在班级里的相对位置,那么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
对于转专业的情况,最好能找到和目标专业相关的推荐人,从你对这个学科的热情、理论功底、快速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去阐述,这样才能从一个本专业的角度来应证你完全有能力完成这个转换。
事实胜于一切:用尽所有美好的形容词,却没有一个具体例证的推荐信是完全没有分量的。事实胜于雄辩,能用案例和数字的地方一定要用。
一套好的文书绝对是敲开理想学校大门的最好钥匙,它们让你的申请从一串串的托福/雅思成绩,蜕变成一个充满故事性和立体感的人。越是好的学校,越是会看中这些“人”的因素,越是值得你去投资。
更重要的是,写作和打磨这些文书的过程将让你开始重新认识你自己,缕清你留学的所有思路和规划,保证一个最理想的开始。因此,请给自己这样一个机会,为留学之旅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本文为原创稿件,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