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墨村微专栏
范洁
墨尔本大学环境硕士
主攻食物政治和可持续农业
兼职挖土、养蚯蚓
立志成为一枚有修养的吃货
之前的文章评论中有不少小伙伴对我的WWOOF经历很感兴趣,今天就稍微给大家分享一下旅行见闻以及一些实操型的建议。
信息和交通都相当发达的当下,很多小伙伴都在通过打工假期、国际志愿者、AuPair等等不同方式来“睁眼看世界”,我个人的经历集中于发达国家有机农场的打工换食宿,还欢迎比我更会玩的大家补充和指正。嗯,其实这是篇流水账。。。
什么是WWOOF
最初,它是Willing Workers on Organic Farms的缩写,但是现在因为WWOOF概念的普及已经很少有人提及。这是上世纪由英国都市白领发起的一项运动,后来遍及世界各国。常坐办公室的人们因此可以有更多机会下地干活,了解健康食物的生产方式,学习大多数城里人都丢失掉的生存技能,体会自给自足的乐趣,更加包容友善地对待周遭的人事物。WWOOFing也成为现在很多年轻人国际旅行的一种深度游形式。
注册成为目的地国家的WWOOF会员后(一般会有会员费,澳洲大约每年七八十刀),WWOOFer (志愿者)和WWOOF host(主人)通过这个平台对接。正常预期下,WWOOFer每天工作4-6小时,每周工作5-6天,其他时间自由安排。
我的WWOOF历程
中国
故事还要从大二的时候说起。圣诞假期在家复习考试到生无可恋的我突然觉得找不到自己生活的价值,整天被过量的信息和电子产品环绕着,简直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典范。于是豆瓣上面随便搜了个宁波周边的农场, 大巴再转小客车,来到了宁海的一个小山村里。“农场主”是个不怎么爱说话的艺术家+企业家,公司运营的收入很多都用于实现他的理想---尽可能多的保留这个村子传统的景观和文化,也同时吸引更多的艺术家和喜欢返璞归真生活的人来此常住。
虽然没住几天就被冻回去了,但是生平第一次自己烧柴做饭,漫步于古宅、戏台、青石板和梯田之间,每天和大黄狗厮守,感觉自己整个人都接地气了很多。也是从这里,我了解到WWOOF的存在。
劳动换食宿的劳动部分——手工自然收集物梳妆镜
英国
一年以后在英国交换,学业结束后的长暑假我抱着了解当地文化顺便锻炼口语的心情到了英格兰北部和威尔士交界处的一个叫Babbinswood的小农场。虽说是农场,但是host Barbara是个主张自然疗法的兽医。自家的土地都租给一个有机奶农放牛,只留下后院几亩空地希望开辟成一个菜园可以自给自足,践行环境友好的耕作和生活方式。WWOOFer们的任务就是帮忙开辟和管理菜园,以及力所能及的家务。
Barbara希望在一亩三分地上践行自给自足的有机生活
遇到的WWOOFer也形形色色,比如这对来自牛津的老夫妻,已经有近20年的WWOOF经验,一放假就爱往别人家农场跑,和很多host都成了终生的好朋友
我帮Barbara后院画的种植规划图
刚开始,我这个笨手笨脚的城里长大的孩子由于从来没有过任何耕作经验,锄草的时候连着菜一起除掉,种子发芽期给水不够全军覆没之类的事件是家常便饭,但是大家都对我非常耐心——最多的时候农场同时有来自四五个国家接近十个WWOOFer,Barbara应该已经很适应可能稍微有点混乱的状态了。
农场各个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人手——有点工程背景的就负责敲敲打打做些维修和建造,力气大的就劈柴拉牛粪,女孩子们除了菜园子里面浇水施肥喂鸡捡蛋,平时做饭晾衣服打扫卫生装饰房间等等精细的工作也交给我们。
几乎所有农场里面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锄草,当然也有一些如实践朴门耕作的农场会选择保留多数威胁不大的杂草,因为它们都是农田生态重要的一份子
下工后的课余活动更是丰富,有的在闲置的猪圈健身,有的抱着吉他坐在拖拉机后斗里练歌,有的打开电脑整理自己的摄影作品,有的在厨房尝试新的烘焙点子。人多的时候就去组队树林里篝火烧烤,或者周末开车一起去探索附近的历史悠久的小镇和城堡遗迹。。。总之,从来不会无聊。
有扇景色如画的窗户
收工后的森林BBQ,黄昏的夕阳,隔壁的油菜花田,大树上的秋千
就是在这里,我和一个法国人和澳大利亚人一起尝试了人生第一次通气式堆肥,当第二天James叫我把手伸进肥堆感觉到温暖发热的腐熟过程时,整个人都激动到不行,好像能感受到无数微小的生命正在超级努力的工作。
法国工程师小哥Rafael耗时一周建起的100%回收材料资源再生(堆肥)中心
业余时间,Barbara还致力于参与当地公益环保组织Friends of the Earth的会议和保护蜜蜂的宣传活动,她也义务组织Symphony of the Soil(一部讲述土壤健康和有机耕作的重要性的纪录片)的公映,希望更多的当地农民可以在自己的土地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德国
本科毕业旅行我在德国及周边游走了三个月,停留了三个农场。除了中间一个专门养羊的农场逗留了1个月,前后两个农场都大约停留2周。这回,真的能看出WWOOF host的多样性了。其中一个“农场”本质就是一个退休老奶奶的小院,不过Lydia也不简单,独自一人管理七只鸭子五只鹅三头牛两只猪三只山羊两只火鸡和而是多只羊十来只鸡。。嗯,就是动物园的感觉。
她住的小镇总共有十多户人家,每天早上我都拎着奶桶到邻居大叔那里打鲜奶。她家并不宽敞的走廊里面有张地图,上面是之前所有WWOOFer都在各自国家那里贴上一个小圆点,密密麻麻。她说,你看我连海德堡都没怎么去过,却可以通过你们的眼睛看到整个世界——原来她从二十多年前就开始接收WWOOFer。
这里住宿有独立的房间,Lydia还专门准备一件厚毛衣给我
Lydia算了一下到今天位置已经接收过超过二百为WWOOFer了
混养在一起的小动物们
业余活动是骑车下坡,推车上坡
印象最深的,是临走前小镇路边看到的一个小房子,那是一个Demeter农户建的自助购物站,想必他们是把收获过多没有订单的作物都就地销售了。Demeter是流行于德国的有机认证组织,在大城市的有机食品超市可以经常看到 。很难想象,在小村落里面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买到,可见村民之间的相互信任以及对于有机耕作的认可和支持。
周边农场自建的自助购买农产品的小屋
付款全凭自觉
同样也是小村落,笔者在巴伐利亚南部深山里又是另一番体验。年轻的园艺师Katharina是当地有名的接骨木花产品手工制作者,糖浆、酒、果酱、甜酸酱、花茶,你可能从没想象过一种植物可以被玩出这么多花样。她和雕刻家老公Robert以及他们的四个儿子住在一个叫Unterschwarzenberg的地方。我们平时的工作最多的就是修剪野生的接骨木树,采集果子,灌装产品,配送到附近的游客比较多的小镇。这里的农耕传统文化氛围浓厚,周末我们一起在当地的农夫市集卖打着Coffee to Stay (与满街Coffee to Go形成鲜明对比)招牌的意式咖啡,不提供一次性杯子。总体来说,这里的两周更像是在阿尔卑斯山山间小屋的度假 (住宿是独立的双层loft)。
这里的WWOOFer重要工作之一是带孩子
Holderhex(接骨木女巫)系列手制农副产品
节日早上大家盛装出席,这些传统服饰是Katharina亲手做的,老公和孩子的白色衬衫是当年岳母亲手纺的布料
WWOOF的过程当然也不是一帆风顺。德国之行的小高潮要数中间一个月的牧羊女生活,这应该是我所有WWOOF经历中最最辛苦,但收获也颇多的一次经历。 因为有机耕作需要通过非常频繁的轮牧来保持地力,每天的工作主要内容就是将分散在村落间大大小小七片草场两百多只羊移动到另一片草场。另外还需要亲手给没有母亲的小羊喂奶,辅助农场主给它们剪指甲剃毛。我因为会骑车,每天还要额外时间带着牧羊犬训练和活动筋骨。
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草场上挪动围栏,偶尔还需要给羊喂些营养补充剂
职业剃羊毛的匠人手速很快,一天剃了近两百头羊。我们主要负责抓好羊然后排队递给他。
雨天汽车遛边牧可能是我干过最惊险的“农活”
这个农场的魔力就在于农场主夫妇仿佛一直在连轴转工作,这让WWOOFer们也不好意思袖手旁观,于是有时一不小心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住宿条件也比较简陋——我和美国姑娘Kirsten睡在书房的两张床垫,另外德国和法国姐妹花Verena和Natalie睡马厩改造的仓库,还有一个德国阿姨睡在外面一个独立的工具房。艰苦环境加高强度工作,如果不是因为有给力的小伙伴,简直不知道怎么能熬过漫长的一个月。那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遇到WWOOFer们团结起来和农场主协商工时的状况。在一般的WWOOF农场,大家都遵守之前提到的默认工时,偶尔农忙时多搭把手大家也都不会介意。但是这回有点夸张,严肃谈判后争取到了两天假期,还可以开着农场的车出去,于是一众人高歌去海边了。
一般WWOOFing都会选择周边有好玩的的地方,比如海边~~争取到的休假我们去了沙滩风筝节和港口3D艺术节
在肥堆上都能玩超开心的姐妹花
Verena和Natalie是多年的好友,也是第二次来这个农场。她俩从小能歌善舞,干着农活也要练和声,下着瓢泼大雨还能奔到雨中空地上面跳舞那种。每天工作欢声笑语不断,还教会我们不少德语歌。小学老师Verena更是在主修音乐的表哥来助阵的时候给我们编排了一场多元文化融合的文艺汇演,即使Kirsten和我对大多数节目都并不熟悉,他们也极力鼓励我们一起上台,哪怕只是演一棵大树或做基础人声伴奏,让人有非常融入的感觉。(可以点开视频感受一下气氛,13’14”有惊喜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PqQLMONDVA )。
农场包饺子是保留项目
未完待续。。。
往期精彩:
范洁|我在墨尔本当小农,这里连小学生都会种菜呢!
范洁 | 在墨尔本想种好菜,这种技能你必须有!学会了,政府都有各种优惠给你!
范洁 | 新骑手们,你需要知道的墨尔本自行车攻略全在这里啦!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