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美国中文网"↑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在曼哈顿的一所小型工作室里,一班业余维修人员在免费为市民修理旧电器。他们各持正职,虽没有专业维修证书,却喜欢与电线和零件打交道,也重视历久常新的价值。主办人赖名松是一名旧物爱好者,身上总是随时携带超过五部手机,最常用的竟是一部2007年出产的按钮式手机。来自台湾的父母对儿子的怪癖爱好不予置评,赖名松却只是童心未泯地说:“有一天他们会知道我在做什么!”
51岁的赖名松个子魁梧,不说话的时候不苟言笑,接触他后才发现他性格有趣,经常吐出令人发笑的语句。首次见面是在布鲁克林一间展出的垃圾历史博物馆,馆内摆放了一名清洁工十年来收藏的“宝物”,包括多款旧式电话。赖名松轻声地对我说,他有一部与展柜里相同型号的电话,是他当环保义工时「救」回来的。
2008年一次偶然机会,他认识了非牟利组织「维修联盟」(Fixers' Collective)的创办人,志趣相投之下加入了该组织,成为义工。在该组织起初举办的展览中,展出的是用维修物砌成的作品。后来再举办的周期聚会中,让需要维修旧物而无力支付的人,携同旧物与义工一同修理。这概念类似荷兰的修理咖啡馆(Repair Café),旨在减少废物浪费,同时连系社区居民,让不懂维修技术的民众,可边喝咖啡边观察。目前全球有1400个修理咖啡馆,不包括「维修联盟」。纽约市暂时没有正式开设的修理咖啡馆。
2010年,赖名松接管「维修联盟」,由每周见面改为每月,并在布鲁克林和曼哈顿租借位置开设修理工作坊。「我觉得现在做的是一种社会实验,它是即时的,也是未知的。」八名核心成员来自五湖四海,有人是电视节目音响师,有人是退休老匠,赖名松是名超市采购员,曾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电脑技术及应用专业。「我一向喜欢旧东西,从前便经常向朋友请教技术。即使我在超市工作,有时也会帮忙修理货架。」
访问当天,来访市民逾30人,他们携带的旧物包含唱片机、留声机、平板电脑、苹果手机以及航拍器等。长桌子上的维修工具和前来的市民各占一角,维修人员向前询问他们的需要,众人便陷入抽丝剥茧的深思中。「如果你交给生产商修理,他们只会闭门造车,修好就还给你。但在这里,人们可观察整个维修过程,也可以提出建议,下次亦可自行修理。」
来自广东的陈文婷带了四件旧物,其中两件被成功修复。电影专业的她拥有一部超8毫米胶卷摄像机,是1965年研发的电影器材。「这部摄像机已经很久没用了,本想放弃它。但今天却被成功修复,又学习了胶卷机的奥秘,原来有很多可调控的零件。」然而另一件产品却未能被修复,那是一部较新型的MP3。「维修人员帮我仔细查看后,发现内部零件已被锁死了,无法取出。我才意识到,有些产品出产时便注定无法修复了。」
在日新月异的电子生产链中,新产品变得愈来愈难修复,反而旧产品的寿命较长。「现在的产品用胶水来合成零件,比起用螺丝合成的旧产品,前者更难以重新组装。」赖名松称,生产商又隐藏了修理信息,这使得一些义工由于缺乏官方修理说明书,只能凭借经验和知识去修理。陈文婷曾接触过生产商,「他们的维修部门限制很多,只帮忙处理一些问题,而且收费高昂,寄相机到厂商总部又怕遗失。」 机缘巧合下,她在一个环保活动上认识了赖名松,仅花了5元捐献金就修复了旧物。
赖名松除了每月举办工作坊,在他空闲的时候也进行「家居实验」。他拒绝在家接受采访,原因是父母觉得,被外界看到了一个似垃圾场的家「很丢脸」。「家中有5部电视、至少20部平板电脑、20部手机、以及一些旧衣服。有的是在环保活动『救』回来的,有的是随街收集的。」他形容那些是实验(Project),希望研究产品构造和不同的维修方法。「我对旧物品有特殊感情,但父母并不明白,只想我清理好家中的废物。」
Fixers' Collective维修工作坊
时间:月初和月中(留意FB信息),下次为2月7日
地点:月初(布鲁克林The Brooklyn Commons)
月中(曼哈顿Hack Manhattan)
点
阅读原文/Read more,观看视频
免费翻新旧电器 维修员吁市民珍惜旧物
(转载请注明美国中文网)
长按指纹扫描关注“ 美国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