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8年夏季高峰会”上的这些“语录”,被网友广泛刷屏。
拼多多、阿里巴巴、腾讯等都是利用人们的低级趣味赚钱”
“中兴号称自己是个高科技集团,真的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很多企业家其实干的是捞一把是一把的事”……
8月25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8年夏季高峰会”上的这些“语录”,被网友广泛刷屏。
俞敏洪整个演讲行云流水,敢讲话,讲真话,为企业为创业者高屋建瓴,为国家为整个民族献计献策。十分精彩。
此次演讲,俞敏洪以《在动荡的时代做不动荡的自己》为题,首先表明:
“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时代的动荡,不光是中国,而且是世界。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着让祖国变得更好,我们都发挥自己的力量,我们不希望跟着时代动荡,而是成为中流砥柱,为国家添砖加瓦。”
其实,这是俞敏洪近半个月来的第二次演讲。
两篇演讲不可多得值得收藏,小编特将这两篇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第一篇
《把眼前做好,一切的都好了》
如果你真是个干事的人,抓住一两个干事的要点之后,就应该踏踏实实在公司干,而不是想着用商业模式到处吸引所谓的投资者。
今天在座的大部分人都是企业的创始人,我希望能够用我沉淀下来的一些东西,给年轻人和创业者提供一些帮助。
1
决定要做的事情
一定要全力以赴
1)成本,是你放弃最大的代价
做一件事,成本就是你放弃最大的代价。
我做任何事都有一个计算方式,我会考虑如果这个小时我不做这件事,而去做另一件事,另外一件事会更加有价值吗?
决定这件事价值的不是这件事本身,而是你到底放弃了多少。
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概念:
一旦决定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全力以赴;
否则,就不可能得到最好的结果,只能是生命的浪费,精力、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中国创业有一个巨大的问题——“跟风”。
一说O2O,就会出现上千家O2O。最后除了美团等那些做得特别好的,几乎一家都不剩。
为什么?
王兴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创业家,只要是他认定的事情,就永不放弃,这是值得钦佩的。
还有一个人,我北大的师弟,现在做智能汽车的李斌。
我问他,现在特斯拉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你要做一个上市公司总共一两亿美元可能都不够,他说我全部投入了一定有人跟我一起做。
2)成功,需要气质
任何人的成功都需要有一种气质。
比如李斌。
有一次我们到戈壁沙漠徒步,3天走120公里,因为器材太重,我们找车拉器材,自己只背水。
但李斌不仅全身装备都背着,还额外装了5块板砖,每块接近两公斤。结果他背着接近30公斤的装备,走了第一名。
那一刻起,我就知道他做任何事情都会成功。换我,肯定做不到。
所以当他说做蔚来汽车时,我毫不犹豫给了他三千万美元,并且说丢了我也认了;如果赚了,那就是跟了一个伟大的创业家在做事。
创业家不是听各种演讲听出来的,而是找到那一两个特征,用自己的理想痴迷地支撑着,并且全情投入。
比如伊隆·马斯克。
他做特斯拉是全情投入。当时他身边只有两千万美金,全部投入做火箭研发,而火箭研发是一个在我们看来完全无法商业化的事情。
但他从小就对太空痴迷,希望到太空去遨游。后来变成了一个理想,不光自己遨游,还要把1000人送到火星上定居。
他先做的火箭,后来做的特斯拉,因为两者都是用现代高科技改变人民的生活,是有相通之处的。2001年特斯拉成立,2004年他才参股到特斯拉公司。
最初对特斯拉公司只是一个投资行为,后来发现老总和副总实在不靠谱,自己才一头扎进去,最后把特斯拉汽车做起来。
3)创业,需要真正的思考
我希望在座的所有创业人士真正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行为到底对不对。
如果你是抱着别人做了我也做,说不定我会比别人做得更好的心态来做,说明你对这个行业、这个事业根本不了解,或者根本就不喜欢。
这样的话,即便你拿到投资,死掉的可能性也会多于活下来的。
教育行业里,曾有一段时间出现了大量的O20,活下来的有四五家,兴旺起来的几乎没有。因为他们对教育的规矩一点都不了解。
紧接着开始做大量的家教上门服务,在解决一个痛点的同时,带来了无数其他的痛点,这样的商业模式自然不会受到大家欢迎。
共享单车出现以后,中国出现了共享板凳、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服务,我不知道这些共享需求到底有多大,共享背后如何进行管理。
2
不懂的事情坚决不做
弄懂的事情坚决推进
一代创始人和另一代创始人之间是有代沟,有变化的。
1)扎进去研究
我做事有一个特点:凡是我不懂,但又认为跟未来发展有巨大关联的事情,就会一头扎进去进行研究。
比如人工智能,凡是人工智能的书我都读过。大家在表面上会发现,新东方好像跟人工智能并没有太大关系,但我认为任何属于科技的东西都是手段,它是来帮助你实现目标的。
人工智能帮我们在教育中间实现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而不是人工智能本身就是教育。
那些凡是用所谓的科技手段来忽悠而忘了目的的,都带有营销色彩。
教育品质和教育质量并没有真正上升的机构,未来一定会面临巨大的痛苦。
2)代际领导力变革
实际上,像我们这样的老一代企业家,面对新事物接受得比较慢,我们也不太容易全情投入。
新东方账上钱不少,我发现把所有钱投到人工智能这条路走不通,新东方也会跟着完;
但投入了不能半途而废,新东方股市150亿美金,一旦新东方倒下了,投资者就一分钱也没了。
目前新东方在人工智能和科技的投入大概10亿左右,等于把新东方7%~8%的钱投入到教育相关的研发上,这点我们做得相当不错。
而且我依然深刻地认为,再过两到三年,中国在科技、人工智能和教育的结合上,新东方做出来的产品和系统将在中国教育领域达到头等水平。
这就是我所谓的代际领导力变革,也是我的个性特点,不懂的事情坚决不干,但弄懂的事情要坚决推进。
新东方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没有出太大的毛病,因为我每次都踩在了正点上。
任何领导力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结果,任何人都是从小孩长成成人,任何一个企业都有从创始公司变成上市公司的可能,任何一个人都是从不懂到懂的方向走。
就我个人来说,我是一名北大老师,从北大出来后,自己开了一个培训班招了几个老师和学生。
刚开始,跟税务局、街道打交道这些都不懂。
但慢慢的,干成了一个像样的培训企业。到新东方成立新东方科技集团,从向全国布局新东方分校变成新东方教育集团,一步一步往前走,中间每一步都是学习的过程。
到了集团公司以后,慢慢学会对外融资,到最后三千万美金进入新东方。新东方搭建海外的VIE结构,紧接着新东方成立国际化集团公司。
2006年新东方到美国上市,成为中国教育界第一家到美国上市的公司。
在此之前,所有人都认为教育产业化是一件非常不靠谱的事情,还认为在中国,教育领域上市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紧接着新东方上市后,2012年受到了美国浑水公司(用一些数据的研究报告对一些公司进行揭露)的攻击。
期间我们聘请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律师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证明新东方的清白,最后重新取得美国证监委的信任。
你会发现这是一步一步成长的过程,每一步都是对你心智的锻炼,同时也是对你的考验。
因为每一步的成长最后带来的结果,就是你自身的胸怀、眼光、团队建设能力,以及自身布局能力到底能不能跟上企业的发展。一旦跟不上,企业定会跟着你停滞发展,甚至出现倒退。
这就要看你是否愿意不断变化。胸怀可以不断扩展,个性也是可以改变的。但很多人做不到,因为胸怀的扩展和个性的改变,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举个例子:
刘邦的胸怀非常大,至少作为一个帝王的胸怀是有的。所以他能聚集诸多人才跟项羽进行多年的战斗,最后占据先机,打下汉朝天下;
项羽个人英雄主义特别严重,胸怀明显不够,光有英雄情结没用。
到今天为止,我的改变也不是很好。我是文科出身,天生就是文科基因,对高科技,以及高科技应用,不那么敏感。
所以新东方在高科技时代确实略显落后,但我们仍在追赶和超越,这中间就需要一个布局。
3)科技与情怀,缺一不可
我原来对理科生不那么感冒,因为我觉得他们很轴。但今天这个时代明显是理科生和文科生结合的时代,不懂高科技或者不懂人文都不行。
高科技是手段,情怀是理想和格局,二者缺一不可。
所以我坚持我的理想和格局。新东方总裁办总共6个人,3个人是科技出身,而且越来越年轻,最年轻的只有30多岁,为什么?
因为总裁办是一个决策层,需要保持3对3的平衡,文理兼容,文理思维相联合。否则,双方都有可能对对方思维拥有否定权。
这也是今年差不多大半年时间,新东方的科技研发飞速发展的原因。这需要你自己布局,你不布局,它就不可能发生。
我眼中还看到这样一种现象:
大量的人不愿意接受新时代的变革,导致企业出现诸多困境。
我见过的一些老企业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坚决不用智能手机,坚决不上网,坚决不看信息。
就这样,企业不断地落后于时代,濒临死亡的困境。
还有些企业家相信老人,身边一个年轻人没有。我曾到一个企业去看,发现最年轻的是45岁,一看企业就没有希望。
如果一个20岁的人对新事物的接受度是100%,到45岁已下降为20%,庆幸我50多岁还能保持对新鲜事物30%、40%的接受度。
总而言之,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一个很不易的过程,但开放的胸怀和定力很重要。
3
把事做好的三个原则
1)以终为始
你这辈子到底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一定要知道。
另外,这件事情最核心的点到底是什么?
以教育领域为例,有时做着做着,就会拼命地做营销传销,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欺骗性行为,最后忘了核心点。
这个核心点就是终,我发现中国70%~80%的公司都忘掉了。
2)急事慢做
西方的一些奢侈品,日本的一些工匠做出来的产品,让大家感到非常惊叹,为什么?
因为他们把一件事情精雕细刻,做到无比极致的状态。
很多人说,“现代社会讲究的是量而不是质”,这是完全错误的。
很简单,这个世界上能占据量的公司都是平台公司,而对于90%的公司来说都是产品或者内容公司。
如果是产品公司,意味着你要把产品做到极致,做到极其符合人性的程度,才有人来不断购买,重复购买。
所以你提供的内容必须是高质量的,而高质量内容的打磨是需要时间的。
新东方投资的凯叔讲故事,现在已经有两千万小孩在看了,我为什么要投它?
因为我发现凯叔这个人对产品的精雕细刻和打磨达到了痴迷的状态:
他花4个小时录音,如果发现一个音没读好,就会重新录。4个小时录完剪出来,就是孩子听的20分钟而已。
尽管当时凯叔讲故事,还在初级阶段,但我觉得只要他一心打造产品,最后一定会成功。
果不其然,现在凯叔讲故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对我们来讲,急事慢做,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加速过程,但不能省略过程。
即你可以缩短专注做这件事的过程,但不能把它跳过去。
3)近悦远来
所谓近悦远来,就是如果你把跟你的人服务好了,其他人自然就来了。
比如你服务于一百个学生和一百个家长,到最后他们完全认可你,觉得你特别厉害时,一个家长至少影响10个家长,如此一千个家长就来了。
“酒香不怕巷子深”今天依然管用,一定要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当然,营销手段也是需要的,就看你有没有好产品作为基础。
与其10000个人跟着你最后跑掉,不如让一百个人跟着你,成为你产品的忠粉、铁粉、疯狂粉。
把平台上的上千个人服务好,上千个带来几万个,几万个带来几百万个;把眼前的做好,一切就都好了。
谢谢大家!
第二篇
《在动荡的时代做不动荡的自己》
(正文有删减)
刚才刘主席(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原名誉主席、原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主席刘明康)已经讲了很多宏观经济的问题,我也弄了一些宏观的东西在里面,这是一个巧合,我要知道刘主席在前面讲这么多宏观,我就不这样准备了,因为他是专业的,我是“江湖”的。
但是这个不约而同的相近肯定背后有一个原因,这个原因就是中国的宏观政策、宏观经济已经起到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我们企业家的,至关重要、甚至生死存亡的作用。
而且中国历来都是这样的,国家的一个政策能把一群企业给干死,也能把一群企业激活。
1
四个方面
第一,现在这种“放水”,杠杆作用、四万亿激发企业的活力这样的作用其实真的已经失去了,再往后国家光是加大投资杠杆,不太可能能激发中国企业的整体活力。
所以现在政府的去杠杆不管多么痛苦,这是一个必经之路了。我们原来也都知道很多杠杆其实没有用到真正该用的地方,比如民营经济,原来不管是多少万亿,最后都是用于国家的大型项目和盲目投资,最后形成了产能过剩,导致了钱花在不该花的地方,而民营经济却拿不到钱,最后饿得嗷嗷叫,死了一批又一批。
确实非常痛苦,很像是你病了本来应该好好养病,对症下药,但是给你吃的都是猛药,让你兴奋,让你感到好像没病。现在中国的经济,包括民营经济、国有经济、国家政策在某种程度上都有点病,这种病必须治,你不能等他出了大事再治,现在已经到了十字路口,就像刘主席讲的一样,现在要治的话就要经历各种痛苦,这种痛苦要熬过去,不光民营经济要熬,政府也要同舟共济一起熬。只要我们活着,保证我们的企业不死,未来就会等待更好的机会。
第二,政府的行政花费是巨大的,大家知道中国平均大概20多人养一个公务员,所以他就必须要有钱,有钱就要从民间取钱。但是民间的钱现在也不多,大部分的企业在生死边缘上,利润越来越少,甚至收入越来越少,现在出口受限制,民间的消费力量,刚才看到了消费指数也在急剧下降。
前两天我还看到一个文章,说北京的小青年原来都可以装装逼,到各种高档场合去消费消费,现在这些人只能到各种场合去坐一坐不花钱,最后再回到在农村地区的房子里去蜗居。出口和内需都拉动不了企业发展。
政府没钱,企业艰难,这样下去的话可能循环危机就会出现,政府和企业没钱,也还不起银行的钱,银行的坏账越来越多,银行不再给企业有贷款的能力,企业也不愿意贷款,因为贷完款产品卖不出去,拿了钱不知道怎么花,最后有可能随着各种各样的情况出现,企业出现倒闭,引起失业大军,房地产泡沫破裂,引起社会动荡。这是大家最担心的,希望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第三,市场经济缺乏活力。企业在十几年间不断从政府看得见的手注入几万亿投资后,企业和社会都已经没有了自我蜕变和造血的能力。我们现在大量企业出了问题,都不会去想我这个企业怎么想办法让它更有活力,怎样创新,怎么样自我生存,而是指望着政府出一个什么样的新的支持政策,能让企业活起来。
这个很像是我们从小养孩子,一直给孩子又喂饭,又给他安排各种各样的服务,长大了突然发现他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企业指望政府的支持,政府也希望帮助企业,我们看到政府出的一系列的政策都是希望解决民营经济的活力,解决中国经济的分配问题,但是中国出了一个怪现象,这个怪现象是什么呢?越有问题政府越管,但是越管企业越缺乏自我造血能力,政府也手足无措,一会放水一会监管,而且一监管就是一刀切。
这段时间我们中国出现的问题,P2P当初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紧接着一刀切,所有P2P好像都变成了违法企业,最后涉及到上亿人或多或少受到损失,但是不监管好像也不行。
第四,在外部,最近贸易战已经看得很清楚。贸易战不是特朗普的事情,而是中国崛起以后变成第二大经济体以后,美国霸主地位受到影响必然产生的结果。所以美帝亡我之心从来没死过,他也见不得中国好,有点比他们好的地方他们就一定会折腾。
美国对于中国的这一次制裁政策几乎是出奇的一致,不管是左派还是右派,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回到了冷战的思维。美国在军事上的投入,还要造新的航空母舰,倒过来要么是逼迫中国在军事上彻底放弃,要么中国把大量的钱投入到军事中去,造出跟美国对抗的各种军事设施来,这个毫无疑问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考验。放弃了,国家没有安全感,不放弃,我们的钱就没法投入到经济,而得投入到国防中去。这种感觉就是美国人的冷战思维把中国又带入了一个漩涡。中国现在确实没有强大到和美帝真正抗衡的实力,所以常常受夹板气,政府受夹板气,企业跟着一起受夹板气,因为贸易战的最后结果是中国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受害。
当然有些中国企业也不争气,比如说中兴,我曾经买了中兴的股票,结果现在差不多亏光了,更加要命的是中兴这样的科技企业,在科技研发中的投入十分不足,中国企业在科技领先方面超越美国,还有待时日。
但是中国经济依然会继续发展。
2
四个理由
继续发展我有四个理由,我这里用了四个词:有人可用、有策可依、有圈可点、有技可发。
第一,中国人民是极具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只要给点阳光就灿烂。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只发挥了30-40%,在座的都是企业家,你做企业的时候真的无所顾忌投入了吗?投入所有为你的企业发展努力吗?没有,因为你投入的同时在害怕,害怕政策的不确定性,害怕投入以后,各种变故。所以政府应该创造一个让企业家全情投入的环境。真把这些人百分之百放心用起来,我觉得中国至少还有30-40%的经济增量。人才是最宝贵的东西。
第二,政府手里还有牌,这个牌不是再刺激几万亿,不是过分监管,而是给出真正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法规和政策。如何保护企业家?如何保护企业家的创新热情?如何为企业家开道铺路创造方便,这必须变成政府的核心思维?而且这个思维必须直接涉及观念的改变,思想的改变。中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最高层领导支持市场经济改革的思想往往是对的,结果下面执行的时候全部是反过来的,或者是走歪路的,这是很奇怪的现象。
刚才企业家的群里还在谈休谟的现代文明三原则。休谟是乾隆同时代的人,这三个原则是:财产的稳定占有,经同意的转让,遵守契约。
·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企业家感到安全,这个安全是对于财产的安全、对于人身的安全、对于企业发展的安全,这是政府必须要做的事情,民间自身是做不到的。
真的应该让政府小起来,让更多的政府领导下海创业。我发现中国真正能创业成功的人很多是有着政府经验的人。鼓励政府里有经营头脑的人出来创业,同时还能减少政府行政开支,把钱用在老百姓身上。政府财政尽管现在不让吃喝以后省了一些,但省下的是凤毛麟角,真正的巨大的体制性财政花费,让老百姓真的有点喘不过气来。
第三,世界已经形成了互相依存的关系,美帝怎么折腾,世界都离不开中国,中国也离不开世界。我们要做的是让中国的产品如何让世界认可。
这里面中国有两大优势,第一是中国的制造业毫无疑问,尽管没有赶上德国的4.0,但是中国的制造业现在依然是全世界最大的;另外中国的市场,不管是对外市场还是中国内部市场依然是全世界最巨大的。
同时,一定要让中国人更加让世界信任。现在所出的问题是,包括这次的美国贸易战的起因,当然这个起因只是一个说法,就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对于WTO的一些规矩没有及时地遵循带来的结果。要加入世界经济就要遵循世界规矩,遵循世界规矩就要取得世界信任,取得世界信任交易成本就会下降,交易成本下降中国企业的活路就会多出无数条来。
第四,科技会改变世界,我们的科技整体水平是落后的,包括基础科技的研发,但我们的科技应用水平确实并不落后。
不过,我们科技应用水平通常做得不太好,在基础科技方面整体提升投入也不够。未来科技的应用不仅仅是对国内。我们科技应用,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做的都是国内的生意,而且都是做的和人们的物质欲望和交流欲望相关的生意。像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大公司,唯一一定要更多地走向世界,创造出真正影响全世界的科技产品来。
人工智能等极有可能能够催生出世界厉害的产品来,中国有大数据的优势,人工智能基于的是大数据,但是到底能不能起来,就看我们这些企业家的高度如何,如果高度不够,像拼多多、阿里、腾讯依然是想着从老百姓身上低级趣味赚钱,我们依然永远起不来。
这四点我认为是中国经济能够继续发展的原因,但是到底能不能做到要看政府和企业家的共同努力。
论坛的主题叫作不忘初心再出发,所以再用几分钟讲一下,结一下尾。
3
企业家不要做捞一把是一把的事情
江西出了很多优秀人才。王阳明不是江西的,但是王阳明来到了江西,在赣州一带平匪。宁王朱宸濠要造反,王阳明把他打败了。
王阳明死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叫此心光明夫复何求。这里有一个故事,王阳明在路上的时候有人告诉他宁王造反了,他手下就说:“你等着,等着皇帝下命令,让你去打宁王的时候你再去。”
王阳明说:“我怎么等得及?如果我等了,造反成功了,我们还活不活了?”
他手下告诉他:“你现在去,没有得到皇帝的诏书,就算你把他打败了,但是皇帝说你怎么打我家里人?最后把你干掉怎么办?”
王阳明就说:“此心光明,我心里没有私心。”该为国家干的时候就干,在没有皇帝命令之下把宁王打败了。
最后果真差一点被皇帝干掉,因为皇帝说你怎么不等我?你怎么不让我御驾亲征?你怎么自己就把宁王打败了?我想御驾亲征,我想建功立业,我还没下命令你就把他干掉了。
后来幸亏有人帮王阳明说了很多好话,他总算活下来了。但是王阳明的一生就是光明的一生,知行合一,问着良心来干事情,绝不干违心的事情,我们企业家能做到吗?在各种利益和顾虑面前,真的不容易啊。
企业家要做有情怀的事情,而不是捞一把是一把的事情,现在之所以大量民营企业陷入困境,一方面国家的宏观政策确实有所影响,但是另外一方面很多做企业的人,干的就是捞一把是一把的事情,哪儿赚钱往哪儿冲,哪儿赚快钱往哪儿冲。
大量的人进入房地产,赚完钱把房子卖掉,钱放到口袋里就好。如果政府短视,企业家捞钱,怎么可能好起来呢?好不起来。
还要建立互信机制。互信,是政府和民间互相信任,这个要做到非常难,但是这里面主导权在政府,不在民间。
企业家和员工要互相信任,现在企业家和员工也是不互相信任的,各种劳资关系很紧张。合伙人之间也不互相信任,大家看到过《中国合伙人》电影,我看到很多创业公司因为合伙人打架散伙的事情比比皆是。
我现在投资有一个感觉,最好不要投几个人合伙的,一个创始人的反而容易成功。
有三个合伙人以上,搞不清哪天就打架了,而且中国合伙人之间打架好像是必然现象,不是偶然现象。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的猜忌和防范太厉害,做事情的潜在成本高到了不可估量。
教育培训行业是相对比较简单的行业,我的时间至少1/2在处理各种各样的潜在成本上。我相信所有的企业家基本都是这个感觉,法规不清,契约精神缺乏,社会道德沦丧。
前两天暴露出来的社科院经济学博士,在高铁上霸占座位这样的事件(现在被网友人肉搜索以后我估计他未来的日子也不好过了),就是从小到大就没有人教育他什么叫契约精神,什么叫社会道德,什么叫遵纪守法。
大家都不守规矩,就会互相争抢,就不可能互相信任。互信机制不解决,中国的道德规范,契约精神、法规问题不解决,中国的潜在成本将会永远存在,中国永远走不上现代化发展的真正轨道,或者是超越世界发展的轨道。
4
我们一直在向上走
最后,在再出发的路上,我想说三个词:与时俱进、洗心革面、高瞻远瞩。
与时俱进就是要和世界发展方向同步,不管是商业思想体系,还是商业运营体系,不要逆世界潮流而动。同时还要与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步,我们做的事情是真正为人民造福利的事情,这个非常重要。
第二个洗心革面,就是有一句话叫作:任何过去让你成功的特质都可能变成让你失败的原因。我现在自己深深感觉到过去我把新东方做成功的品质,现在正在成为妨碍新东方发展的原因,为什么?因为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结构的发展使你用过去的方法来对付未来的事情是对付不了的,所以企业家的洗心革面就变成了重要的话题。
所谓的高瞻远瞩我用了四句话,第一,企业家的眼光要远一点,第二,做事要踩着点,佛教中有一句话叫作急事慢做,不要那么匆忙,一个政策出来鼓动着大家像疯了一样,再一个政策出来,大家一下子被泼了一盆凉水一样。
我们企业家做事也不要有了一点钱就发疯似地投入,最后没钱发现自己的企业要死。很多创业公司拿到了资本家的投资后乱发展,最后把自己整死了。
第三,资源要用到点。企业还是拿到了钱以后就开始乱用,最后等到发现困难来临的时候手头没钱了,资金链断裂,最后企业不得不倒闭清算;最后,最重要的一点,要活得长一点,只要活得长一点我们就会有未来。
最后一句话,这幅照片是我在天门山拍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中的道路曲折环绕,最后到达了天门山山顶。
所以我要说,成功的道路从来都不是笔直的,但是懂得根据地形灵活上升的人一定能够达到生命的顶峰。
大家要有信心,最关键是要有信心,这个信心就是我们一直在向上走。
谢谢大家。
来自 | 云Media、笔记侠(ID:Notesman)
节选自: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用爱和关怀,陪你一路前行
轻松加拿大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公众号:easy-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