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寿命有没有上限?哈佛报告揭密长寿的5个秘密

2018年09月11日 美国移民家园



人类寿命到底有无上限?这一直是近年来科学界争论的一个话题。近日,哈佛大学教授大卫·辛克莱(David Sinclair)通过科学理论推测,人类的寿命没有上限,通过基因技术或饮食控制,确实可以延长预期寿命。


他们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以将近一个世纪的跟踪研究为基础,对814人进行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跟踪研究,观察他们从生到老的一生,进而揭示出一些达到快乐长寿的“秘诀”。


人最多可活到125岁?


在哈佛这年报告出来以前,科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类寿命是有自然极限的,而这个极限就是125岁。


纽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类长寿的纪录已几乎不可能再被突破。该院遗传学教授简·维吉(Jan Vijg)说:“我们觉得自己观察出来的轨迹令人信服,我们的研究成果确凿无疑地说明,人类寿命是有自然极限的。”


▲雅娜·卡尔芒欢度119岁生日。路透社


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科学家对来自4个长寿人数最多的国家(美国、法国、日本、英国)从1968到2006年活到110岁以上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早期间,最长寿者的年龄快速上升,也就是说最长寿者的存活年限在不断延长。


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个数字就进入了“平台期”,稳定在114.9岁左右。专门研究110岁以上长寿老人的国际研究机构“老年医学研究组织”的跟踪统计数字显示,截至目前长寿老人的死亡年龄峰值约为115岁。而有文字记载的最长寿老人是雅娜·卡尔芒(Jeanne Calment),这位法国女士于1997年去世,享年122岁。


因此,维吉得出的结论,认为人类的寿命存在一个自然极限,这个数值约为115岁。而类似卡尔芒这样的人,只是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的“异常值”。


科学家认为,这可能跟一个正常的人类细胞群体在细胞分裂停止前所能分裂的次数有限有关。寿命的可能性受到多种遗传变量的制约,这些变量共同决定着各个物种的寿命。


维吉承认这个结论令人吃惊,毕竟世界人口仍在不停增长,人们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在不断改善。


哈佛科学家认为谈论寿命上限为时过早


有些科学家并不认同维吉的结论,他们认为现在就指出所谓人类寿命上限还为时过早。


哈佛大学教授大卫·辛克莱(David Sinclair)推测,人类的寿命没有上限,通过基因技术或饮食控制,确实可以延长预期寿命。

 

哈佛大学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以将近一个世纪的跟踪研究为基础,以268名该校毕业生、456名普通城市男性蓝领和90名高智商中产阶级女性这3类人为范本,观察他们从生到老的一生,进而揭示出一些达到快乐长寿的“秘诀”。

  

哈佛大学成人发展研究所(Harvard Study of Adult Development)是世界上研究成人生活时间最长的研究所之一。早在1938年大萧条期间,该研究所就开始追踪268名哈佛大学二年级学生的健康状况,当时希望这项纵向研究能揭示出通向健康幸福生活的线索。研究人员对那些男性(女性不在最初的研究中,因为当时大学里几乎都是男性)进行了近80年的跟踪调查,收集了大量有关他们身心健康的数据。


在最初选择的哈佛学生中,至今仍然幸存的研究参与者只剩下19人,而且都已年逾9旬。当初的研究参与者还有后来成为总统的约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和长期担任《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编辑的本·布拉德利(Ben Bradlee)。


有多名科学家先后领导了此项研究。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精神病学家、哈佛医学院的精神病学教授罗伯特·瓦尔丁格(Robert Waldinger)在2003年接手,成了第四任负责人。他扩大了研究范围,把关注对象从参与的男性扩展到了他们的妻子和孩子。参与者的后代达到了1300人,年龄在50岁和60岁之间,一些参与者后来成了成功的商人、医生、律师,而其他人则走上了迥异的人生道路,沦为酒鬼、职场失意者,或患上了心理疾病。


100年研究出来的5个长寿秘诀


多年来,研究人员研究这些人的健康轨迹和更广泛的生活,包括他们在事业和婚姻上的成功和失败。研究人员摄录那些夫妻的家庭生活,研究他们之间互动,并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甚至日常的口角,分别对他们进行了访谈。他们发现,获取财富和名望不是幸福生活的关键,与家人、朋友和配偶的亲密程度才是长期快乐健康的重要晴雨表。以下是哈佛大学近80年研究得出的使人幸福长寿的5个秘诀。


1. 亲密人际关系使人终生快乐


瓦尔丁格教授说:“令人惊讶的发现是,我们的人际关系和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的快乐程度对我们的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固然重要,但照顾好自己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自我照顾的方式。我认为,这就是这个研究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研究结果显示,与金钱或名誉相比,亲密的人际关系更能让人终生快乐。这些关系可以保护人们免受生活不如意的影响,有助于延缓衰老,而且比社会阶层、智商、甚至基因更能预测一个人是否能幸福长寿。这个发现在研究参与者中得到了全面证实。


研究人员仔细研究了大量医疗记录、数百次面对面访谈记录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男性的幸福生活跟他们与家人、朋友和社区的关系存在很强的关联性。几项研究都发现,人们对50岁时他们的关系的满意度比他们的胆固醇水平更能预测其身体健康程度。


“当我们收集了他们50岁时的所有信息时,发现并不是按他们测量的胆固醇水平那样预示他们将如何变老的,”瓦尔丁格在一次TED演讲中说,“关键是他们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有多满意。在80岁时还很健康的人们,都是在50岁时对自己人际关系很满意的人。”


2015年,他那期名为“什么造就美好的生活”的演讲视频被观看了1300万次。


2. 孤独像吸烟和酗酒一样折寿


研究人员发现,婚姻满意度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有保护作用。那些在80多岁时婚姻幸福的人说,即使在他们身体疼痛较多的日子里,他们的情绪也没有受到影响。而那些婚姻不愉快的人则感到身体上的痛苦被放大,而且更加情绪化。与那些婚姻中冲突频繁的女性相比,那些对伴侣有安全感的女性在两年半后的恋爱关系中不那么抑郁,也比较快乐,记忆力也比较好。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保护我们的身体,还保护我们的大脑,”瓦尔丁格在他的TED演讲中说。


“关系亲密并不是说他们的感情必须始终如胶似漆,”瓦尔丁格说,“研究中一些80多岁的老夫妻甚至天天斗嘴,但只要他们觉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相互依赖和扶持,这些争执就不会对他们的记忆力造成损害。”


瓦尔丁格指出,那些保持亲密关系的人活得较长、较快乐,而孤独的人往往较早去世。


“孤独是致命的,”他说。“它和吸烟或酗酒一样有杀伤力。”


研究人员指出,人从出生就开始衰老,所以人们应该开始在生命的每个阶段照顾自己。“老龄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瓦尔丁格说。“你可以看到人们在30多岁时如何开始改变他们的健康状况。通过在生命早期照顾好自己,你可以为自己设定更好的防衰老方法。我能给出的最好的建议是照顾你的身体,好像你需要它好好的100年一样,而事实是你可能活到100岁。”


精神分析学家乔治·威兰特(George Vaillant)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认识到人际关系在人们长寿和快乐的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 受教育程度越高生活越健康


威兰特在《健康老化》(Aging Well)一书中写道,有几个因素可以预测哈佛男性的健康和老龄化:体育锻炼、不酗酒、不抽烟、成熟应对生活的起伏、同时拥有健康的体重和稳定的婚姻。对于住在城市的人来说,教育是另一个因素。与身体健康相关的教育元素是自理能力和毅力,而非智商和父母的收入。


“城市男性受的教育越多,”威兰特写道,“他们就越有可能戒烟、合理饮食,并且适量饮酒。”


所以,接受较多的教育会带来较好的习惯和较为健康的生活。


70岁的城市普通男性蓝领的身体健康状况与80岁的哈佛精英一样差,但同为70岁的受过大学教育的城市男性健康状况与哈佛精英一样好,尽管他们的其它条件都明显低于哈佛精英,但仅仅教育平等就足以让他们在身体健康方面实现平等。


威兰特的研究强调了这些保护性因素在健康老化中的作用。研究对象拥有的因素越多,他们活得越长久,更幸福的几率就越大。


4. 善于交友并会处理家庭关系


“当研究开始时,没有人关心人的情绪和感情,”威兰特说。“但健康和衰老的关键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人际关系。”


▲家庭和睦可使人生活快乐。美联社

 

他说:“可能的情况是,那些在20多岁或25岁时生活过得一团糟的人,后来都成了8旬老人。而另一方面,那些一开始生活过得像明星一样的人们,酗酒和重度抑郁症也可以让他们的生活最后变得一团糟。”


瓦尔丁格教授发现,在家庭以外的人际关系中也存在类似的模式。在退休后积极结交新朋友来取代旧同事的人比那些脱离工作后不用心维系强大社交网络的人较为快乐和健康。瓦尔丁格说:“75年来,我们的研究结果一再显示,最能与家人、朋友和社区处得好的那些人过得最好。”


瓦尔丁格教授承认研究发现的只是相关性,而非必然的因果关系。也可能是一开始就较为健康、较为快乐的人比较容易与他人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关系,而那些本来就病怏怏的人则倾向于让自己与世隔绝,最终与谁都不亲近。不过,他也说,经过几十年来对受试者的随访,同时比较他们现在与昔日的健康和人际关系水平,他可以信心十足地说,强大的社会纽带与长期的健康幸福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改善人际关系有很多很多事可以做。瓦尔丁格指出:“小到多跟人相处交流,而不是一直看电视、玩电脑、刷手机,也可以通过一起从事新活动,比如散个长步或者来个约会之夜什么的,让缺乏新意的关系重新热络起来。又或者联系一下你多年未说过话的家庭成员——因为一些司空见惯的家庭矛盾会让一个记仇的人付出惨重的代价。”


5. 迟来的关爱可抚平童年伤痕


“我们正研究人们是如何应对压力的,不管他们的身体是处于长期的‘战斗还是逃跑’模式,”瓦尔丁格说,“我们想要知道,一个艰难的童年是如何跨越几十年,在中年及之后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


报告指出,相较于一个人成长所处的社会阶层,儿时受疼爱的程度可能对其成年后的收入影响更大。对于城市男性和哈佛精英来说,高收入的最佳预测因素不是其父母的社会阶层,而是其母亲是否让他们感到被关爱。


或许最好的总结是,童年时期好的经历比不好的经历对人未来的发展影响更大。


但是,仍然有更多的理由抱有希望。有时候,迟来的爱和支持也可能足以抚平旧伤。当人们在成年之后找到一个有爱心的配偶或可信赖的朋友时,苦难童年的伤害就有可能被消除。人需要每个年龄段的爱,而“迟到总比没有好”。


▲老年人最害怕孤独。美联社

哈喽大家好,我是家园小编,大家可以叫我小园子。

作为家园网微信幕后的小园子。我可以帮您解决移民之路上的各种问题,为您排忧解难。也可以做您吐槽倾诉的对象,陪您聊天哦~还在等什么呢?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添加小编微信。等您哦~

如果您对移民、留学、资产配置感兴趣,可在公众号后台或文末留言,直接回复“意向国+称呼+电话”,将由专业人员为您服务!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