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微友:
有一次我送荞荞去学校的时候,她问我:“爸爸,Miss Logan为什么不给我们做试卷的?以前丁老师天天给我们做试卷。”
Miss Logan就是她现在在澳洲的老师,丁老师就是她以前在国内一年级的老师。
这也是很多华人家长的一个澳洲教育令他们一万个不放心的心结:没有家庭作业。
那么,澳洲的学校真的没有家庭作业么?
当然不是。
下面这张就是老师发的整个一个学期(每年四个学期)的家庭作业。
这份家庭作业分成四个部分:Reading & Writing(英文读写)、News Topics(话题讨论)、Maths(数学)、Arts(艺术)、Life Skills(生活技能)。
1. 英文读写
这一类作业下面共有5项:
(1)写日记。
(2)和家人玩游戏时,把游戏的指南读出来。
(3)给朋友或者亲戚写一张生日卡或者贺卡。
(4)写5个押韵的单词。
(5)帮助一个比自己小的孩子读一本书。
其实当我看到第一项作业的时候,我就被惊到了。自己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也被老师逼着每天写日记、每天上交,当真是绞尽脑汁抄尽报纸。这种连公众号小编都无法坚持的活,你叫一个小学生怎么整?我到现在都没有想出办法,可以让荞荞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再看其他各项,除了第四项作业是纯文字游戏,二、三、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紧密结合生活,让孩子察觉不到自己是在“做作业”,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一个个实际问题,却不知不觉训练了自己的读写技能。
我最欣赏的是第五项,从语言学习可触及的深度上讲,读不如写,写不如教,“好为人师”也并非一无是处。
2. 话题讨论
这项作业是每周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讲述。下面的备注说,这个话题讲述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临场公共演说能力,学生需要对这个话题有大体的概念,并不要求写成演说稿,家长和孩子对这个话题进行闲谈就足够了。
我一眼看到这些话题,就以为自己错拿了雅思的口语机经——这跟雅思口语题如出一辙好不好?雅思官方也真够偷懒的,居然把小学生的家庭作业直接搬到考试里!
3. 数学
说实话,数学家庭作业里的某些题目,我压根看不懂。
比如说,什么是Write out all the friends of 20 facts?是把所有朋友的名字写下来,然后给每个朋友写20件事情么?什么又是Jump Strategy和Split Strategy?
有些题目又简单到令人难以置信,比如说按照10、20、30这样十个十个数数,这不是幼儿园数学的范畴么?
有些题目跟语言学习一样,比较贴近具体生活,比如说把家里的一些东西画下来,然后识别形状,平面还是立体;到花园、公园里数昆虫,然后根据每种昆虫的数量做一张表格。这种都属于润物细无声的洗脑大法,孩子只觉得好玩,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做可恶的数学题。
有两道题目又令我感到耳目一新,比如说出一道答案是“9只企鹅”的题目,教家人玩一种学校里的数学游戏。这样的题目属于角色互换的换脑大法,让孩子从老师的角度思考问题,跟“帮助一个比自己小的孩子读一本书”异曲同工。
4. 艺术
那个所谓dot to dot,我不明白到底是什么,但也是自己当老师给别人出题的思路。
第二题rewrite the chorus,我的理解是把歌曲的合唱部分重写一下,但我实在不懂这个“写”到底是抄一下谱子还是歌词呢?又或者进行再创作?
第三题是模仿电影电视剧的场景和表演。这让我松了一口气——总算找到一道我有能力帮孩子完成的艺术作业了。
5. 生活技能
生活技能共有四个项目,只有最后一题“帮助家人做饭”是我所理解的传统意义上货真价实的“生活技能”,其他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我首先惊讶的是,“听家人读书”也能算是一种生活技能。每个家长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孩子不听话”,但天生听话的孩子就跟天生合格的父母一样稀缺。“听话”也是一种需要慢慢培养的能力,如果能够先让孩子静下来好好听家人读一会儿书,那可能就已经完成听话能力训练的第一课了。
第二题是做一个书包物品清单,每天按照清单整理书包。澳洲小学生的书包一点都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小,一个个走在路上都像背了一座小山一样。但他们的书包里几乎没有书,主要是放午餐盒、水杯、文具盒,还会有体育用品,比如跳绳什么的。荞荞上学以后经常会在学校丢东西,物品清单的确是个好主意。说实话,这也是好多成年人(包括我自己)需要的一种习惯。
第三题是采访亲友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这又是对“话题讨论”的角色互换,也就是除了学会“回答问题”,还要学会“问问题”。
这五项家庭作业,其实是为整个学期“孩子在家里做什么”列了一个大概的提纲,没有一样是所谓的“做题”,但好多都不是简简单单用纸笔完成的。
除此之外,每周还有下面这两张作业纸:
第一张纸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周一到周五每天的阅读任务,要在上面写上书的名字,并且签字。
第二部分是周一到周五每天的数学任务,我的理解是可以从作业提纲中任选一项。
第三部分是描字和抄字,并且找出这些字的相同发音。
除了第三部分,阅读和数学没有任何量的要求,自由度非常高。说实话,第三部分抄写的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张纸是写下本周做的其他活动(activity),我理解这些活动可以从提纲里面选,也可以写一些提纲以外的活动,不一定跟学习有关。比如我就让荞荞把骑自行车、下棋都写了进去。
我的结论是,澳洲小学生的作业是“看着少,做着多”。由于大部分都是纸笔之外的作业,看上去一个学期只有薄薄的几张纸,但都需要另外花心思找材料完成。
我们的生活本就远不止在纸上写字这么简单,不是么?
荞爸